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直播课》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心理指导师,宏远老师。宏远老师20年专注家庭教育,曾为1000多所学校家长和老师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和心理课程。与大家一起探讨家长该怎样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如何掌握好表扬、鼓励、批评和惩罚这几种教育孩子的工具。本周《直播课》宏远老师将给我们讲解家庭中"《百堵不如一疏》"的道理与解析。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避风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庭最核心的事情,小到吃穿住行、与人相处等能力培养,大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等,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求越多,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就越低,越苛责越失望,家长都希望能够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正是这种育儿焦虑,让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很多行为都百般苛责,初心是为了他们未来着想,但实际做起来却是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犯错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家长需要教会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管理自己,而不是等到别人批评才知道自己是错的。家长的要求多,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就会降低,家长越苛求孩子可能就越会让人失望。作为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给他们提建议,但要减少命令的语气。要先让孩子成人然后是成才孩子能够快乐积极。
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要知道他们需要时间学习,需要时间改正,没有不会犯错的孩子,更不会有完全按照父母意愿去成长的时候。
不苛求,让孩子成为自己,不苛求不等于没有要求,而是在适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做自己,犯错误了需要批评,但是如果孩子没有犯错,而只是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的时候,那就没有必要批评他们。因为孩子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如果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那么家长就应该鼓励他
管教孩子,百堵不如一疏,很多时候我们家长的苛责越多,反而觉得孩子的错误越多,那是因为如果总拿挑错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看到的就永远都是错误。生活中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想着如何纠正他们的错误,却不会想如何发挥孩子的优势,不许玩手机,不许乱跑,不许吃饭看电视,不许这,不许那,总而言之就是一堆禁止事项。我们没有去真正理解孩子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大禹治水靠疏导,家长教育孩子一样的道理,要学着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看到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把情绪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这需要智慧与耐心。
做孩子的倾听者,成为孩子的引导师。这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做的事,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所以往往很多的问题往往都会出现在成年的人身上,本次学习中老师说过不要成年人生病让孩子吃药,希望我们能努力学好育人的知识,降低教育孩子的错误率,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后,我们不要总是暴力的去制止这些问题,立马去“堵”住孩子,限制孩子,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我们要学着理解孩子,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即使做错了也没有关系,最起码让孩子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孩子是需要疏导的,适当的放松,多一点的陪伴,把孩子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去和孩子沟通,正确的引导孩子。当然放松也不是去放纵孩子,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凡事都是要有个度。
单靠制止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只靠堵去解决,这也限制那也限制,时间久了就让孩子失去了活力变成一潭死水。要学着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看到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把情绪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引导。
大人和孩子一样,百堵不如一疏,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疏导人心,要心对心,而不是利力对力。所以当你忍不住要冲孩子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在心里默念几遍,百堵不如一疏。
灵武市第五小学一年级(3)班家庭教育委员会宣
指导人: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