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照:中国文化美学两个重要概念--气和宇宙

毒眼看世界
阅读 2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孙景照,艺名:O1零一,笔名:一葫箉江南,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士。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探索花鸟、人物、山水画融合,尤擅画梅花。北京心海文化艺术研究院重点推荐、澳门文交所签约艺术家。“十四五”国家文化重点项目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卓越贡献艺术家。荣获北京•2000年•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进入国家重点主推艺术品数据库。

中国文化美学两个重要概念--气和宇宙

             

    孙景照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夏始祖一节,有这样的描述:在非常遥远的远古时代,到处都是浑沌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弄不明东南西北,简直就象一个浑圆的鸡蛋。有一个叫盘古氏的人类始祖,辟开了这个混混沌沌的浑圆的东西。这东西一经辟开,就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的那部分不断地往上升,形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那部分不断往下降,形成广阔的大地。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这虽然是个神话故事,但我们仔细地阅读这段文字,中国数千年的哲学、美学的精髓几乎都涵盖在这个中华民族的远古故事之中。中国最早的对宇宙时空的模拟图《河图洛书》、被称为中华大道之源的《易经》以及几千年来让代代人百般玩味,被称为神秘的“东方魔符”的阴阳太极图无一不是对这个中华远古神话内涵的衍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那个轻而清上升与重而浊下沉的东西就是今天所说的阴阳之“气”,而那个浑浑沌沌的圆筒就是祖先对“宇宙”的认识,形成中国文化美学两个重要概念――气和宇宙。气和宇宙的概念对我们这个生存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说“气” 

       人活一口气,自然界的寒暖阴晴称天气节气,鼻子闻到的味称香气臭气,人的精神状态称朝气,做人要有正气骨气,流行的事称风气,逢喜事称喜气,好的艺术作品要“大气”,就连某种症状都称湿气脚气……。总之,“气”存在于中国人的各个层面。“气”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是一个涵盖一切的概念。“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材料,自然界之一切,包括人,都是由一种流荡不息的东西——“气”凝聚化合而成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气”,除了人类离开“气”无法生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气”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史中既是物质概念又是哲学美学概念,“气”贯穿于中国哲学、美学的始终。 

       气:汉字中有三个“气”字,即气、炁、気 

       气是“氣”的简化,含有“养”的意思,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气,也是人的呼吸之气。大自然之气有内外沟通、相互循环的特性,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所以,人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受大气的影响。

       炁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形成的精气,又称真气,是人体赖以存活的物质能量。

       気是炁的升华,即神气,属高能量粒子流,含有火的性质,可以放出电波,形成磁场。

       这三个“气”字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低级到高级、从物质到哲学的渐次升华。 

       这三个“气”字让中国人找到了“天人同构”性。 

       我国的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孟子、王充、张载、朱熹、王夫之等都在其著作中花大篇幅论述“气”。

       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世界万物的“底层相同”,都是“气”所产生。 

       中国人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气”化生而成的。大则整个宇宙,小则一座山、一汪水、一抹云、一块石,在中国人看来,其间无不流荡着生气,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古代哲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谋求人与天、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融合。天人同构,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人对于整个宇宙的总观点、总看法。 

       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理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描述自然,是通过形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生机,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生命。“气”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风采、仪容、神气、风姿神貌;表现在自然物象上就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就是艺术形象的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就是以自然之体为楷模,而表现其间流荡奔涌之雄壮气象,追求表现物象所蕴含的雄壮超迈的生命力。 

       气韵理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来源于中国传统“天人同构”哲学思想。气韵最先见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继之被转用于文论,用以讨论作者的思想个性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和意义。南北朝时代,气韵被运用到美术领域,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 

    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的重要原则与标准,认为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主张画画要画气不画形,认为一幅画好坏全在内气,气脉畅则通,通则达,达则实,实则盈,盈则张,形只为气势之强弱。画气机、画气势,画骨气,画神气、画气韵,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 

