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处处开”——记一节“任务驱动型”语文创新课堂

明月半倚深秋
创建于2023-05-04
阅读 5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定义: 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最新发展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为依据,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协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水平提升,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第一步设计任务。教师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根据素质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分课教学目标,开发课程,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

        以长梁梨花节为切入点,用"围绕小茅屋打造景点"为主题任务,在"寻找自然美"和"感悟人文美"两组任务驱动下,设置"初见茅屋、驻足茅层、凝视茅屋和回眸茅屋"几个情境,引领学生涵泳描写梨花的文字之美,领悟设置悬念和象征的文章之美,感悟传承美德的文意之美,多美融汇,美美与共。

第二步展示任务。教师以目标激励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理论为指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交待学习任务、目标和评估的办法,实行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协助。

第三步完成任务。教师以语言习得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心理学为指导,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训练重点,激励学生自主、推究、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摸索方法,探究结果。

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品读文本。

通过写推荐语的形式,紧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挖掘自然环境背后的人文情怀。

第四步效果评价。教师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用激励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实行评价。

学生在读、写、说、评、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自主地习得,锻炼了思维感知能力,培养了审美意识,内化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

 任务的设计和分配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任务布置下去后,应有指导和检查;任务完成后,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完成之后得到锻炼和提升。

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最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但仅是一种方法和形式。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假设学生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自愿地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实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任务驱动教学正是要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们。

阅读 5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