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案例频发,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难以取证、人们防范意识差等原因,致使每年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破案存在一定难度,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为了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茂名市第三小学呼吁各位家长、老师加强自我防护,时刻拉响警钟,防范电信诈骗。让我们家校共同携手,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
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收到含有链接的短信一定要多加留意,短信中可能含有钓鱼网址,不要点击短信中的可疑链接,不在陌生网站输入个人重要隐私信息。
3、凡是以"中奖"、发放补贴、申领助学贷款为名向你索要手续费、税费等金钱的,或要你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
4、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诈骗。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犯罪分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电话。
5、QQ、微信等聊天过程中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以防遭受木马攻击。在与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要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如果自己的QQ、微信被盗,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防止他人上当受骗。
六个“一律”
警方提示,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吓恐吓,最终目的都是骗取钱财,因此人们面对电信诈骗要“不听、不信、不汇款” 做到六个“一律”。
(1)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一提到“安全帐户” 的一律是诈骗)。
有疑问要直接拨打110咨询或报警。
十个“凡是”
防范电信诈骗,请牢记十个“凡是”。
根据以往的各种案例和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一套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口诀”,大家需要牢记口诀,保障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撰稿:江玉兰
审核:张荣贵
签发:陈康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