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史前部分,总少不了仰韶文化的身影,这个延续了两千年,距今七千到五千年前的中原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形成了带着壕沟的聚落,抵御野兽和洪水的侵袭
此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彩陶技术,并且能烧制出各种各样的陶器种类,这一文化核心在河南陕西地区,而其影响力甚至影响到湖北地区。
相信很多人对仰韶文化标志性的“尖底瓶”印象深刻,这种器物在仰韶文化经常出现,值得我们好好揣摩。
在以前尖底瓶的作用是用来打水的,但最近的研究却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酿酒器,
以前尖底瓶是怎么从汲水器变成酿酒器的呢?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都使用过与我国出土的同型尖底瓶,分别用于酿酒、运酒或饮酒等酒类活动。
近年来,斯坦福大学的刘莉教授与团队发现漏斗、尖底瓶等器物是酿造谷芽酒的工具,尖底瓶的小口设计应是便于封口,减少酒精的挥发,从而形成厌氧环境,利于将糖转化为酒精,尖底则是利于残渣的沉淀,采用的是液态发酵法。
一系列对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尖底瓶中的微化石分析表明,这类陶器用于酿酒发酵、储存和饮用,谷物发芽和制曲两种方法都被用于酿酒,并且尖底瓶的广泛分布与酒在仪式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密切相关。
而且,利用红曲霉酿酒的方法目前最早见于仰韶时期遗址,并且因为此时相对平等的社会组织形态,使得尖底瓶成为酿酒、储酒和饮酒一器多用的群饮传统的代表。
与此后新石器时代后期强调社会等级和以个人为本位的观念,而形成的用陶瓮采用半固态发酵法酿造曲酒观念和技术都有所不同,这些人用鬶、盉类陶器温酒,然后注入陶杯中饮酒,是社会复杂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展现。
那么这种液态酒该怎么饮用呢?
或许吸管是一个好办法,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发现,这种酒的饮用可能与古埃及人的饮酒场景、我国的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砸酒习俗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图坦卡蒙时代的叙利亚人用吸管喝尖底瓶里的酒
器物研究表明,尖底瓶底部可能存在芦苇摩擦陶片后留下的痕迹,可以推测尖底瓶还兼作饮酒器。
当时的人或许使用吸管一起饮酒,去年世界考古发现之一就是北高加索发现世界最古老的吸管,证明在6500年前,俄罗斯地区开始使用金制和银制管状器饮酒,两千年后苏美尔人也有这种习俗。
现在我们也发现,尖底瓶与酉的象形字有关,六千年的传承或许从此开始,开启中华文明播种耕种最终收获累累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