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孩子们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随着他们的词汇量逐渐增加,想要与同伴沟通交流的兴趣也渐渐增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高分贝的声音,显得教室里时时刻刻都热闹非凡。
在一次区域活动分享前的整理环节,博豪用力的捂住耳朵,似乎很难受。
博豪:“我觉得大家太吵了。”
师:“为什么这么吵?”
薇薇:“我们的声音太大了。”
圆圆:“太吵会头痛。”
小小彭:“太吵的声音不好听。”
锦莹:“乐器的声音是好听的。”
一、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故事:《到处都有声音》
睡前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到处都有声音》,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到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是如何制造声音的呢?”揭秘声音:“什么是振动?”“什么是回声定位?”等一系列关于声音的问题。
人是因为声带振动才发出声音,所以有的物体自己振动也可发出声音,声音是两个物体碰撞发出振动产生的,我们来试一试吧!
“我的小手拍一拍也有声音。”
“小脚踏一踏地也有‘咚咚咚’的响声。”
“玩具掉到地上也有声音。。”
“我的牙齿碰在一起也有声音。”
“两块积木敲在一起也有声音。”
“画画的时候,笔在纸上摩擦也有声音。”
……
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教师的思考:“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为了满足孩子们想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我们准备了相应的材料供孩子们自由自主的操作,验证猜想,解决疑问。孩子们在这个感兴趣的科学实验活动里是主动、积极的,在课程里进行探索、游戏。用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学来推动课程的发展。而我们老师就是站在儿童游戏背后的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
二、乐音和噪音
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有的声音听起来很悦耳,有的声音让人很难受。在孩子们的建议下,通过视频学习后了解到,好听的声音叫乐音,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
乐音
你听到过哪些好听声音?
诗研:“小朋友轻轻说话的声音很好听。”
锦莹:“老师讲故事的声音很好听。”
优优:“楼上哥哥姐姐一起读书、唱歌的声音很好听”
……
这天早上天空下起了雨,一煜小朋友打着雨伞和妈妈一起走进了校园,妈妈让一煜自己撑着雨伞进入教室。妈妈走后,一煜望着天空中的雨水滴落在透明的伞上,呆呆地望着它,思考着……
一煜:“小小彭你听,雨落在我的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小小彭:“我听一下,真的有哎!像唱歌一样。”
噪音
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对制造各种声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时间,教室里的声音变得震耳欲聋。有的孩子开始找老师诉苦,制造声音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一)噪音的危害
在接收到小朋友们的投诉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教室里的噪音问题。
师:“今天有好多小朋友说在教室里敲来敲去太吵了,你们觉得呢?”
“我们在找声音呀。”
博豪:“吵吵闹闹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太不舒服了。我妈妈说声音太大了耳朵会聋的。”
师:“那教室里的哪些声音让你们很不舒服呢?”
“搭积木的时候推倒的声音很吵。”
“搬椅子的时候椅子被不小心推倒发出“咚”的声音,很不舒服。”
“在教室里大声尖叫也很吵!”
这种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使人不舒服、很烦躁。
(二)降低噪音的办法
乐音给我们带来快乐,噪音给人不舒服的体验,减少噪音可以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减少或者不制造噪音呢?
慧慧:“说话声音小一点。”
圆圆:“在教室里不能大喊大叫,太吵了我就会捂住耳朵。”
倩倩:“中午大家睡觉的时候不能说话。”
钊馨:“外面如果很吵就把门窗关起来。”
教师的思考:孩子们对声音感兴趣后教室的噪音问题成为了老师想要解决的问题。在有小朋友反应时,教师利用契机,组织孩子们讨论,分享感受、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讨论和亲身感受,孩子们知道了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是噪音,并想办法将“减少噪音”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
三、神奇的接收器——耳朵
在了解了噪音的危害后,孩子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降低自己的声音,甚至说起了“悄悄话”。
漫茹:“景赟说她爸爸说声音太大了耳朵会聋的。”
优优:“我妈妈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为什么耳朵会聋呢?”
漫茹:“老师,你知道为什么耳朵会聋吗?”
师:“那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进入到我们耳朵里的吗?”
展鹏:“耳朵里有一个洞,声音是从洞进去的。”
诗研:“声音会自己跑到耳朵里面的。”
景赟:“耳朵生下来就可以听到声音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耳朵的结构图吧。
原来呀,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声音是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被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起点我们的耳廊进入到耳道,在经过鼓膜传送到我们的终点耳蜗,我们才能听到声音。如果声音太大了,鼓膜会受伤,就听不到声音了。
轩轩:“耳朵可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薇薇:“我们可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让它受到伤害。”
如何保护耳朵?
