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邢台达活泉公园西门,左边是西绿趣园,右边是原有绿树林,迎面是卧牛城。前行近看,一尊青石雕刻的巨牛昂首卧在“卧牛城”石座上,历经四十年的沧桑岁月,他依然那么眼睛彤彤有神,耳朵警觉挺立,安详肃然横卧在有卧牛城碑记和卧牛城神话传说浮雕的石座上。
时光把我拉回40年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早上,人们一觉醒来,邢台卧牛城神话传说忽然间出现在市区最繁华地带——老城区西门外新华北路与大通街交叉口的正中心,一头坐北朝南、高大健硕的“卧牛”石雕巍然耸立。在那足有三米高的由大理石筑起的台座上,一尊巨牛席台而卧,高昂的头颅向右稍微偏扬,目光安稳而肃穆,厚大的嘴唇紧闭着,两只耳朵警觉般挺立,犄角似月牙弯翘,显得威武、精壮、沉静、踏实、神圣。台座正前方,镶刻着三个篆书大字:“卧牛城”,右面是邢台市人民政府的卧牛城碑记,左面是卧牛城神话传说浮雕。这尊雕塑是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基先生的作品。卧牛城周围是一圈常青树,外围是一米多高的圆台基,台基下面是四圈绿化美化带和护栏。
卧牛城碑记,是邢台市八中原副校长张孝纯起草,时任市委书记王周南修改而定的。抄写时,因王书记的字很草,我们几个人辩认好长时间,还有几个字不认识,只好请教其秘书,他拿稿回去,待了一段时间,才告诉我们那几个字意思。一篇碑记稿才顺利誊写完。当交稿时,我们问起,人家都塑奔牛或开拓牛,我们为什么塑卧牛呢?王书记给我们解释,一是卧牛体现卧牛城传说的本意;二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驰是为了更好地张,卧牛是劳累后的小歇,小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青石塑牛,体现了邢台市人民的朴实无华。
卧牛城碑记:邢台之为古名城也,远溯殷周,竹书纪年有商祖乙九祀圮于耿,迁都于邢之说。周初封周公子于邢,立邢候国。秦置信都县,楚汉时置襄国,隋改龙冈县, 宋改邢台县,而俗呼其城为卧牛城。至今犹存东西牛角、长(肠)街、肚巷、牛尾河诸地名,及拴牛橛、牛眼井等遗址。而名胜古迹如百泉、孔桥、开元寺、清风楼、达活泉、豫让桥、八角鸳水井等,分布其间。或问曰:城以卧牛为名何哉? 县志云:城阔二丈,上可卧牛,故名。 其说不足信,城之阔足以卧牛者遍于天下。而此城 何以独得斯名? 考之,民间传说, 卧牛城命名由来别有所本,其略云:古时某夫妇流落此间,见沃野百里而无人烟,遂定居, 日夜辛劳而苦无耕畜, 诚感天地降黄牛以助其耕, 自是生产日殖,人口日繁, 遂建城郭。又传洪水逼城, 牛卧城头, 水涨城高。百姓得免遭灾难, 遂以卧牛名其城。此说虽属神话,然颇具深意,所谓天帝者,劳动人民征服自然之理想与力量之化身也。而牛之本色朴实勤奋,利民克己, 实劳动者品格之象征也。 唐柳宗元之牛赋,宋李纲之咏牛诗,现代文豪鲁迅之诗文多处于牛之可贵,皆各极称赞,盖古今诸贤深爱牛之利人而不自私, 因以自喻也。邢人祖先以牛名城,盖亦自喻,以示其勤劳利世之怀抱。耳言其卧者, 或亦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意呼! 卧牛, 卧牛, 阅历千秋, 今逢盛世, 壮志当酬,值此祖国中兴之际, 必当更加奋蹄献力矣。我市人民为之雕像并刻碑记其事, 意在以黄牛精神自励, 致力振兴中华, 吾人其勉之, 其勉之。
卧牛城碑记中“耳言其卧者, 或亦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意呼!”可以理解为,如果有人小声问卧牛为什么卧着,或许也可以告诉他,倘若能使天下百姓都吃饱饭,卧牛乐意为此献身,病卧残阳之下的意思吧!
卧牛城和郭守敬纪念馆都是1983年和1984年酝酿建设的,那是改革开放初期,邢台市企业改革和机构改革如火如荼进行时,在重视知识,重视科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提出建郭守敬纪念馆;在整顿机关大院作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市民中提议建卧牛城。一城一馆成了邢台市城市新标志、新名片。家人、亲朋好友聚会以及外地来客,都要到“卧牛城”雕塑前,以“卧牛”为背景,拍张照片摄影留念,有时观者众多,要寻找和等待机会才能抢到最佳的不被人遮挡的角度。有一张夜晚“卧牛城”雕塑照片,卧牛雄踞光亮中心,周围汽车流光掠影,美妙绝伦。曾制作为“卧牛城”雕塑模型,送给来邢贵宾。永远不会忘记的精神图腾,带来了邢台市改革开放大进展,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面貌的新变化。外市外省纷纷来邢台,购买皮衣、西装、化纤地毯、烤箱等。时过境迁,“卧牛城”搬到达活泉公园,北守阳光草坪,面积约1万平方米,草坪内种有银杏、白皮松等。东守爽秋山,南守老树林。
望着阳光下的卧牛,盘点以往那些模糊不清的记忆,我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