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技能需要方法,教授知识更需要技巧与方法,唯有教师教学有方,学生才能学习有道。因此,海南师大海口新海学校初中语文组于2023年3月21日,在校内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方式,探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
上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陈心源老师和李菲老师。
3月21日上午8:20,陈心源老师在八年级(1)班讲授《大雁归来》一文。在课程开始之前,陈心源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名为《科学观察笔记》的导学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表格设置新颖有创意,既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要点,又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其后,学生分享填写的内容,共同交流所填内容。在此过程,陈老师时时强调“找标志性词语”、“找首尾句,总结关键信息”,一步步引导学生探寻文章要点,完成表格。
同时,陈心源老师给足学生思考时间,为学生提供品析句子的范例,给予学生表达自我阅读感受的机会,并耐心倾听和引导学生的发言。整堂课不急不躁,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阅读环境,尊重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回答,师生互动关系良好。
第二堂课由李菲老师讲授,授课篇目同为《大雁归来》。
李菲老师的课堂具有激情,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开篇出示“自读课文三步法”,为学生阅读文章递上“工具”,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结合课文旁批与同步练习,了解文章的行文顺序及说明对象,并品读词句,理解情感。
李菲老师的每一个环节衔接紧密,以任务驱动学习,以活动推进课堂,以方法指导为中心,以讲练结合为抓手,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在上课过程中,李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说、读、练三者交错进行,不同角度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随后,初中语文组在二楼会议室集中评课交流。
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讲述备课思路。
其次,听课的各位老师就陈心源老师和李菲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讨论。讨论要点整理如下:
1.重点突出,教材解读与把握到位,关注本文“自读课文”的类型,并依据课型设计教学。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思路清晰,任务明确。
3.立足学生学情,以示例指导学生表达看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不吝惜给予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
5.注意整体课程时间安排。
6.文章最后的情感升华内容未能完成,较遗憾。
最后,初中语文科组长庄俏萍老师提出两堂课给予我们的思考:根据本校学情,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针对这一问题,可尝试督促学生做课内笔记摘抄,促进学生预习及熟悉课文内容,并积累成语、句子,在摘抄的语段下简谈感受,或运用所积累的词语连词成句,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使学生提升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并读出自我感受,追求个性化解读?这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尽管当下暂未找到有效的方法,却也逐渐踏上设想、尝试与实践的道路。虽路遥时艰,但行终将至。
教学且有方,治学亦有道。教师作为教学者需立足实际,存疑探索,教之以方,授之有道,才能令学生为学有道,有法可循,学之以用。这大约即是教学研讨活动的意义所在。
编辑:陈一铭
审核:庄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