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的多种玩法——一实幼滨湖分园大一班户外观察记录

两幅面孔
创建于2023-05-03
阅读 4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时间:4.10-5.6

观察地点:滚筒区

观察教师:孔令杉

观察幼儿:李炫伊、赵文泽、杜坤持、李奕豪

观察目的:1.勇于大胆玩滚筒

                    2.锻炼身体姿势的平衡掌握能力

                    3.思考并尝试多种方式玩滚筒

游戏脉络

阶段一:以技能性游戏为主→初探滚筒→1.滚筒上拍篮球2.滚筒上拍跳跳球

阶段一:以探索性游戏为主→再探滚筒→1.双人滚筒游戏 2.多人走滚筒

阶段三:以创新性游戏为主→趣玩滚筒→滚筒投球

(一)初探滚筒

1.滚筒上拍篮球

孩子们已经可以独立上滚筒或借物上滚筒,在此基础之上,孩子们把篮球带到了滚筒上,站在滚筒上面拍着篮球向前走。起初,炫伊无法拿着篮球站上滚筒,于是,她先借助滑梯让滚筒稳定住,然后拿着篮球站上滚筒。站上滚筒时,炫伊只能拍两下篮球,篮球就跑了,经过五分钟的观察,炫伊一次次的尝试,从一开始的拍两下篮球到后来拍着篮球可以走将近两米远。

02:54

解读

前期经验的迁移。前期游戏中,幼儿熟知滚筒易滚动的特点,知道想要上去并不容易。于是先借住滑梯让滚筒牢固再拿着篮球上滚筒的方法就此产生。

支持策略:

    1.综合判断是否介入。游戏初探期,炫伊虽多次探索失败,但在其情绪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教师并未介入,而是选择默默观察。

    2.重视游戏后的分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尝试,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此时的安全仍是一个及时且必要的关注因素。于是,我以“怎样拿着篮球上滚筒更牢固”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此增加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

奕豪:让其他小朋友扶着滚筒,再拿着篮球站上去

文泽:把滚筒推到长廊那边,滚筒就不会动了

屹辰:把滚筒的前面和后面放上一个轮胎


2.滚筒上拍跳跳球

在尝试了拍篮球之后,炫伊又拿来了跳跳球,也是选用先把滚筒稳固再拿着跳跳球站上滚筒的方法,但这次并没有篮球那么难拍,轻而易举的拍着跳跳球就走了将近1米远。

03:15

解读

1.重复性行为的价值。从先把滚筒固定再拿着球站上滚筒,每一次的重复都对幼儿掌握这一技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兴趣引发探索与坚持。炫伊对在站在滚筒上拍球这一游戏意愿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她才能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坚持并最终如愿以偿。

支持策略:

    1.让孩子有更多的试误空间。    幼儿在不断的试误和探索中建构经验,这是一个正常且必然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支持与放手。

05:20

(二)再探滚筒

1.双人走滚筒

艺霏和芮涵尝试一人一个滚筒并牵着手在滚筒上行走,但走了还没一米远,芮涵就掉了下来。游戏结束后,我单独询问艺霏和芮涵为什么会这样?

艺霏:两个人走的速度要是一样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芮涵:我有点跟不上艺霏的速度,所以很快就掉下来了。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艺霏:如果有一个人想下来,要提前和另一个人说,还要提前放开手,要不另一个人就会磕在滚筒上。

原来两个人玩同一个滚筒,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关注同伴的表现;有问题提前说,让同伴有所准备以免受伤。

解读:

1.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移情和社交实现的。一开始,芮涵从自身情况出发仓促跳下,而艺霏并没有做好准备。师幼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能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合作行为的基础。

2.磨合中习得合作。两人同玩一个滚筒,在行进速度、行进步伐、平衡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更多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在不断的磨合中逐渐习得。

支持策略:

    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新玩法,并在现场与孩子们进行了小组分享鼓励有能力的孩子结伴尝试合作玩滚筒。

01:25

2.多人滚筒游戏(四人行)

文泽、博文、奕豪、坤持一人一个滚筒开始比赛,看看谁先到达自己设置的终点。一开始,奕豪还没有准备好,其他三个小朋友就开始了游戏。果不其然,奕豪一直排在最后一个,博文在走的过程中没有掉落,很顺利的到达了终点,而 文泽中途掉下了两次,从而输掉了比赛。

教师:那怎样才能保证中途不掉落直达终点呢?

坤持:肯定要保持平衡

博文:可以把胳膊打平,那样就会稳一点

文泽:不能太着急,要慢慢走向终点

解读:

    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多种问题,正是无数次的探索与体验,将问题一一击破。这个过程正是幼儿获得更具逻辑性、系统性经验的过程,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经验的建构。

支持策略:

1.幼儿平衡经验的梳理。大班的幼儿对平衡有了一定经验的积累,通过游戏,让幼儿重新回忆了如何达到平衡,从而让幼儿的平衡经验和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04:28
05:32

(三)趣玩滚筒:超级滚筒王

    三周后,滚筒玩法越来越多,孩子们将多种低结构材料纳入游戏,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有的玩冒险游戏,有的玩轨道游戏。孩子们自选玩伴、自主命名、自定规则,继续尝试创新玩法。

玩法1:滚筒➕跳跳球

规则:一名幼儿站在滚筒上,另一名幼儿拿着跳跳球通过让跳跳球弹跳到达滚筒上幼儿的手里。一来一往,看看站在滚筒上的幼儿是否能一直接住跳跳球。


玩法2:大小滚筒+篮球

1.投球游戏。

规则:将滚筒竖放,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处手拿篮球对准筒口投进,扔进滚筒口为赢。

解读:

1.自定游戏规则。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强,能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和游戏经验,根据游戏不断变化的需要,主动提出游戏规则。值得肯定的是他们能根据最新的游戏进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现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规则的遵守和运用。

支持策略:

    低结构材料的支持。    游戏创生阶段,幼儿需要更多元的游戏材料。不同规格的滚筒、跳跳球、篮球等可移动、可组合的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为游戏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变性。

游戏价值及思考

1.自定步调,实现突破。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江湖规矩”,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尝试、探究、调整中达成游戏意愿。

2.重视分享,经验传递。    我利用多种方式和幼儿分享他们的游戏故事,并给予肯定与鼓励。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与收获,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见解,分享自己的游戏技巧,促进群体经验的积累。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分享提升,促使个体经验提升为群体经验,推动了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3.创生游戏,乐趣翻倍。    滚筒游戏在孩子们不断地创生和演变中,从单一到多元,不但被赋予了不同的游戏情境,还自由创设了不同的游戏及共同约定的规则,正验证了“儿童发起的规则游戏是从练习性游戏发展而来的”。游戏中,跳跳球、篮球等大量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深入探究与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4.同伴互助,成长共赢。    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游戏、讨论问题、试误调整游戏行为、反思游戏技巧、分享游戏经验中,实现运动技能、游戏经验与社交能力的多元共赢。

编辑人:孔令杉

审核人:康训云 杨哲

阅读 4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