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诗经》《豳〔bīn〕风•七月》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中国人的骄傲。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悠久的桑蚕文化,掌握春蚕养殖的技巧,永丰小学四年级特开设了春课程之"育--春之蚕"活动。
伴随着蚕宝宝的一生,孩子们度过了40多个忙碌的日夜,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
“蚕宝宝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天。它把奉献、执着和价值,浓缩在这短暂的一生里!从一粒微小的‘蚕卵’开始,等候适宜的时节孵化为小小的‘蚁蚕’,经历一次一次的成长蜕变、吐丝结茧,最后成为‘蚕蛾’破茧产卵!”学生们仔细聆听着科学老师讲解养蚕知识。
幼蚕的生长过程最有趣了。从一龄蚕(蚁蚕)到五龄蚕,要经过四次蜕皮,逐渐成长起来。学生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头部大小的变化,身上花纹的变化,吃叶的样子,爬行的动作……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蚕宝宝,别提有多高兴了!
蚕儿越来越大,食量也越来越大。哪里有新鲜的桑?蚕儿怎么不吃也不动,是生病了吗?班级群成了交换采桑信息、分享养蚕心得的平台。
蚕宝宝要吐丝了!给它们每一个都建个舒心的蚕房,让它们更安心地去“作茧自缚”!
学生们用手抄报、观察记录表等方式把自己养蚕的收获、经验、感受记录下来,一起在班级中分享,其乐融融。
在美术老师的教学引导下,孩子们巧手装扮蚕茧,小小的茧儿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环境生成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感知了生命的魅力,发现人生真谛。活动中,孩子们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养蚕活动还没有结束,孩子们对动物对生命的探索,对桑蚕文化的传承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