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作为老师,要想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家访”便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强化家校共育,凝聚多方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校六年级教师怀揣一份爱心,一份责任,踏上了家访的征程。至4月10日开始,老师们陆续走进学生家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家访活动。
前期准备
为确保家访工作顺利开展,家访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老师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选取了家访对象,统计好了具体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
对被访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行为习惯进行了系统前面的总结,有针对性地拟好谈话提纲,做好了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此次家访活动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家访进行中
家长对教师的来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欣喜,迫不及待想要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以了解孩子的近况。面对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以及行为表现的疑问,教师们热心解答,切实告知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对其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要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同学融洽相处等。此外,老师与家长还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六(1)、六(2)班家访现场
家访现场,几位家长毫无保留、真心诚意地分享了自己的育人方法,对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手机使用问题、周末学习时间安排问题等。
六(3)班家长与老师热情讨论中
家长们一致认为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六(4)班老师、家长、学生沟通中
家访最后,老师们也给予了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小建议:
1.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必须权衡好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留出亲子时间,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2.以好习惯为切入口,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培育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帮助孩子们在“双减”时代找到新的支点,新的方向。
六(5)班老师向家长提出了育人建议
3. 新时期,了解社会的关切和期盼,正确的认识孩子的学习成绩,缓解心理焦虑,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顺应“双减”政策大趋势,要减轻孩子课后负担,保护孩子的休息权,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4.家长要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道德榜样和行为楷模,不要随意谩骂孩子,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向孩子学习。
六(6)班老师记录下家长对孩子的反馈
家校共育,师生同心。家访,拉近学校与家庭,走进家长与学生的一种方式,开展家访本身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给老师提供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使老师和家长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稳又走得远,脚踏实,求实向上,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