谈谈“宇宙”

       谈到中国的历史,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口头禅:“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天地者宇宙也。在中国古代启蒙教育名篇《千字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由此可以看出“宇宙”这个概念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的开头讲了一个“ 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就隐含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我国古代宇宙观主要就来自于盘古神话中包含的“宇宙卵”母题。“宇宙卵”母题含有“天地混沌如鸡蛋”、“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思想,阐述了一个“混沌----宇宙卵----天地开辟---万物化生”宇宙创生过程,这就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根。

       中国人对“宇宙”的重视,主要来自于中华民族祖先的生存空间,实际上是起源于天上日月星云。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周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一片辽阔的平原,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人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气候、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人类观察日月盈昃、盼望风调雨顺,所以中国人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与一致。自古以来,人类生活生存在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在劳作之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长期感悟中,对浩瀚的天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构想,对天地关系和宇宙结构问题作出了种种推测,产生了中国人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宇宙观主要有“盖天说”和“浑天说”两种宇宙观。“盖天说”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八万里,天穹的中央是北极,日月星辰就围绕这个极旋转不息。“浑天说”主要认为地是球形的,其周围支撑物是一种气体或液体,整个宇宙类似鸡蛋结构的状态,天如壳地如黄。这两种宇宙观在我国古代都有其生活基础。 

      

       在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过程中,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始祖对宇宙最早的模拟。将宇宙构造,以数字绘成简图,用黑白点模拟宇宙结构,以白点为白昼并表示奇数的阳数,黑点为黑夜并表示偶数的阴数,这就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宇宙的时空和数学模型图,是中华民族祖先对宇宙的解释,对宇宙的抽象概括,把复杂的宇宙简化。河图是园形,洛书是方形,园则动,方则静,天园地方,所以河图洛书是浩瀚宇宙“天圆地方”的一个缩影。 相传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了太极八卦图。伏羲用八卦表明宇宙现象,把宇宙的森罗万象包含在内,天在上,地在下,万物充其间,宇宙是和谐发展的,它的基本信号是“0”,就是“太极”,把抽象的符号进行组合,取类比象代表了一个群的事物,画出八卦。八卦的始源是无极“0”,其根源是太极“0”。无极“0”是宇宙未开的“宇宙卵”,太极“0”宇宙开始诞生,开初只有浑沌一气在内升腾。先天八卦把宇宙时空定了下来,表示宇宙的八方,而且把宇宙万物自然现象用八个属性定了下来。阐述宇宙创生过程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伏羲太极八卦图就是宇宙的结构模型图。是开天辟地神话中“宇宙卵” 母题的衍化,是河图洛书的渐次提高。到了商周时期,周文王在河图洛书和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仰观天象,俯察大地,正数反数,正测反测,悟出了天地乾坤、自然万象的真谛,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并融合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将宇宙万物的复杂变化描模在六十四卦之中,把阴阳太极思想统一于易理之内,完成了几乎涵盖人类社会全部内容、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易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宇宙”的概念。《易经》阐述的宇宙生成论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在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老子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思想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称“道”为天地之母,是宇宙万物发生起源的根本,老子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一”是太极,“二”即阴阳两仪,谓天地。“道”就是自然规律,宇宙运行的总法则。老子还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也许今天人们常说的“无中生有”这个成语大概就是出自老子的这个论述了。老子的宇宙观对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 

       

       

