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6日,本眼科中心规培基地于眼科中心4楼临床教室进行了4月份的PBL+CBL教学课程。此次课程由苏钰老师主持,进行汇报的规培学员为周玲玲医生、赵茹医生、缪青梅医生,进行带教的老师为易贝茜老师,点评专家为陈长征教授,参加者为规培基地学员及部分研究生、进修生和本院带教老师。
在正式开讲前,同学们提前10分钟到场,学习《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里的操作。随后,2020级四证合一学员周玲玲医生,为大家带来了罕见的眼遗传病例。
周玲玲医生首先介绍的是一例夜盲的女性儿童患者,在大家都以为是较常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时,基因检测结果却显示为CHM基因突变。CHM基因是无脉络膜症的致病基因,遗传模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见于男性患者,女性携带者的病变程度较低。它是一种以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进行性、弥漫性萎缩为主要特点的退行性病变,症状主要有夜盲、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发病率为1/50000~1/100000,非常罕见。在通过第一例女性携带者引出无脉络膜症后,周医生还介绍了另外两例2名不同病变进展阶段的男性无脉络膜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阐述了无脉络膜症与视网膜色素变性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醒大家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对这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赵茹医生本次分享了一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例,通过对一位患者前后的两次入院诊疗的详细介绍,带大家了解了该病的临床表现、眼前节、眼后节的体征、治疗及预后。赵茹医生提到该病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起病急、发展迅速,容易累及双眼,后期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因此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在明确诊断后要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单眼起病的患者,在治疗要留意观察另一只眼睛的变化,患者向医生了解病情时,要向患者充分告知这个疾病的凶险性,即使眼内抗病毒治疗好转,仍有最终进展至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最后从疾病定义出发引出临床表现、眼部体征、治疗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缪青梅医生由一个视网膜出血的病例引入Valsalva动作导致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详细介绍了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此外,她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去鉴别视网膜大动脉瘤、BRVO、nAMD、PCV等黄斑区出血性疾病,如何正确选择FA和ICGA;分享了如何进行体征的鉴别,如视网膜下出血和视网膜前出血、真性黄斑裂孔和假性黄斑裂孔等。
易贝茜老师在点评了三位学员的讲演之后,还为大家讲解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她首先结合多篇文献,为大家介绍了阿托品滴眼液在近视防治中的适宜人群、适宜浓度、防治效果及药物停跳反应。其后,易医生为我们介绍了目前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在临床应用的具体使用流程,如如何确定适宜人群、使用时长、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及适应症,以及用药后监测和停药节点等等,内容详实且贴近临床,引起了学员们的广泛讨论。学员们还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的多方面手段,如角膜塑形镜和多焦点框架镜的使用等进行了提问,得到了易医生的详细解答,令人获益匪浅。
苏钰老师也对各位学员的幻灯制作及演讲做出了点评,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如ARN治疗时眼内注射抗病毒药物的用量和时机、是否使用激素等,也再三强调大家看到异常玻璃体浑浊的时候一定要散瞳查周边眼底以及对侧眼,减少漏诊误诊。
此次课程病例准备充分,学员制作幻灯前均向指导老师和苏钰老师多次请教并修改,个人课件制作水平及病例难度明显提升。而参与互动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包括留学生同学也积极参加到我们的规培课程中,也说明我们的课程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
此次教学活动在课后评估中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将会继续收集各位老师和学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为眼科规培学员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图片与文字:周玲玲、赵茹、缪青梅、赵益佳
编辑: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