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的要求。2023年5月6日,长安区小学科学“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杨洋老师积极组织研修共同体全体成员在线学习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核心概念1-4实践专题培训活动。
工作坊成员相聚云端,按时收看讲座,认真记录,深入思考,感触颇深。
田雪娇老师:李霞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课程标准核心概念1-4进行了深度解读,让我对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果能把概念之间的架构和联系融会贯通并渗透到各个单元的学习中,就更利于实现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应不断学习以应对学生成长和学习阶段中的不同变化。
沙沙老师:科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应做到以几点:
1.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调查、制作,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根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动手动脑、经历探究的过程。
3.总结反思与应用迁移。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实现应用迁移,做到融会贯通。
薛刚老师:这次培训如甘雨降临,可惜的是我只汲取了小部分知识,现在分享给大家。学生课堂学习需要兴趣,兴趣的激发需要高级认知策略为主线,它的实施过程需要分解为多个低地认知策略。高级认知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系统分析六种;低级认知策略是对大量背景知识、感念知识、已有经验进行搜索、组织、比较、分类等,是实现高级认知策略的组成和基础。
程伟老师:通过今天各位专家对课标1-4的解读,使我更加认识到科学学科一直很重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连接,通过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现象观察发现问题,并由此展开探究活动,更加要重视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在学习内容上要体现进阶设计的思想,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学习需要思考。
郑凯宇老师:听了专家、名师对新课标的解析,我学到了很多。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应该是重视学生知识链接与实践的,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做的事,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学生需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以不同方法对所作解释进行测试,与他人交流想法"主动的过程”既有动手的活动,也有动脑的活动。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他们要参与解决问题、计划、决策、小组讨论;他们还要经历与主动的学习途径相配合的考核。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田伯瑞老师: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并将践行于以后的教学中:
1、科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韩海荣老师:通过这次网络直播培训知晓了项目式学习的多种学习实践: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调控性实践。大多数项目学习会涉及至少三种实践。明确各种实践的基本组成,有助于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学习历程。项目式学习有很强的包容性,同一个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来解决问题,用不同的形态来呈现项目式学习的成果。
王妙老师: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拔节生长,一次自我迭代,在学习与思考、实践与创新中走向每一个春天。学习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只有准确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紧跟时代步伐,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才能使课堂更精彩。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学然后知不足,行然后能致远。
罗佳蓉老师:听了专家对小学科学核心概念由低段到高段的进阶分析,受益匪浅。学习进阶指学生在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描述。根据学习进阶理论设计科学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某一核心概念的过程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肤浅到深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学习思维发展序列路径,它能指导教师在设计与实施科学概念建构活动中能主动追踪学生的认知发展历程,做到有迹可循,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逻辑性、系列性。
杨会娟老师: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四个核心概念有了更进一层次的认识。新课标主要突出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学生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实践动手的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层面也要把握好“度”,小学科学从低段到中高段,突出科学内容的晋级,从直观现象到抽象思维、由个别到类属,由现象到本质的螺旋上升式教学与学习。学生的能力从概念建构、物质属性研究、上升到问题解决。真正实现从现象到物质性质探究,再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学科学用科学贯穿到科学教学的每个学段。
乔艳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前四个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明白了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中遵循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类属、由现象到本质。我相信这样的规律也同样适宜我们理解学习其他的核心概念。
那具体如何把我们所学所感教授给学生?
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基于学情采取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比如低年级使用观察、体验、制作、种植养殖等。高年级可以在低年级所采取的活动基础上增加方式调查、项目研究、科普剧等。
除了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我会在教学中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有助于他们构建核心概念,最终能够做到灵活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努力。
李秦怡老师:专家们围绕核心概念结合教材层次特点,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其中,首新老师以小鸡的孵化为例,详细讲解了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如何设计,如何实施,从卵化种蛋→环境条件→印随学习→建造家园→晒饭备粮,从学生的整体性参与到部分参与(建造家园),期间小鸡成长的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胡海涛老师介绍的项目式(PBL)学习,以《光与镜子》为例,呈现了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最终实现产品产出。希望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渗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李蕊老师:我感受到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或者是发展更多依赖的是个体的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教学知识点,设计出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小学生科学素养或者说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过程。
吴玺函老师: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如何开展探究活动给了我一定指导。应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形成有序结构,加强探索实践。
科学探究为基础,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探究是一种过程,通过探究,培养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独特的经历,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李艳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科学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一个核心概念在低、中、高年级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学习的进阶性。通过学习核心概念,理解跨学科概念,注重学习中的综合性、跨学科探究更多指向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段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情况,注重学习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融合。
工作坊主持人杨洋老师就本次培训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对所有坊员寄予期望: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足见小学科学学科再次迎来了更加灿烂的春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希望与挑战并存,机遇与艰难同步。希望大家继续立足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读新课标,对标新教材,吃透13个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让科学落地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影响学生发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有效结合,齐心协力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教法,打造活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