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眉山市第一小学2019级7班磨针溪研学记

田浩峰
创建于2023-04-29
阅读 31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铁杵成针》这篇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这段记述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眉州,不就是眉山的旧称吗?难道李白少时读书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家乡的象耳山下?

        张老师告诉我们,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要在生活中去探索、去验证。象耳寺坐落于彭山区城东十五公里的象耳山谷中,不如我们利用“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一起去开展一次研学活动吧!

       我们一行18人,沐浴着和暖春阳,踏上了寻访诗仙李白读书台、老媪磨针溪的研学之路。

        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我们终于来到了象耳山下。只见禅寺牌坊耸立,上书八个大字“象耳禅寺,国土庄严”。

         我们排着队,问牌坊前的大伯:“请问李白曾经在这里读过书吗?”“请问铁杵成针的故事是发生在这里吗?”

        原来,象耳寺原名大圣寺,建于南北朝,唐宋时期达于鼎盛,有九楼十八殿,大小房间三千余间,上千僧众相见不相识,“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寺内高僧辈出,皆德行高超,学问文章过人。

        循着大伯指的方向,我们一行拾阶而下。这里群山环抱,竹海浓荫,松柏蓊郁。

        转头发现山壁上刻有四字。当时为了分清是“象耳吹风”还是“象耳欢凤”,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了很久。后经查询相关地志,这四字为“象耳吹风”,是眉山市首任市长余斌题写的。

      

        听闻寺后环山有唐代摩崖石刻31龛,计大小佛像1104尊。我们沿途常见佛像因年代久远,已风化严重。在一处佛像群石刻墙前,仍隐约可见当年宏伟壮观的景象。

        数数到底有多少尊佛像。

        曲径通幽处,我们一行人辟路徐徐行。

        一部《李白读书台记》,依稀还原了当年李白求学读书于此的情景。

        在一处茂密的草丛中,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2004年的“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读书台(包括象耳寺摩崖造像、题刻)”,另一块是1984年的“彭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读书台遗址”。

      

        沿着山坳,踏着杂乱茂盛的野草,我们继续探寻磨针溪。

  张老师告诉我们,据《四川通志》里记载,老妪自言武氏。李白后来将溪旁一块岩石取名叫作“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年岁已久远,此处不见“武氏岩”,“磨针溪”水仍清澈。

       磨针溪旁,我们齐声吟诵《铁杵成针》,感悟着少年时李白的感悟,似时空穿越般心灵的回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00:22

        返程的途中,观察入微的张老师指着已被青苔掩盖的石阶告诉我们,曾经的象耳禅寺规模宏大,寺内常年经声朗朗、乐音悠悠,从这宽广的石阶就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盛景。

00:18

        我们一路研学,一路感悟,如此有文化底蕴的“铁杵磨成绣花针”典故发源地,如今却少有人知,无人到访,着实令人唏嘘感叹。我们要通过这次的研学,好好地向更多的人讲述《铁杵成针》的典故,让更多的人来探寻这里——诗仙的读书圣地,像李白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 31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