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之后的总结与反思(家长、孩子必读!)

李云贵
创建于2020-10-10
阅读 68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近各校都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月考,几家欢喜几家愁,胜败有凭,认真进行反思总结,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后段努力的方向至关重要。

本文要点提示:

1、自律性是前提,自学能力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结果;

2、月考没考好,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积懒成笨”;

3、一种有“后劲”的家庭教育,应该有的4个特点.

一、自律性是前提,自学能力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结果!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多少家长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到达河对岸,有人用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培养孩子,到最后还是掉到水里了。

其实,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搞错了,很多做法,其实都是“舍本逐末”,真正有助于孩子学习的,不是提前学习、超前学习,不是给孩子花钱报多少辅导班,而是注意培养这两点:自律性和自学能力!

如果孩子没有这两点,小学、初中你可以借助辅导班让他考入重点高中,到了高中你会发现,他依然会成为“学渣”,其实高中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在高中帮助孩子找老师一对一辅导,勉强考上了本科,到了大学,老师根本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管学生,孩子失控,沉迷于游戏,不断挂科,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结果考研考不上,工作找不到,只能在家啃老,孩子越大,家长越闹心!

自律性是前提,自学能力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结果!


二、月考没考好,真不是粗心的问题,而是积懒成笨!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


孩子说:“我太粗心了,会做的题都没有做对。”


家长说:“我孩子这次因为粗心没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这样吗?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选手几个月后要参加比赛,他了解了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很紧张,结果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估计你会说:他练得那么少,当然会失误!


如果简单地把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并不妥,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你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弥补,就无法进步。


习惯了偷懒

孩子真的会变“笨”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会严重耽误孩子的学习。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却不了解,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

孩子认真听课,回家后也一直做题,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

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我家孩子却不上不下?

……

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

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学生在“假努力”!

表面上看非常刻苦,任劳任怨,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成绩一塌糊涂。

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只有6分的收获。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

「伪勤奋」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付出的学习时间越多,收效却越小。孩子饱受「伪勤奋」的折磨,就因为没找对方法。

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


一味纵容

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

从教多年,越来越发现教育的一个真相:

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正是纵容孩子懒惰的根源。

每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应对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家长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

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

家长态度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正在导致孩子越学越“笨”。

一定要明白: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指望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难实现的愿望。

有教学20多年的语文老师这么说:“在小学的时候,家长、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大人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懒惰,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支撑。

为了避免孩子在「懒惰」的坑里越陷越深,我们不能再纵容孩子了。

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请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多少孩子积懒成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摆脱“积懒成笨”的困扰,家长、孩子、老师要一起努力:

家长要学会真关心

把钱花在刀刃上,教育不能盲目从流,适合孩子才好。

用检查代替唠叨,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狠得下心来管教,不纵容,不偷懒,守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要学会真努力

积极主动,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事;

积极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请教;

积极学习,多动笔,多阅读,多练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老师要学会真辅导

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

高度关注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和家长商量对策;

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更高效、更专注地学习。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难免带点绝情。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不逼他一把,他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

训练落实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查漏补缺的复习境界。只有在考试化状态下的限时训练,才能查出漏补好缺,否则就是假努力式的无用功。

第二层:新技巧、新题型、新背景的自学境界。所有学习方式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学了,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这才是高效的。

第三层:总结反思的悟境界。对所学有新的认识,融汇贯通,无招胜有招。

我想对大家说: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不会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督促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成才。



衡中精华语录5条
1. 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
2. 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3. 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4. 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5. 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三、一种有“后劲”的家庭教育,应该有这几个特点

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教育。就算孩子长大成人,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会延续。有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早期成长中有帮助,但在他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却会起反作用。

而一种有“后劲”的家庭教育,不仅在早期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在孩子一生中,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家庭教育,一般有以下4个特点:


1、“品格教育”优于“学业教育”

做人先立德。在优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重视“品格教育”。良好的品格,就像肥沃的土壤,不用刻意栽培,自然会让学业开花结果。

孩子犹如一棵大树,优秀的品格就是树的根系。一棵大树,想要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根系必须得到丰厚的滋养,而不是靠膨大剂、催熟剂去摘得果实。

良好的品格主要有:

1、 奉献精神

2、 有主见

3、 抗挫能力

4、 坚毅


2、教育的底色是“爱”与“远见”

原生家庭的教育,会给孩子的一生打上烙印。家庭教育的底色是“爱”,孩子长大后就会内心温暖阳光。家庭教育有“远见”,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孩子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孩子的心灵幼小而敏感,父母的教育是否源于“爱”,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平和的情绪,也是爱的一种。在温馨平和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青春期时遇到的问题很少,即便有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更容易沟通。


3、舍得为教育投资

有的父母为孩子花1000块钱买玩具、买衣服,毫不犹豫。但是,如果花1万块钱为孩子报一个喜欢的兴趣班,父母就会舍不得。归根到底,1000块钱花出去,能看到东西;而1万块钱花出去,看不到实物。

优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花费,当花则花,宁可不给孩子买好看的衣服,也要让孩子读上喜欢的兴趣班。衣服是为孩子的现在投资,而兴趣班是为孩子的将来投资。


4、送孩子一根“魔杖”

有“后劲”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会送孩子一根 “魔杖”——“阅读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很多孩子不喜欢看书,是因为父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小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孩子阅读多学科的书籍,孩子的人生一定会被这根“魔杖”点亮。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宋庆龄

阅读 68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