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结合大概念下“问思辩”的教学模式,廖燕萍名师工作室成员易娟联合“拂晓微红”名师工作室、芳向名师工作室、周杰敏研修共同体、李亚芬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共同围绕六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进行了大单元整合课例的研修,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做出了大胆尝试。
本次活动于2023年4月25日在铁路二小多功能报告厅开展,全区六年级数学教师及各校一至五年级骨干教师代表参与,廖燕萍名师工作室成员易娟老师执教,执教的内容是六下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之《点的进化》。整节课以学生“联想”为主线,从运动的视角从点开始展开联想。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整个小学阶段学过的十多个图形认识的知识梳理,巧用了《课前预学单》,通过三个问题的精心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有所思有所悟。课中选用预学单中的部分素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点——线——面——体的进化过程,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首先利用“画线”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点动成线”的过程;接着借用线段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得到平面图形,并结合各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原来在运动的视角下,它们的特征是这样形成的;然后放手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得到立体图形,并结合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关联。最后以一个视频激起学生学习的高潮,体会到点、线、面、体的密切联系。本节课中还渗透“联想”、“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复习课上也有新的收获。
课上,孩子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大胆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补充,或是质疑,或是反驳,处处彰显出青山湖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向未知领域大胆质疑尝试的探索精神。
通过此次大单元整合课例的研修活动,让上课的孩子们有了大单元整合复习和梳理知识的意识,借助问题驱动,孩子们逐渐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正如数学教授郑毓信所说:“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技能贵在求变,基本思想贵在求通。”也给场下的青山湖区小数老师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相信老师们对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复习课如何上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分享交流环节,新世纪小学的晏桂英和卢文萍、青山湖教育集团的李亚芬、铁路二小的周杰敏、南钢学校的谢兆熠等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受,青山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小数教研员刘晓红老师也作出了详细点评。
听课教师们分别指出:“大单元整合”是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最火热的名词,怎样构建“单元整合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如何做?今天易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易老师的课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动态的视觉展开,以课前导学单为依托,图形的特征为主线把小学学过的图形串联起来,打通图形之间的“隔断墙”,是一节非常优秀的方法指导课。整节课以“运动”为主线建构知识系统,以“联想”培育学生素养,将回顾整理、分类区别交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为后面图形的测量学习作了充分铺垫。最后,青山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小数教研员刘晓红老师指出,本节课紧紧抓住“点—线—面—体”这条逻辑线,遵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认知规律,从动态的视角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直观感知的过程。整节课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重统整、重沟联、重动态感知,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内容结构化,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源自“苦磨”来。磨课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本次课例的研磨方式采用了线上模式,借助文档中“批注”功能,采取接龙式传递,每位研课的老师在一试修改稿上进行批注,既有对执教者设计上的修改,也有对前面研课者观点的赞同与质疑。每一句批注都凝聚了修改者们的深思熟虑,在研磨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研讨课的背后,离不开教研员的指导和团队的力量,老师们在研讨中成长着、进步着、快乐着。我们相信,饱含了汗水的耕耘之旅,定会孕育出无尽的可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