教师的方思:声音的接收器一耳朵的讨论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耳朵作为声音接收器官的基本结构,对于我们“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有了大概的感知。通过视频我们一起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如何保护耳朵相关知识,即丰富孩子们的认知经验,又让活动分享的经验更加丰富起来,此时,帮助孩子们拓展关于声音的认知。
四、特殊的声音
一天上午,学校外面传来了消防车的声音。
胤鸿:“消防车的警报声好像地震警报的声音。”
展鹏:“这两个是声音不一样的。”
优优:“我都忘记地震警报是什么声音了。”
锦莹:“我也想不起来了,地震演练好像是要躲在桌子底下的。”
对地震演练念念不忘?那就来重温一次吧!
地震演练开始啦!
警报声响起 我们躲在桌子下 ,赶紧找地方掩护,坚固而安全,找到护头的物品,赶紧跟随老师撤离吧。
除消防和地震警报之外还有海啸、防空、龙卷风、生化武器.….…希望我们都不要有机会听到这些警报声响起。
教师的思考:在幼儿的认知中,在经验的驱使下。孩子们对不同的警报声产生了联想和回顾,主动的自发的探讨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快乐愉悦的,具有一定的价值。幼儿有自己的想法,也乐于去实践,我们要做的是给予鼓励和支持。
五、森林音乐会
学校的小树林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六一儿童节那天怎么能少了它呢?为了解孩子们在六一这天最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发起了自主选票的方式,发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是在六一这一天来学校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音乐会。
(一)音乐瓶子
敲击不同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点大多数幼儿都已知道。但是往同样材质的瓶子里装上不同水位的水,敲击时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非常好听,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新奇的。通过测量,将瓶子按水位刻度从低到高摆放,用敲击出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变成一段段美妙的节奏。
教师的思考:通过玩音乐瓶游戏,孩子们对声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瓶子上的水位刻度与敲击声音之间的关系,敲击材料与瓶子发出的声音关系,并产生了对瓶子中材料量的变化与声音关系的探究兴趣,乐于继续探究。
(二)制作乐器
在大自然中,小朋友们去探索、去发现,原来把石子、树枝、泥土、小田螺装进瓶子里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于是,孩子们将大自然的声音收集了起来。凤斌:“我发现把石头丢进瓶子里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
轩轩:“我们制作一个音乐会背景板吧!我之前看电视表演节目的时候舞台后面都有漂亮的背景,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用我们去年做香包的办法将小黄花印上去,就可以将它的美丽保留下来。”
(三)制作背景板
随后孩子们便在四处寻找能用的布料,最终找到一块白色的旧床单,摘来新鲜的叶子和小花,通过用小积木敲打在白布上留下大自然的印记,保留鲜花的美丽。
锦莹:“哇!好美啊!我想在上面画一点彩色的画。”
景赟:“我想画上森林的颜色。”
菱薇:“我可以将我的小手印上去吗?”
优优:“可以啊!我们一起吧!”
孩子们一致表示想给背景布加上童年的色彩,说着漫茹就去教室里找来了颜料,开始创作背景图画。
(四)我们的表演
这些大自然的声音遇到了响板、铃铃、三角铁、沙锤这些打击乐器,它们会发出怎样美妙的声音。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一起来听孩子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教师的思考:让阵阵优美旋律在林中飘扬,谱成一曲森林交响乐荡气回肠。大胆站上舞台演奏的他们充满着无限的信心,独奏时锻炼着独立与胆量,合奏时则考验着团结与默契配合啦!
六、小小的声音,大大的爱
对于父母来说,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就是自己宝贝的声音,我们一起用美妙的声音,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吧。
教师的思考:
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思念凝聚祝福。虽然距离了我们见面,但却不能阻隔孩子们对父母的牵挂。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却蕴含大大的能量,一句句叮咛,一声声祝福,一张张温暖的笑脸,让父母心里暖暖都是感动,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更是多了一份关怀他人的温度感。
七、画里有话
我们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声音录制记录了下来,并运用绘画的方式让这些声音,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跳动音符,一本本精彩的图画书故事。
教师思考:幼儿表征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而不断发展,想象力也在不断增强,孩子画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们仔细聆听,细心记录。日常的点滴,汇聚成幼儿成长的记录。表征作品,给孩子更多独立学习发展的机会,这些绘画表征也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幼儿的心理、思维、意愿、想象、需要、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提升。从孩子的绘画表征、孩子的表达中,我们也慢慢地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发现更多游戏故事,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课程反思
在整个课程活动中,活动的生成、开展都源于幼儿的兴趣和发现。“声音”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但也是容易被幼儿忽视的现象。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自发探究的兴趣点,提出探究问题(你听过的声音、声音在哪里….),激发幼儿对声音的自主探究。通过“找声音”“画声音”“噪声”“制作乐器”“森林音乐会”等活动的探究,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对生活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整个活动中,遵循幼儿探究在前、教师支持在后的原则,根据幼儿探究活动发展的情况,层层递进地抛出问题,把声音的探究过程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幼儿理解,激发幼儿对声音产生持续探究的兴趣。适时地以肯定的态度、期待的话语,帮助幼儿完整、有逻辑地表达观点和提出疑问,并通过抛问题、适当反问,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索,以维持有意义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