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城关学区东关小学教师个人读书分享一一徜徉书海,品味书香

东关小学
创建于2023-05-05
阅读 32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壶老酒,

        字里行间弥漫的是醉人的芳香。

        读一本好书,如遇一位故人,

        欣喜若狂中流露的是久违的关怀。

        翻开一本书,

        在墨香中寻找生命的美好,

        享受岁月的静谧。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书籍,取之山水,寄情人间。

  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可现在的中国至少有80%的人可以满足这些,这三患已经是不可能发生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这样回答:一个空瓶子,它就值一毛钱,装上矿泉水值两块钱,装上了牛奶可以值十块钱,如果装上了茅台,那就值几千块钱。我们的大脑也一样,有用的书读多了就价值连城。如果不读书没文化,将来就一文不值。

  作为老师和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读书,因为在当前的大语文环境下,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咱们先不谈高考、中考语文,单单小学毕业语文考试就让人深刻领教了读书的重要性。考题的深度和广度让老师和学生望题兴叹,不寒而栗。明明书上讲的是一滴水,考试却考了个太平洋;明明书上写了一粒沙,考题却出了个撒哈拉;书上问你的是面粉,考试却考你怎么蒸馒头;书上写的是过桥米线,考试再考你个满汉全席。大家说,在当前这么严峻的形式下,我们老师、学生不读书,不与时俱进,行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我们不但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引导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博览群书,与书成长。

  对于抓住七零后尾巴出生的我来说,谈我的读书史真的是不知从何说起。但我真的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先生说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格言,因为自从我识字开始就喜欢读书。在我看来,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是不可缺少的。

  童年时的小人书伴我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也帮我开启了阅读的大门。这些有着历史的小人书,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法和道理,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

        那时的一本连环画,定价也就是一两毛钱,小学阶段连环画就成了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它伴着我一天天长大,营养着我的精神生活,那是荒凉岁月里一盏耀眼的明灯曾经照亮了我们荒芜蒙昧的童年世界。同时,我还要感谢从小就严格要求我的老师,他的严格要求为我的顺利涉猎群书奠定了基础。

  到初中后,我曾一度沉迷于武侠小说不能自拔。一看就是好几本,都是大部头。每天,我都会拿起这些武侠小说,沉浸在那扑朔迷离的江湖,仿佛我就生活在那里,有着别人没有的绝世神功,每天过着惊险的生活,踏遍中华大地,看尽奇花异兽,最后一统天下,成为一代王者。可是,这些只是我的幻想,但幻想永远是那么美好。

        当时班里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金庸的小说: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爱好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他的文笔清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理解,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学习古文的基础。

  我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启蒙于初三的一节语文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语文老师江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度剖析唤起了我对名著的热情,从此世界经典名著与我结缘。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到师院学习后,我的阅读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地,学校阅览室,校外小书店都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作为一个经典名著的爱好者,仅仅是利用业余时间将阅读作为“享受”。

        几年下来,我偷闲阅读了许多短小精悍、又富有启发性的哲理经典型名著,诸如法国思想家蒙田著的《蒙田随笔》,英国思想家培根著的《培根随笔全集》等经典名著。也读了不少国内当代大家的作品,诸如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陈忠实的《白鹿原》、王蒙的《青春万岁》等,阅读的书籍比较杂乱,但从中,也吸收了不少的营养,这些所得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师院毕业后,我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名老师,本来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但是让我汗颜不已的是,我读的最多的只有教材和教参,还有每期必买的杂志《读者》,文学类书籍越读越浅,更多的是看电视,玩手机,浏览网页,刷微信。直到近年来,学区、学校领导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在全校发起“全员阅读”的倡议,老师每学期必读两三本书,并进行深层次的读书交流。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读完了法国卢梭的《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还有正在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读这类的教育著作,开阔了我的人文视野,让我拥有了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它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僵直困顿的教师生涯,照亮了我专业成长的前行旅,点燃了我寻找职业幸福感的心灵火炬,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这次我真正的相信了自己,一定要读书,而且要坚持不懈的读下去。

  作者简介:王强,2005年毕业于陇东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文凭,中共党员,一级骨干教师。曾被静宁县委、政府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县局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本人热爱读书,关心学生,喜广交朋友。

阅读 3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