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子孙保护桑潭祖墓孝行简述

安超
创建于2023-04-30
阅读 24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位于周村(古名松溪)桑潭的美化庵墓是缙云东郭云塘李氏宗族的神圣庄严之地,按宗谱记载,此处安葬着吾族祖先继十府君同妣应氏、承一府君同妣杨氏、鲁一府君、鲁三府君。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我族源自陇西成纪,唐时宦游浙东,遂居于温州独山,宋初又徙至台州仙居,两宋时有多位祖先文韬武略显著于世。

        山长府君讳德大公,行承一,生于元至大丁未(公元1307年),卒洪武乙卯(公元1375年)。自幼颖悟绝人,甫冠旁涉经史。虽事事必手一编以往,暇辄读之,善诗歌,可讽可咏。不事生业,数匮乏,粗粝布褐,不以屑意。微时尝客经苍岭,宿旅舍。既卧,有言公所卧席,乃主人窃之过客者。公遂起,密去之,衣而卧,其狷介类如此。德学闻望于时所重,为诗立就,于元至正年间被任为缙云美化书院山长,遂于缙邑之东郭买地而居,卒葬桑潭湾,山长公是缙云东郭李氏的始祖。

       山长公生行鲁一赠侍郎府君讳璚公,璚公生行参二赠侍郎府君讳袭公。袭公生行宏七刑部侍郎讳棠公、行宏八孝义讳樯公、行宏九处士讳桧公、行宏十二承事郎讳棨公,此四公为我东郭李氏祖先世系之始。2022年人丁数统计,东郭四房裔下子孙共有一万四千余人。李氏子孙弘扬祖先廉介尚学、清白做人的良好美德,克绳祖武,如螽斯衍庆,瓜瓞绵绵,奕世载德,代出英才,此皆祖德庇荫之福。 美化庵祖墓坐申向寅,迎着滔滔不绝的好溪水,是一处藏风纳气的风水宝地,佑我李氏宗族蕃衍昌盛、长发其祥。

       

       继十府君为山长公之父,山长公迁缙后,携父母葬桑潭湾。鲁一府君和鲁三府君分别为山长公的长子璚公和次子珍公,这两位祖先去世后,附葬于桑潭湾山长公墓侧。明清改朝换代的数十年时间,缙云战火连连,百姓流离失所,历经两朝砂土堆积,墓址无踪,后嗣子孙只知始祖安厝于此山,祭扫时上下莫定。至道光戊戌间,裔孙鍕窥形势,按地指穴,遂扦土数尽,果得謚贞肃鋕公有重修碑铭在焉。乃约族人增筑加高,砌以祀石,以垂久远。 清明节前十日首祭桑潭美化庵祖墓,是东郭李氏的优良传统。

       今年八十九岁的周村李汉枝宗亲还记得解放前的祭祖盛况:祭祖时间一般在早上的八、九点钟,参与祭祖的各地宗亲有一、二百人之多,大多是走路前来,从大路到祖墓前,当时都还是泥质的田间小路。白色的标纸在祖墓的周遭随风飘扬,读祭文、焚香祭拜、鞭炮齐鸣,祭祖场面庄严又隆重。在祖墓前祭拜出来后,就能分到一支签,走到桑潭庵(美化庵),门口有张桌子摆在那里,将签递给经手人,就能领到六个铜板。即使是外姓人前来祭拜,只要他从坟坛前经过,也都会分到铜板。美化庵祖墓祀田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把,按一亩八十把计,共有十八亩,另有山、塘、地、荒田,这些族产田地大多位于周村,每年所得用于祭祀开支。

      桑潭在解放前仅有美化庵祖墓,解放后陆续有李氏祖先的坟墓迁入。先是因周村开田,原周村李氏祖先墓迁入桑潭。1998年,位于射豹山尚书庵的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讳鋕公墓因县城东扩,迁入桑潭。本世纪初,位于西寮的万松庵李氏祖母墓因土地征收,迁入桑潭。万松庵墓安葬着鲁一府君妣赠淑人黄氏、参二府君妣赠宜人应氏、宏九府君妣汤氏、方氏。黄氏是东郭四个房派共同的祖母,应氏是东郭长房派祖宏七李棠公、二房派祖宏八李樯公的生母。


      桑潭庵是一座坟庵,位于山脚的上坡起始位置,五开间,坐北朝南,大门朝东。门口有一条路,路下就是庵塘,塘是李氏祖先所挖,面积约有一亩,位于大路边。看守坟庵的人有两户,一户是二房次清的宣行俭德公和其子圣行有法公,原家住周村。另一户是四房的诚行焕台公和其子宣行诚汝公,原家住金谷。这两户人家负责为李氏宗族看守祖墓和两侧的族山,解放后桑潭庵就分给了这两户人家。2002年,缙云县自来水厂搬至桑潭,桑潭庵李氏宗亲被迁至上街头横路塘居住,原有地面建筑尽被拆除。

       从解放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的祖先祭祀活动被禁止。文革时期,祖墓被破坏,坟圈、坟面、坟坛的石板尽被村民抬走,地面只剩封土,坟堆上长了碗口大的枫树。吾李氏子孙尊宗敬祖,世代忠孝贤良,对祖墓的保护尤为热心殷切。1997年春,《李氏宗谱》完竣后,李氏宗亲对祖墓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一次修缮,建造了一字坟面,中间位置竖了一块碑记。

2006年春,李氏子孙对美化庵墓进行了全面地修缮,在清代道光年间祖墓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并拓宽了祭拜祖先的坟坛面积,于2007年春告竣。2006年冬,为寄托宗亲悼念远祖之孝情,在祖墓的南侧建起李公坑李氏祖先纪念碑,并由丹阳村水金、厚仁村子球、周村献丁各撰联一对。2007年春,为方便宗亲行走,修建了从山脚到祖墓前的石踏步。 

       2010年清明,李氏子孙倡议拓宽祖墓周边的公共面积,并建石亭一座,取名“怀德亭”,工程于2011年清明节前竣工。怀德之名,一是不忘祖先恩德,二是怀念东郭始祖山长公。亭子入口的石柱上刻有一副嵌字联,由献丁撰。祖墓正前方有一池,俗称“坟塘”。坟塘的塘岸原本狭窄,李氏子孙将塘岸边的农田买下,并用泥土填高,将塘岸一圈的面积进行了拓宽,并浇筑成水泥台面,塘水高度、水域面积与以往保持一致。坟塘南面的水流出口处有一块石头,形如官印,水面略低于石顶。2017年春,为李氏祖母墓、尚书公坟坛制作水泥面、修路。

      在历次修缮祖墓中,缙云东郭云塘李氏宗亲踊跃捐资,共襄盛举,孝行懿德勒于碑石,垂裕后昆,主事者水金、顺枝、子和、官汉、献松、均方等宗亲亦功不可没。修缮过程中,得到了周村李氏宗亲的鼎力相助。村中汉枝、献丁等宗亲,每年清明前都会自发去祖墓打扫卫生,将踏步、祖墓前的柴、草、树叶壳等杂物清扫干净,方便了参与祭祖的宗亲。


        人本乎祖,尊祖故敬宗,祖宗以一人之身,生而为千万人之身,此千万人之身,原共一人之身所由来。祖墓是李氏子孙共同的根,是连接宗亲情感的纽带,重本笃亲,促进彼此间的团结和交流。保护祖墓是每一个李氏子孙共同的使命与担当,牢记祖德宗功,孝子贤孙继继绳绳,相衍于无穷。






阅读 24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