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初中开展川菜博物馆研学游

熊熊
创建于2023-03-25
阅读 29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品天府古今文化,寻根川菜起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开阔眼界,在实践中学习,3月24日,杨家初中全体学生来到一座“能吃的”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去探索家乡的味道,了解川菜的历史起源与特色,品味天府古今文化。

早上7点10分,全体师生来到操场集合,出发前王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强调了安全,并说到:同学们,从今天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结合,行学相长”的理念不再停留在纸上,让我们把学习向校外延伸,把“品天府古今文化,寻根川菜起源”作为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期待大家研、学、行的满满收获。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来到郫县川菜博物馆,在带队老师宣读安全须知并整体介绍博物馆的有关情况后,学生们踏进了这座奇妙的博物馆。

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当天的研学活动。首先来到一间会议室,同学很有秩序的坐下,听老师讲解川菜之魂——辣椒的历史。对辣椒的来源和种类提出了很多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抢答,在这一环节,我们班的杨瑞熙和贺宇鑫表现相当不错,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老师为你们点赞!

制作熊猫汤圆是最令同学们期待的活动。亲手制作食物让同学们更加珍惜劳动的成果。可能是第一次包汤圆,手法生疏,所以我就大显身手当起了教练,同学们也都认真地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DIY出憨态可掬的熊猫汤圆,小心翼翼地包装好,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我们都来做熊猫汤圆

Wonderful!好可爱的熊猫汤圆

带着自己的熊猫汤圆作品走进了典藏馆。典藏馆拥有古巴蜀至现代的6000余件饮食器皿、图文典籍,同学们零距离接触文物,在这里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坛子、世界最大的灰陶灶、汉代的青铜筷等。了解川菜从古蜀时期到现代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川菜文化的形成。

之后,同学们又跟着讲解老师一起了解传统川菜宫保鸡丁的来历,观看制作过程,全方位感受成菜过程和烹饪技巧,尤其当料酒倒入锅中,熊熊火焰在锅中燃烧时,同学们为师傅的手艺赞叹不已,并通过鼻闻口尝,体验川菜的色香味形,现场品尝刚出锅的宫保鸡丁,我们把一盘鸡丁吃的干干净净,真正践行了光盘行动。

川菜必不可少的调料就是川菜之魂——豆瓣酱。在豆瓣酱制作区,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豆瓣酱味道,伴着豆瓣酱的浓香,同学们戴着帽子亲自上手捣豆瓣体验有300年历史的“川菜之魂•郫县豆瓣”的“翻、晒、露”传统制作工艺,了解豆瓣酱的历史以及制作方法。

接着同学们来到蔬菜图片展示区,墙上展示出各色蔬菜,研学老师给我们认真进行了蔬菜科普,让我们对平时所见所吃的蔬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午餐时间,小吃街上准备了丰富的四川名小吃:钟水饺、赖汤圆、担担面、川北凉粉、夫妻肺片等等。令同学们食欲大开,有滋有味的食物在味蕾上炸开,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舌尖上的四川。别提有多高兴啦!都到集合时间了,化身美食家的熙哥和宇哥都还在小吃摊位间穿梭,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午饭后,同学们整队经过清朝古街,来到汤圆芯子制作区,在研学老师的亲自示范下,我们有模有样地用擀面棒将豆子芝麻等原料在槽里捣碎制作汤圆芯子。有些同学槽中的豆子不太听话,跑到了槽外面,弄得到处都是,虽不顺利,但最后也成功完成了任务,体验了美食的来之不易

当然制作美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跟着研学老师的步伐,同学们来到豆浆制作地,感受了在没有豆浆机、没有电力的古代,豆浆是如何研磨制成的,经过亲手磨豆浆,同学们既懂得了如何掌握磨豆浆的力度,又明白了要想吃到美食,是要付出劳动的道理。

看,孩子们多卖力!有点大厨的潜力!

同学们还在现场观看了自贡传统名小吃金丝面——世界上最细的手工面的制作过程,这也是一门川菜绝技——大刀蒙眼切金丝面,同学们感受到了川菜精湛的刀工,感叹于厨师的高超技艺。Wow!5公斤的大刀用的怎么那么轻巧

在灶王祠前,孩子们聆听着灶王爷的历史故事,了解延续数千年的祭灶传统,学习祭灶礼仪,敬灶王。心中有敬畏,才能对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才能更加明白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更加尊敬食物,珍惜生活。

看藏品、学知识、“玩”手工、吃川菜,此次的川菜博物馆之行,同学们了解了川菜文化、感受了川菜魅力。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了解和探索到属于我们四川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杨家初中

2023年3月24日

阅读 29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