鹧鸪天·巩偃驴友辞洛阳
巩偃驴友辞洛阳。整棹南征下闽广。不畏梅岭古道险,温酒烹茶化冰霜。
寒夜短,白昼长。春风拂面送花香。漫说五旬沧桑事,踏破坎坷余安康!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投宿赤壁难入梦
投宿赤壁难入梦,四面似又角弓鸣。
三国壮士今安在?惟见长江百舸行。
为拜斯地不夜侯①,早起造访羊楼洞②。
趁得街头游客少,碾碎茶砖小炉烹。
①.西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喝了茶水之后,让人消除睡意,便封其为“不夜侯”,以表彰茶叶的提神功力。
②.羊楼洞地处湘鄂交界之要冲,系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在此有一个酷似男性生殖器官的巨石,还有一个像酷似女性外生殖器的巨石,看了都会让人脸红,它们就是丹霞山的阴阳石——阳元石与阴元石。
再次宿仁化
再次宿仁化,晨起游丹霞。
阳元一柱擎,阴元羞答答。
站立长老峰,北眺不见家。
遥思嵩覆雪,此地多红花。
中国牡丹亭文化园位于江西大余县城东山之麓,章水之滨,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名剧《牡丹亭》故事的发源地。明万历年间,礼部主事汤显祖贬官至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两次经过大余,游览了府衙后花园,并闻杜丽娘与柳梦梅一段死而复生的传奇故事,于是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千古绝唱《牡丹亭》: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养在深闺,从不随便出门一步。有一年春天,在婢女的怂恿下,杜丽娘终于迈出闺房书斋,来到府衙后花园。在花园中尽情玩耍了半天,竟在牡丹亭中睡着了,做了一个梦:见一青年男子立于梅树下,手持柳枝向她微笑走来。青春涌动的杜丽娘竟不知害羞地拉着男子的手,在芍药栏旁尽情玩耍,极尽欢心。回到家中,竟一病不起,病中的杜丽娘为自己画了一幅像,临终时托付母亲将画像藏于后花园的太湖石下。
杜丽娘去世三年,杜宝升官调走了。这时,有位进京赶考的青年柳梦梅住进梅花观,于太湖石后发现了那张画像,并深深地爱上了画中的女子,夜夜在画像前深情地呼唤。有一天,杜丽娘竟然从画中走出,与梅郎幽会,并结为夫妻。杜丽娘向柳梦梅诉说自己的经历,柳梦梅趁晚上掘开棺椁,杜丽娘竟然复活了。然而,杜宝却不认这门亲事,将柳梦梅逐出家门。后来,柳梦梅考中了状元,经皇帝的批准,杜丽娘才与柳梦梅完婚。
天仙子·酒店恰邻牡丹亭
两车八友粤闽行,早起耽恋丹霞红。此距梅关百十里,我一呼,众人应。掉头投宿大余城。
酒店恰邻牡丹亭,迈步造访丽娘冢。檀郎姝媛归去后,明汤翁,大笔擎。讲述尘寰有真情。
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北魏征西大将军,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
赠范晔诗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和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梅岭花正好,幸遇有缘人。
借步语飞燕,洛阳快入春。
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题大庾岭北驿》是其中一首。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和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南下过梅关,岭上花盛开。
古道蹄迹深,摩崖长青苔。
面壁自沉吟,愁绪忽萦怀。
此别入天命,何日再重来?
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于黄梅成熟的五月,坐在梅岭的一个村店里小憩。有一个老人过来问,这个人是谁?从行的人员告诉老人,这是苏尚书。老人说是苏子瞻吗?从行的人说是。老人说,我听说,苏子瞻百般的受到陷害,此次回到京城,那是因为老天保佑好人。苏东坡听到之后,感动于心,在旅馆的墙壁上写下一首《赠岭上梅》。七月底,苏轼病逝在途中。
赠岭上梅
——苏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和宋·苏轼《赠岭上梅》
梅岭古道九龄开,子瞻远去不复来。
千年仍遗花满树,后人题壁谢君栽。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大庾岭侧的江面上,一艘破旧的官船正趁着晚潮拔锚启航,往南徐徐而去。一位中年儒士独自伫立在船头上,望远哀伤。他,就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不久前,因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行正是去徐闻赴任。徐闻县在广东沿海,在当时应该是极为边远的荒蛮之地了。耿耿忠心,竟然落得如此下场,面对这苍茫的暮色,汤显祖不由得心潮难抑,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秋发庾岭》:
秋发庾岭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和明·汤显祖《秋发庾岭》
癸卯过梅岭,余已鬓毛衰。
天命五十载,何不田园归?
网邀二三友,各尽眼前杯。
隔篱再唤酒,月下扶墙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和陈毅《梅岭三章》其一
余幼即读此诗歌,当时懵懂费琢磨。
天命来寻梅岭道,琐事沾染白发多。
和陈毅《梅岭三章》其二
踽踽而行五十年,囊中羞涩手无权。
仍需感恩天眷顾,可以轻车访梅关。
和陈毅《梅岭三章》其三
疫情三年总困家,终于放开得闲暇。
南下赣粤交界处,但见满岭是梅花。
由于五岭阻隔,整个岭南在明清以前,属于王化可及、文化难及的地区。虽然同处一个中华帝国,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和教化能力,在两广地区时常要大打折扣。唐朝开元四年(716年),从岭南韶州曲江走出来、逆袭成为帝国宰相的张九龄,说服唐玄宗开凿一条沟通南岭内外的驿道。
事关家乡打破交通盲区、拥抱中原水陆网络,张九龄本人十分重视,亲自勘察,并率领民众在大庾岭上凿出一个大山坳,又分别沿南北修筑了一条宽一丈,长10多公里的岭道。这条岭道建成后,在长达1200年的历史里,一直是岭南连接中原的黄金要道。通过这条岭道,跨越梅关,北上入江西,可抵赣江而达长江,南下入广东,可顺浈水、北江而接珠江。因此,张九龄开凿大庾岭的功绩,千百年来都让岭南人铭记于心。直到民国年间粤汉铁路通车,这条出岭南的黄金要道才衰落下来。
任何时代,占据交通优势的地方总能先发展起来。梅关驿道开通后,位于粤北的今韶关地区,因为地理优势得中原风气之先,成为岭南最早开化的地方。到北宋初年,南雄州(今韶关南雄市)已是南北商贸中心,地处梅关驿道上的珠玑巷,则是这个中心最繁华的重镇,当时人形容说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岭南,从虔州(今江西赣州)过梅关,抵达珠玑巷,曾小住龙泉寺,并写下《过大庾岭》一诗: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和宋·苏轼《过大庾岭》
历尽千千劫,总念般若经。
多有凌云志,半百事无成。
才下梅关道,打尖珠玑巷。
遥思迁谪客,何人能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