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 创新成长 —— 东关小学开展科学实验技能决赛活动

东小故事
创建于2023-05-08
阅读 23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广阔的宇宙等待着探索的足迹,无边的海洋期待着科学的探秘”。5月8日上午,汾阳市东关小学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经过科学技能大赛初赛环节的激烈角逐,12位老师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实验操作技能决赛。

        本次大赛以赛促教,立足全市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改革重点,以课标为方向,以实验为载体,努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推动小学科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还有幸邀请到汾阳市教研中心的田昌峰老师和田海涛老师,专家老师的参与更提升了活动的内涵。

本次大赛由我校刘静校长、教研中心的俩位专家老师以及赵志光副校长等担任评委。

比赛现场

  比赛在新岗教师魏娇娇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

老师们个个正装待发,态度端正,讲解详细,操作规范,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们的精彩表现吧!

  吉茹丽老师探究的实验是一年级的《这里面有空气吗?》。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了空气,并知道了物体的狭小空隙中有空气的存在。本次实验让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思维能力。

  程革平老师探究的是一年级《盐和糖哪儿去了》,让学生从观察盐、红糖、面粉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了解中去,逐步发展了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了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任红娟老师所做的实验是二年级《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首先从同一个舞蹈中演员裙子变色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裙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接着带领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最后拓展学生思维:改变玻璃纸的形状或几种玻璃纸组合让裙子发生更多的变化。

       通过玩玻璃纸,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奇妙和趣味,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田丽珠老师的实验,《玩磁铁》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首先通过用磁铁碰触不同的金属物品,得出结论:磁铁可以吸铁,镍等物品,不能吸铜,铝,银等制品。之后通过四个小实验得出磁铁的特性:磁铁具有传递性,磁性可以进行转移,磁铁可以隔空吸物,可以隔物吸物。并进行拓展延伸,磁铁可以隔水吸物,不用湿手就可以将回形针从水中取出。

       有趣的磁铁探索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和思考并发现磁铁的神奇之处。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张娟老师带来的是三年级《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实验,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将学生对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的层次上,准确判断材料的特征,为以后的生活方面积累了素材。

  王慧琴老师的实验名称是《模拟风的形成》,通过这个实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了这个实验。让学生们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

      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塑料罩内外蜡烛火焰飘动方向的变化、烟雾的流动方向、纸杯的转动等方面。从直观观察到现象分析,学生们明白了风形成的原因,那就是冷热空气的不断循环流动而形成的。

    这个实验,从选材到设计处处充满创意,每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创新的意义,这也是科学学课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四年级李金欣老师的实验《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的关系》,通过提出问题,孩子们进行假设猜想然后进一步动手操作验证,并通过多次实验记录数据让学生明白多次记录实验数据对于实验真实性的意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科学思想,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观察世界。

  赵建萍老师所做的实验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日晷》,首先由日晷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问题引入,通过对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实验,认识了影子变化的规律;接着探究了影子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告诉我们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计时工具——日晷。呼吁我们向古人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乐于创造,将所学应用于生活的智者! 完美诠释了科学的课程理念!

         张玲老师的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的内容,首先在认识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基础上,探究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是否省力以及能否改变力的方向。通过实验了解了动,定滑轮各自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张凤姣老师的实验名称是《模拟雨的形成》。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雨是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凝结、聚集、降落而形成的。同时明白实验原理:在自然环境中,因江河湖海的蒸发作用,大量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这些水蒸气又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就会凝结在一起形成小水点。小水点越聚越大,越聚越多,当空气托不住这些小水点时,小水点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王志霞老师展示得是六年级的《电磁铁》,在整个实验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整个实验指导到位,实验步骤相当清晰,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同时还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王文秀老师的实验是六年级《制作简易火箭,探究火箭是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本实验解决了设计制作中的问题,学生们对该实验又好奇又感兴趣。

        实验操作规范,严谨,“火箭”飞行良好,实验现象明显。

        在老师的引导下,推测出火箭只要得到足够大的力就能冲出地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家点评

  教研中心田昌峰老师指出:科学实验也要立足新课程标准,在课标的引领下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指明了以后科学教学的方向。

  田海涛老师对部分实验高屋建翎地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在有效问题串的引领下,开展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究活动,真正提高科学的核心素养。

光荣时刻

经过有序又公平地比赛,选手们喜获荣誉,更增强了对以后探究科学实验的兴趣。


        比赛结束后,刘静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刘校长 表扬了参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新,鼓励全体科学老师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从科学实验课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今后科学教学的殷切希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还鼓励老师们对于科学课,要结合生活,引导孩子们乐于学科学,真正爱上科学。

        比赛不是目的,以赛促教才是真谛。东小将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科学课上也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努力提升学科素养。

阅读 23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