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之家校共育

王国荣
创建于2023-05-06
阅读 2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生命,你好!”心理健康教育月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关部署,全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增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基本技能。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家校紧密配合、携手同行、家校共育,向着美好未来共同奔赴!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01  正视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02  克服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03  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04  从挫折学知识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注意事项:

1.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
2.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多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父母的关怀。
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家长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4.控制好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这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有效的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家长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相互了解双方情感的交流过程。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平和情绪。通过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以,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据某中学的一份调查表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734份初一到初三的学生中,有近七成的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淡化,她们不愿意主动与家人谈心,心里话只与几个要好的同学说。约八成的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法沟通。
家长们在亲子沟通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最常见的有三点:一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说教;二是忽视非语言沟通;三是不停唠叨。

一、讲道理不是万能的

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人生经验不足,给孩子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从教育效果来讲是有效的,但讲道理的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自己吃的盐比孩子走的路要多,给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理”说透了,孩子就会听从家长的建议,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其实这是个误区,把教育简单化了。有些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征来考虑适合用哪种教育方式,而不是把讲道理当做万能钥匙。
(一)用规则代替道理
道理与实际行为之间是有距离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拉近这个距离,只讲大道理,却不让孩子操作具体行为,是父母的常见误区,其作用是怂恿孩子狡辩。当孩子做事情不按照约定耍赖的时候,父母要少讲道理,因为道理孩子都懂,他需要的是家长帮助他管制。如规定时间来做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用倒计时来限制看电视等等。
(二)不要始终充当主角
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家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自始至终充当主角。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孩子所思所想。比如讲了几句话后,家长可以问:“如果你坚持那样做,结果会怎么样?”“如果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会有什么想法?”“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这样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把谈话继续下去。这样提问本身就要求孩子进行思考,当然,通过提问让孩子来进行推理并不意味着你不用再直截了当的给他们讲道理了。
(三)改变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了,希望大人把他们当大人平等的看待。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却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诸如说教、唠叨、命令的沟通方式,用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致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引发了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孩子叛逆。

二、家长教育不一致的负面影响

如果父母想了解孩子内心感受世界,光凭语言交流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了解的目的,必须增强对非语言的观察和倾听技巧,特别是倾听,它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们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倾听在沟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心倾听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当家长能很好的倾听孩子心里话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内心无条件的最人性的关怀和最温馨的爱。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说教、劝告,居高临下地训导和评价孩子,而不是倾听和理解,那么孩子就会误认为家长对他说的话,比他自己要对家长说的话更重要,也就不会再对家长说什么了,他会关闭他们的心灵之门。
下面介绍几个非语言类的倾听方式:
1.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说,调动你的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以及声调全方位地向孩子开放,让他感受到你正在对他所说的一切发生强烈的兴趣,向他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在关注你,这正是在表达对你的关怀。
2.家长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去思考你应该说什么,而是尽可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孩子的谈话内容以及感受上,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要等到时机成熟时,也就是在孩子感受到你理解之后再说出来。要注意孩子说话的声调、谈话中的停顿、动作、语速、面部表情以及声调的变化。有时候,孩子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完全不同于他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这时,家长要领悟隐藏在孩子话语背后的潜台词。
4.家长最关键的态度是保持中立,即对孩子表达的一切既不反对,也不赞同。用心倾听是一种包容的修养。暂时把个人成见与欲望放在一边,尽可能体会说话者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说话者也会对这种接纳产生感应,变得更加坦诚而开放。
5.在回应孩子时,注意要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把对方的主要观点和对他们的理解,简要、概括地复述出来,目的是让孩子加深对自己语言的印象,让孩子感到他是被接纳的,没有被批评、被训导、被说教、被误解,从而增强对你的信任。

三、不要让唠叨成为噪音

家长爱唠叨,是因为怕孩子不听劝,不按他们的去做,不放心。可越是不放心,孩子越不愿意听,做家长的就加倍地唠叨,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父母还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其实,家长可以多动动脑,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来避免这类唠叨,以达到教育效果。
1.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
不要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要让他去经受一点风雨,吃一点苦头。比如孩子总是玩得太晚才睡,第二天起不了床,说了多次不听,那早上就不叫他,就让他上学迟到一次呗!这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所以多次的唠叨换成一次“狠心”,把不放心的提醒换成坚决的行动,往往效果会更好。
2.语言表达尽量多样化
当孩子做不好,或有缺点,确实需要父母的提醒和说教时,父母的语言要注意富于变化,要丰富多样,不能总是单调的那几句话翻来覆去地重复。比如,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把书包里的书本落下,没有带到学校。这时候家长可以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没有带上?”“我猜测你今天可能没有带某某书,我的猜测准不准呢?”或者抓住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表扬孩子:“我以为你今天又没有带上书呢,看来你记性很好的。”等等。或者在书包上给孩子留张字条,提醒孩子带上书。
3.说话多少要适可而止
话不要多说,说一遍二遍就够。语气要坚决,声音要洪亮,点到为止。如果孩子不听,就采取行动。或者后果让他自负。比如限制孩子打游戏,先给孩子约定时间,告诉他,时间到了要离开座位。“我只说一遍,不然采取行动。”这样,等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一到,你就走过来提醒:孩子,你看,时间到了。如果孩子自觉关机最好,如果没有听,家长可以说,刚才我说过了,我只说一遍,说了一遍没有反应,对不起,我要替你关机了。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会形成孩子的自觉性,并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
4.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一种语言方法。也可以是表情教育,用幽默,用眼睛表述你的愤怒,有时沉默比语言的重复更有震慑力。比如孩子总是乱扔吃剩的果皮,你可以用手指指着果皮,示意他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也可以是书信教育,即用书面语言来表达你的看法和意愿,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提醒告诫孩子该怎么做;也可以旁敲侧击,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怎么做,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闹钟,用闹钟来代替你的唠叨。

小语:

没有沟通,就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教育就无从下手。如果亲子间一直保持有良好的沟通,那么,孩子不会走出你的“视线”之外。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
阅读 2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