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思辨之门,体味润物无声之美”——记参加高新一中关于高中语文“思辨阅读与写作”专题教研活动

用户7463360
创建于2023-05-06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5月6日上午,古城西安飘着牛毛细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在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的文雅厅内,正进行着一场思与辨的盛会。周至中学张娟、王程琬、杜宇晨三位老师,与来自高新云校的其他老师们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各位老师冒雨参会,接受这着“润物细无声”的洗礼。

  早上8点10分至9点,高新一中的王媛媛老师,展示了一节名为《理因思而透,思因辨而深》的作文课。

  这节课讲的是202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构思。王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不断发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认识思考问题。最后,进行片段写作训练,至此,学生的思辨思维水到渠成。

  王老师本节课简洁流畅,主题分明,丝丝入扣,一气呵成。这节课最大的看点,还在于它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将舞台中心让给学生,老师甘当服务者。参与回答问提的学生在22人以上。

  高新一中的学生们表现非常优秀。

00:50
00:33

  9点10分至9点40分,贺卫东老师对作文课进行点评。

  贺卫东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语文专家组副组长,全国万名名师工程评审专家。

  贺卫东老师的点评中肯又细致。他指出,思辨性阅读与写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王老师本节课很成功,有了优秀老师的引导,才有学生优秀的表现;课程设计以活动带动学生,以思维来启发思维,这点难能可贵。

     贺老师还给出了好课堂的评价标准。

1.允许课堂的沉默。有时沉默比喧嚣更有价值。看似沉默,也许是学生的大脑正在惊涛骇浪。

2.让学生勤快起来。让学生暴露出思维缺点,教师去引导弥补。

3.课学评价。提倡让学生互评,增强学生之间思维的辩论。

4.课后应有启发,言而未尽才是好课堂。

  9点50分至12点05分,聆听余党绪老师的报告。

  余党绪老师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参与多部教材编写,以“思辨读写”的探索及“公共说理”的倡导而知名。十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探索“思辨读写”。著有《思辨的力量》等书籍。

  余老师的报告主要强调了思辨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思辨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注重对话与融合:在思辨中才能达成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在思辨中才能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对话与融合,正是语言实践的价值,也是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余老师在报告中联系语文课内外知识,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与会老师认真做笔记。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现状的反馈。而思辨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学生思辨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强度。

        这次研讨会,我们收获颇丰。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当依托写作教学,指导学生有逻辑地思考,以求异的思维审题立意,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懂得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指导学生以思辨的态度写出求真求实的作文。

       这场关于思辨课堂的盛会,注定会让我们铭记!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