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慧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采百家之长,聚焦写作实践——观摩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简报

创建于2023-04-29 阅读2074


醉美四月,我们轻叩小语读写指导之门。

正值春夏交汇,缤纷,绚烂,蓬勃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2023年4月26日,我们一行10人带着求知之心,跨过千山万水,昂扬前往陕西榆林市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榆林会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本次课堂展示的主题是“跟着阅读去写作”,指向以读促写的习作指导课(含小练笔、看图写话、习作评改课),探究由“教”到“学”的转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一天活动时间里,我们在榆林第一中学会场聆听了5位名师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和报告。课型丰富多彩,教法不一,真正体现了“跟着阅读去写作”的理念,课堂的开放性、包容性,老师对学生的赞赏、容错,让我们且听且学,掩卷深思。



第一节由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杨修宝老师执教五年级《两茎灯草》示范课。杨老师的课听来如沐春风,非常精彩。老师驾轻就熟、幽默风趣的教学能力令人折服,正是这样踏实的教学风格,使得他班里的学生作文水平很高。从他分享学生的习作中,可见学生是真会写,这源自杨老师的阅读课真会教。这节课,杨老师用课文教写作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循序渐进地把写作妙招渗透到写作中。在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过程中,关注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让阅读真正发生。关注语言运用于生活,让表达训练真正发生。从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豁然开朗,找到了答案:课堂设计不一定精致,但一定精心,独具匠心,看似朴素,却让学习真实发生。



第二节课由陕西省榆林市张琴老师执教《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指导课。张老师的课堂清新简约,如一股清流,润物无声。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从生活中寻找形形色色的人,引导学生选择典型事例描绘人物特点。她的课,让人惊奇、惊喜、惊叹,以聚焦典型事例、细节、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贯穿课堂,逐渐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写作密码。总之,张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并进行写作实践是语文的根,不忘根,不忘本,方显语文的本真之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探索,博采众长,用爱心、诚心、耐心、匠心,才能创造出教育的纷繁春天。

就像杨修宝老师说的:当一个动作词或句子反复出现在文本,我们就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就像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反复提及,说明这是今后我们的研究新方向。


榆林第一中学会场共安排2节示范课,8节课堂展示课,覆盖各年段教学。老师们讲课各具特色,风格不一,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八节课,都体现“整合教学”的理念,老师都注重学生习作的实践,恰当利用文本在写作方面的示范价值,通过拓展语文丛书相关联的篇目落实写作训练点,从而抓住语言的藤,守住语言的根。

从课堂学生的表现看,学生学习有层次,有梯度。教师由课文“讲什么”到“写什么”,最后“怎么写”,经历了“教——扶——放”的教学过程。老师们讲清楚了别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既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又有针对性地帮学生梳理写作的策略,学生的习作问题迎刃而解,大道至简。


 新课标在引领我们——

聚焦“学生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学生学习”的内涵与策略,

设计“学生学习”的任务与活动,

落实“学生学习”的实践与体验,

形成“学生学习”的经验与成果。

      学习一直在路上,通过观摩榆林会场这八节展示课,我们对随文练笔、习作指导有了新定义,新思路。“整合教学”是课堂的创新思路,有“变”才有“新”,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课堂很难有创新。课文只是例子,随文练笔让学生发现作家的写作密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根,不忘根,不忘本,方显语文的本真之美。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们对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我们也将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跟着阅读去写作”,我们任重而道远,永葆初心,用自己的课堂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

阅读 20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