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年,我校融教坊分小组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一书,我们第三小组的老师们也进行了多次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在各自学科内开展了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学科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学科:
聂叶妮老师通过“幕布”软件绘制《蜀道难》思维导图,检查学生关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文言字词的知识储备,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计。此外,通过“问卷星”收集学生自读《蜀道难》后产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疑问和兴趣点,作为学习的起点;并从中整理有价值的高频问题,作为研读课的研究重点。
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问卷星调查问卷收集
数学学科:
张宏杰老师分享了数学学科通过Geogebra软件呈现复杂的代数几何关系图像,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素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Geogebra软件动态呈现代数与几何的关系
英语学科:
张迪新老师通过E听说软件每周训练学生听说技能。分析学生在E听说上做练习的数据,可以及时反馈学生薄弱点,纠正错误语音语调,并通过不同的难度设置,保证学生能认真完成,这比线下指导更高效和精准。
E听说软件每周训练学生听说技能
物理学科:
李嘉胜老师运用动画模拟和数学函数进行结合,让学生多维度的理解抛物线的物理知识。通过网络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补充生活情境,构建物理模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动画演示抛物线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轨迹和现象
动画演示平抛运动
生物学科:
贾计荣老师通过制作微课、上传网络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改善课时紧张与知识点难度大的矛盾,保证了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效果。
微课片段
地理学科:
张俊杰老师通过“组卷网”借助素材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课后探究复习。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发送网络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补充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组卷网素材创设试题情景
网络视频资源学习反馈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学的多元性创造了可能。学科教学有效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可以用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深奥的知识,把知识体系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可以在课后有效地向学习者展示更多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学习情境,锻炼学习者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这个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资源共享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