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 12 贾松玮 2024年清明实践活动

边氏小原子V
阅读 5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踏青是古代最传统的习俗!树上开出了新芽,草地上也冒出了尖尖的嫩芽,我们在这清明假期也出去感受这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踏青由来已久,传说已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一缕缕绵绵的细雨,一份份深深的思念……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让我们在这清明小长假,也去感受这清明情思与文化!

清明,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为祭奠祖先,会扫墓和祭祖。在这个节日里,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介子推为了救主公重耳,割下自己的肉炖汤喂给重耳,重耳感激涕零,发誓要报答介子推的大恩。很多年以后,重耳功成名就,想要报答介子推的功劳,但介子推已经归隐山林。最终,重耳在介子推葬身火海的第二天,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纪念介子推的忠义之举。

节令活动:


1.祭祀扫墓: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


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士,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标祀:又叫“清明吊子”,各家各族祭扫完毕,往往在墓前或坟头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条做的标竿,表示已经有过祭祀3标墓:扫墓时,人们将携带的纸钱烧掉,相信纸钱化作烟气后可以进入冥界,祖先容易接收。有的把纸钱悬挂挂起来,用竹悬纸钱插在墓上称为“标墓”


4.插柳: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


5.荡秋千: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6.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

放,夜间也放。


7.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今儿瞻仰敬拜春秋贤士。来到忠孝区,介子推背母的紫金铜像高高耸立,铜像高13.88米,重6吨,介子推距今有2600多年了,他是迄今中国忠孝两全第一人,以人定节日第一人,清明寒食节就是因介子推而定。介子推不言禄暗藏了精神营养中的精华,人人都应该学习介子推的那种礼贤下士、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除恶荐贤的高尚情操。做人应该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态,做一个正气凛然的中华人!

饮食活动:


1.制蒿饼:“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福


2.吃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3.吃馓子:“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4.采食螺蛳: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清明节唯美诗词    

1、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3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4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5 、声声听,银漏隔花移。授婢好教安凤枕,背郞悄自抹胭脂,羞煞剔灯时。 6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7、临别般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指导教师:翟斐              

初12班贾松玮

阅读 5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