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圣人孔子,触摸“东方先哲”的千年文脉,丈量“莘莘学子”的生命精彩。5月5号,磐安县玉小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览儒家宝藏 润学子慧心”孔氏家庙榉溪传统文化研学之旅。
蔡校长对此次研学活动指出:希望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独特魅力,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研学之途,大巴车上孩子们一路高歌!
古法扎染是一堂神奇的自然艺术课,让孩子们沉静内心、观察变化、动手实践,探索晕染的层次,体验创作的乐趣。
工坊昔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天然的染料,如随处可见的花朵、清明节用于制作清明粿的食材以及我们平时预防感冒的神器一板蓝根。
昔贝老师还介绍了“古法染布”中最有意思的一步:扎染扎法。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扎法,最后的结果就像开盲盒。
鱼鳞纹
菱形纹
星星纹
螺旋纹
扎染工艺,走过漫漫历史长河,载着浓浓传统文化。即使没有画笔,一根线绳也能勾勒出一片风景,取于自然,馈予自然,染上阳光的味道,让自然之美浸透其中。
学生们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走进儒家圣地,瞻仰圣贤之光”,一同游览孔氏家庙。
入泮,指的是中国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
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要进行称为“入泮”的入学仪式。 《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自古以来,水是纯洁的象征,以水湿手,寓意洗去浮躁,清净内心,去杂存精,希望孩子们往后心无旁骛,潜心学习。
孔子,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万世师表。
全体学生们整肃衣冠、端身正毅,怀着仰望恭敬的心情,认真学习着拱手礼,深深的鞠躬敬拜先师像,感受尊师重道的礼仪。
老师们手持毛笔,蘸上朱砂,在孩子们的眉间点上红痣,“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
一个简单而又意义深远的“人”字,一撇是担当,一捺是责任,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学做人。
研学之旅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学在天地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了尊师重道的礼仪,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磨砺了同学们的意志,虽然这次榉溪研学之旅结束了,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还在继续,收获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路砥砺前行!
摄影:孔璐瑶 陈金兰 李秀楠 陈圆意 张云鹏
编辑:陈健笑 张美霞
审核:蔡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