       很多人都曾见过这样一幅图:一对阴阳(黑白)鱼环抱而立,阴(黑)中有阳(白),阳(白)中有阴(黑),大阴(黑)中有小阳(白),大阳(白)中有小阴(黑)。这就是阴阳太极图。阴阳太极图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圆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白色的鱼象征着阳性,动态,代表天;黑色的鱼象征阴性,静态,代表地,二鱼形状一致,头尾相接形成妙合而凝的状态,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阴阳太极图就是用抽象的图形进行组合,取类比象代表了一个群的事物,把天与地、时间与空间、物质的生与克,统构成一个宇宙整体,并且宇宙间的万物是运动的,是一个平衡到不平衡又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阴阳太极图阐述的宇宙发展公式是:无极――太极――阴阳――万物――生生不息。太极阴阳宇宙观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统治地位,中国人称阴阳太极图为宇宙模式图,阴阳太极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宇宙法则的代名词。 阴阳太极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阴阳相摩、相感、相簿、相错、形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错宗复杂的现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宇宙是个万物一体的大系统,整体间的各个局部又相互联系,大自然表现了极强的规律性。它是先民们对神秘浩渺,浑沌一片的宇宙的模拟,它把人类所面对着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罗织入一个统一体来观察、猜度、把握,提炼出由黑和白组成的简单图形,把神秘莫测的宇宙模拟在这个简图之中,揭示了一种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是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的缩影,整个宇宙和世界生存发展变化的奥妙全在其中。

       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流布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很多美学思想都是以中国古代宇宙意识为切入点。中国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以景寓情的整体艺术风貌,中国画画法上的散点透视,中国画的意境,中国诗法的“兴会”,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画”境,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其深层根源都在于中国人对于整个宇宙的这种根本认识。 

气和宇宙

       上面概要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气”论思想和“宇宙”观。其实“气”和“宇宙”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哲学美学思想中是很难分开的。从盘古神话的“宇宙卵”到“阴阳太极图”,“气”和“宇宙”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古代丰富的“气”论思想和雄浑博大的“宇宙”意识,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思想,“气”和“宇宙”是构成中国文化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阴阳太极图实际上就是一个宇宙的模型、思辨的幻方。它是中华先哲们创造的宏观宇宙和微观生命的衍化图,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充盈着雄浑博大的气论思想和宇宙意识。 

       中国古代人的“气”论思想和“宇宙”观决定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风貌;决定了中国文化艺术基本的创作方法;决定了中国人对于审美的基本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独特的品性和特征;决定了中国人对于文化艺术的最高追求――天人合一。

       中国书画讲气韵,讲和谐,讲意境,气是什么?气就是中“太一” 生出的“阴阳”。“意境”又是什么?就是“深沉寥廓的宇宙意识”。中国画家画山水画用散点透视法,采用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段,将无限表现为有限,讲究咫尺有万里之势,又将有限扩展为无限,于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中国花鸟画中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取物比人,从自然物上体悟人生、品尝人生,这些正是由中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决定的。中国绘画所表现的艺术特质是一种精神上深沉宁静地与无限的自然、无尽的宇宙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精神的自由和宇宙的永恒一起流动。古代哲人庄子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庄子主张“逍遥游”,他在《养生主》里描写“庖丁解牛”的故事,“游刃于虚,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体现了中国“道”和“艺”的统一;思想家孔子提出“游于艺”,主张“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中国画家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诗人认为“诗者天地之音韵。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中国音乐家主张“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建筑师认为“建筑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这些都是阴阳太极文化表述的生生不息气的流动和宇宙的节奏,中国艺术家不遗余力地描摹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奏,谋求人与天、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孙景照,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士。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探索花鸟、人物、山水画融合,尤擅画梅花。北京心海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金艺桥美术馆联合重点推荐、澳门文交所签约艺术家。“十四五”国家文化重点项目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与确权标识应用卓越贡献艺术家,作品进入国家重点主推艺术品数据库。

      1986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受我国著名教育家画家胡献雅教授影响学习书画,研习扬州八怪黄慎、仙游画派李耕等人物画,融潘天寿花鸟技法入人物画,创草书游丝线描和锥砂没骨皴法画写意人物画。人物画追求个性意趣,形成“亦正亦邪、亦隐亦狂、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的个人风格。作品荣获北京•2000年•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入选97“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

阅读 2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