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期智慧教学大讲堂--人文共建教学环境的、共创及共享

北斗星
创建于2023-05-03
阅读 3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4月25日星期二20:00,智慧教学大讲堂邀请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谢学宁老师智慧分享。

    谢学宁校长曾担任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文章10多篇,著有《跋涉——一位中学校长的教育情怀》(湖南教育出版社)等。

    为充分凝聚教育合力、不断提升教育品质,谢学宁校长写出《盐外校长致小升初学生的十封信》《盐外校长致家长朋友的十封信》,以谈心的方式与各教育关键主体真诚分享和对话,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一些热心读者表示,“为盐田有这样懂教育并乐于谈教育的好校长而感动”,同时也希望谢学宁校长以这样的方式对基数较大的青年教师加以指引,助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造福更多的孩子。作为呼应与回响,又陆续写出《盐外校长致青年教师的十封信》。通过给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信,谢学宁校长介绍了他办学的管理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体现了谢学宁校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

一、三位大师思想——理论结合实践

学校有大小,但教育无大小;

只要把一群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真的“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

1.和谐、卓越: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一条主线,即“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为主线。这是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存在之基。

2.琢玉成器:“器”是大器、重器的器,不是小器、机器的器,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不是只为混口饭吃的工具人;考得最好只是低保,花最少的时间考得更好才是本事。

3.三院四阶:青苗学院(实习期);青荷学院(1—3年);青桐学院(3年以上)。


二、寻求一点突破

1.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旨在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情怀深厚、学识扎实、视野开阔,能够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3.如何跳出舒适区,高原区,突破成长的瓶颈,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为标杆,努力在深圳教育成就一番事业,成为我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高起点定制个性化培养发展规划

一是找准深圳名校长培养的目标定位;二是因人设策,设计3年的个生培养方案;三是与时俱进,探索个性成长模式。

把握遵循名校长成长的内在规律

名教师或名校长虽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但均具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特质和成长规律。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三段递进”培养体系

一是深度学习重在催生问题,确立课题;二是导师指导重在学术引领,创新实践;三是示范提升重在传播思想,领航未来。

恒力聚焦数字化战略主题

2023年2月13日至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需要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充分发掘数字变革的力量,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开创教育美好未来。

三、优质课堂的四种特质

课堂由四个要素构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

对于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是对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思考。

那么,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有哪些表现呢?我认为应具有右图四个方面的特质。

1.促思考求改变

2.体现新型教学关系

3.真正让小组学习共同体实现讨论交流

4.让学生成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

认知思维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是直觉行动思维,思维与对物体的感知相联系,思维在行动中进行,不能在行动前进行;

第二层是具体形象思维,思维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彼此的联系来进行,还不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

第三层是抽象概括思维,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和联系;

第四层是辩证逻辑思维,思维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

(一)“促思考求改变”

要看在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水平有没有发生变化。

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对社会现实的体认、思维品质、对自我和他人的情感等,有没有因为教师的介入、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而发生改变和提升。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的“一点之美”

在教师引导下,语言文字的细节之美被学生认知;从“赏美”入手,学生品味到蕴藏在文中的人生之“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结构分析。学生再读文本,深入揣摩,在教师的点评分析后,慢慢领会这篇课文的“多变”。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的“一点之美”

这堂语文课从直觉行动思维起始,通过朗读,从美的直观感受切入,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文本内容之间以及文本内容与人生之间的联系,从表达方式到行文逻辑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文本组织架构,最后又以文本的“多变”启迪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认知思维和情感水平的提升应该建立在学科素养提升的基础之上。这堂语文课始终紧扣语文教学主线,从朗读、赏美和课文结构分析入手,设计看似简单,却是别出心裁的思维能力训练。

(二)“体现新型教学关系”

我们倡导的新型教学关系要求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主。

首先,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从课堂的绝对权威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应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过程监控、答疑解惑和学习评价上。

同时,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需要在课堂上把教与学的过程打开。教师要通过设计台阶、搭建阶梯一步一步展开教学过程,在学生思维生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


由此可见,建立在意义关系之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不是一种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理解和“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作为教师,既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又要重视发掘蕴藏在知识背后的重要思想方法,不失时机地巧妙进行学科思维渗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坚持民主性原则,促进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三)“真正让小组学习共同体实现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真正实现讨论交流,让学生的思维与学理共进、情怀与智慧共生,同时与前述师生对话双边互动。

真正的对话是平等、自由、公正地交流和沟通,双方都尊重对方,能够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不同想法碰撞。

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设计的具有一定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提出的问题。

课堂的精彩,不能表现为总是几位学生与教师对话,而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获。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场”。

(四)“让学生成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

从某种角度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某些观感和评价,与学生实际获得感并非正向相关;

学习中的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

作为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教学体验?

课堂由学生的问题展开,在学生的自我答疑中,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教师顺势总结、点拨,渐渐发现课堂的生成在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中实现,他们的问题也激活了教师的思维。

教师有没有常常在课堂上感受到“惊喜”?

原以为学生不可能想到的方法,他们出乎意料地给出了更多奇思妙想;本来是有些枯燥的理论性质的课,学生却善于联系生活,对学习充满好奇和乐趣,甚至感染着教师。

要相信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

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

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关注知识的教学走向关注能力的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应是寻求教与学合一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要实现有效优质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

加强智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还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珍惜时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于创造;

加强美育,不仅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所有教育理想的实现,最主要的阵地就是课堂。

一定要让课堂激发出活力、散发出魅力,给予教师更多的课堂指导,让更多的课堂优质高效。


谢学宁校长分享结束后,学校董辉主任对教师培训细节做了介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华西中学文波校长、周训丽主任面对面做了交流。

全国智慧教学大讲堂创始人,智慧教学系统创建人,东北师范大学刘晓中教授总结点评。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人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社区。

    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相互学习的资源和支持者,通过交流、互动和协作来实现个体和社区的发展和成长。

    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包括:

1. 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成员们都有相同的学习目标和对学习的认同,这是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基础。

2. 相互支持和互动:成员们通过分享知识、经验和资源来支持彼此,建立互信和互助的关系。

3. 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鼓励成员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4. 反思和评价:学习共同体鼓励成员们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5. 持续发展: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在持续地分享和互动中实现个体和社区的共同发展。

    学习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阅读 3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