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故事——记一次失败的学习

甲骨语文
创建于2023-05-05
阅读 8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场培训。主讲者是刘澜教授。他的简介如下:

刘澜:北京大学博士、硕士、学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哈佛商学院领导力论坛邀请过的唯一中国学者。曾担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第一位全职教学教授,用中英文讲授领导力与管理学课程。曾担任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副主任、《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辑及企业高管。

    听完一整天的培训,我被震撼了。继续引用百科上对他课程的介绍:授课字字珠玑,讲解精彩,课程实用性强,无论是观点还是引用的案例都让人耳目一新,常有醍醐灌顶、上下通透之感。把世界大师们的思想精华串联起来,凝结成十句口诀,娓娓道来,深入人心,记忆深深刻。(现场的听课感受更加强烈)


    跳出来说一点我的经验:听大师讲课一定要争取发言的机会,跟大师对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某年接受樊登培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这次更加深刻,刘澜教授三言两语就点拨清我的思路,并指出了新的思考方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如果自己上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教授,那就好了。

    培训回来,我开始关注这位教授,购买了他的网络课程,自己听完30讲并做了细致的脑图笔记。关注了他的公众号,认真学习每一期文章。但就是这件事,造就了我第一次失败的学习体验。


    刘老师在公众号公开招募学生,我一看到消息就毫不思索的报名了。于是,扫码进群。


没想到一进群,我就“不受待见”。刘老师提醒我阅读群公告:1.每天发的文章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写留言;2.要坚持学下去,写下去。群里又善意的好友提醒我:在这个群,先潜水,再发言是来不及的。必须立即进入讨论的角色。未发一言就离开,太遗憾了。这些忠告我觉得都能接受。


最杀人的一句话还是刘老师说的:@易广兵,你太替他们操心了。本来就是抱着看热闹的心里进来的,然后发现竟然要真的交流,能够留下的新人会是极少数,因为坚持学习这件事太难了。

    这些话,这些对于刚进群学习的人说的话,有些刺耳,有些不包容,甚至有些让人难堪。于是我心里想:那我就坚持给你看看;那我也要看看群里还有哪些人能够坚持下去;那我还要看看老师那么忙,是不是能顾得上关注这个群里的学生?

    开始的时候,我的反应很简短,也不深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对于学校教育的观点:我们学校教育会犯如下错误,领导者要从这三个方面摆脱其带来的影响:

    1、学校教育只鼓励个人成功。

    等你当上一个部门经理,就需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我最大的成功,是我的下属、我的团队、我的部门的成功。

    2、给答案而不是提问题

    中国教育根源在于不鼓励提问,只是鼓励给答案,而且是给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会提问,导致了不会创新,也导致了缺乏领导力。

    领导者当老师,需要摆脱学校教育在提问上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学会问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你觉得呢?

    3、补人之短而不是用人之长

    因为成就最能够激励人,所以发挥自己的擅长最能激励人。因此,补人之短,而不是用人之长,这会伤害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但是到了工作上,必须要用人之长。只有用人之长才能够创造成果,才能够赢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后来,我就跟上节奏了。也能有更深刻的思考和发言了。

    但这样坚持真的很苦。我不是没有别的事情要做,而是事情很多。但自己心里说了,要坚持在刘老师的群里学习。现在想退出,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啊。于是我苟延残喘的坚持着。


    老师是能做到每天发学习任务和学习文章的。老师也能做到针对学员的留言进行点评。其他的很多学员也能够坚持每天思考,记录,发言。我却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

    不是我没有毅力,不全是。更多是因为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了,我自认为自己是爱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可老师的课程让我感觉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自己太缺乏管理相关的知识了,自己的视野太狭窄了。归咎为一句话:自己的发言,理解,思考,和同学们不在一个水平了。自己要被淘汰了。


    直到第15天。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我退群了。

    我做了自己生平中第一次学习上的失败者。


    我今天把这件事情写出来是想表达这几个意思:终身学习是学习者的必由之路;遇到高人,一定要抓住机会,坚持学习,跟着他,就算是做最后一名也要比其他人走得远。趁着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当然最重要的是想表达,我虽然退群了,但刘老师的文章每一期我都会认真的阅读。刘老师出的书我也购买回来继续学习了。毕竟学无止境啊。


    最后,展示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阅读 8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