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旅,在一个初冬而又充满秋意的日子里。府小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排着长长的队伍怀着期待的心情走在去超然台的路上。我们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即将开启—— 一场穿越千年与大文豪苏轼的时空对话。
到达超然台后,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观瞻了苏轼像。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同学们满怀崇敬的心情登上超然台,把所见所闻认真的做好笔记,不知苏轼看到今天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景象,会有一首怎样的传世佳作?
观察一下缩小版的超然台,同学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超然台整体构造。
离开烟雨蒙蒙的江南,苏轼来到密州,正值大旱过后,蝗灾肆虐,苏轼带领百姓奋起救灾,以苏轼当时的处境,他已经施展尽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卸任后的苏轼仍满怀愧疚写下: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他豪放洒脱的诗词风格,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苏轼在同学们眼中“活”了起来。
他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想要报效国家,抵御外侵的苏轼。
他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思念弟弟的苏轼。
他是“料得年年断肠处”悼念亡妻的苏轼。
他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被谪贬半生依然乐观的苏轼。
他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旷达洒脱的苏轼。
他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吃货”苏轼。
从此,他不再是我们课本中一句话带过的:宋·苏轼。
密州因苏轼在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苏轼得益于密州酝酿出流传千古的诗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带着书本里的问题,到实践中寻找到了答案。研学旅行结束之后,同学们认真整理了所学内容,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满载着收获结束了今天 研学之旅。
莫负好时光,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