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方学: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用户5771255
创建于2023-04-28
阅读 5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12:40

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拜读堂叔许志坚《木公》后的深刻感悟与深远影响

文/许方学

前不久,我怀着庆祝祖国70华诞的余兴,回到老家,去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去享受春华秋实的幸福,没有想到,我还得到了另一个收获,堂叔许志坚赠给了我一本他的大作《木公》。当我接过书片刻,目光又转向了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长者,思绪万千,只觉得站在我眼前的堂叔伟岸可敬;只觉得手中的书虽薄而沉重宝贵。堂叔见我接过书后的神态,不停翻书阅读,也猜着了我当下的心事,借口照管妻子要走,我一改往日的习惯,也没有挽留,送走堂叔后,进屋就开始拜读堂叔的诗作。

我对堂叔很了解,他的苦读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他的做人品德一直在影响着我,我早就想书写堂叔,为了更多的获得素材或史料,我读得很认真,多处有圈划标记,多处有折页摘抄,当读完叔的大作后,加上我以前收集到的资料真是不少,应该动笔了,但是提笔又不知从何写起。 像去商场买衣,各种色料、各种款型,琳琅满目,被看花了眼,不知该买哪个好?还把我难住了。这时我合上书,站起来渡步思考,想把资料归纳一下,目光又视向了书本,恍然觉得堂叔的书名和他的名字就包涵着学问。

堂叔干了几十年木工,也就是从他参加工作时起,体会到了没有文化的苦衷,便开始了自学文化的艰辛历程。

堂叔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百天别亲娘”, “十岁停了学”,只读了两年半书,1961年去逃荒,吃的“树皮馍”,“胜过糕点香”,穿的补丁衣,鞋破铁丝绑,他逃荒在外乡渡过了饥荒年间,回到了家乡,因为家大人多,就凭父亲之力,也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无奈之下,他放弃了再读机会,当了一位小农民,在家担水推磨、采石变现,在生产队割草拉粪,就这样挣分分工,添斤斤粮和父亲一起养家糊口。

1970年国家招收矿工,堂叔想出去闯荡,就报了名,经生产队推荐,招工单位审查批准,成了一名“公家人”,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因为没有文化,他适应不了工作,适应不了新生活。一封简单的家信,也得求别人代写,“脸上觉无光”,更有趣事,有一次他要远离宿舍,写了个留言条贴在门上,给同宿舍人说明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不会写,他急中生智,取出钥匙,按在纸上画了一个钥匙轮廓,看到留言条的同事差点笑掉大牙。

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他对大山发誓,要下定决心向书本索取知识,要从知识中获得乐趣和力量,要用知识挽回失去的面子,堂叔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是单身职工,生活上虽有不便,工作之余有的是时间,他把空闲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所以说,他木工时期是多么难忘的生崖啊!也就是在这段岁月里,成就了他的学习,成就了他的事业,因此他把书名取为《木公》是有用意的。“木公”是“木工”的谐音,他用谐音含蓄地来追忆那段木工生崖。“公”有正直之意,做正直的人,就是堂叔做人的潜规则。一个“公”字,是对他前生的总结,也是对他后生的告戒。

堂叔的大名叫“志坚”,志向明确恒苦读,坚持数旬获得丰。立了大志,有了目标,他就用行动来实现,过去向来不买书、不去书店的堂叔,也爱光顾书店了,他买回了《新华字典》、汉语拼音教学、小学语文等基础书籍,为了保证时间,他给自己约法三章,工作时间充分利用晚上,节假日全部安排学习,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受外界干扰,有时,同事请他去喝酒、逛公园、看电影他都回绝了,时间过,知识长,他的阅读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又买回了多部小说、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更加刻苦地学习和研究,为了学习便利,他的书桌前、床头边到处贴着抄写的唐诗和宋词,这一时期他的学习达到了痴迷的状态,“唐诗兜内装”, “字典不离手”,天天写日记,就是他学习的真实写照。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载”的不懈坚持,他不仅会写家书了,还能“做文章”,他的文章经常被刊登在班组的宣传栏里,他的时政学习体会还常受到领导表扬,久而久之,群众还送了他一个雅号,煤窝窝里的土“秀才”。

堂叔辛苦笔耕数十年,写了数百首诗歌,他用诗歌赞祖国壮丽山河,颂改革巨大变化,写生活激浊扬清,他只选择部分收集成册,我读了《木公》后感到情真意切,境界高尚,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享受,如《送友》一篇

拉手泪下语颤音,

相处多载兄弟亲。

悲欢离合世常事,

赋诗作念送于君。

作者把送友的场面活龙活现地搬到了纸上,就像是一副简笔素描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兄弟亲”、“世常事”,简单六个字,道出了与于君之间的情感和难舍难分的无奈。作者善于借景生情,书中有多处写景的美句,如“云迎残阳彩霞飞”、“无云日照千万家”、“百花争艳彩蝶飞”这些句子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

堂叔苦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买书学习钻研业务,搞技术革新。他改造发明了多种木工操作工具,提高了工效,有人劝他申请发明专利,有人建议他上报技术革新奖。堂叔业务技术精,肯吃苦,好上进,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加入了党组织,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堂叔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也通过学习学会了做人,他说话谦和,行为文明,为人正直,邻里和睦,交友守城,教子重德,管家有方,爱儿爱妻。他几次把妻子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不嫌不弃,他伺妻之事感天地、泣鬼神。

2008年堂叔退休回家,几十年的单身生活熬到了头,一家老小终于盼到了团聚,堂叔也享受着饭有人做、衣有人洗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妻子患上了脑梗,瘫痪在床,语言不清,手脚僵硬,行走艰难,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突然乌云笼罩。面对这种看似不得了的困难,习惯了在困境中生存的堂叔,他坚强不屈,沉稳应对,当医生的大儿子方奇想方设法为母治病,堂叔“精心做护理”,做饭喂食,洗衣擦身,冬生火炉夏扇风,为了取得病人好心情,他给妻讲故事、说笑话、戏耍逗乐,鼓励妻子竖立起生活的勇气,他还出巨资购买了一辆大功率三轮车,常带妻外出探亲访友、游山玩水、赶集逛街。为了让妻子吃得香、吃的好,经常变花样改善伙食。这样一做就是八年之久,不容易呀!这些年他尽量的承担家务,让儿子、儿媳们少分心,干好本职工作。八年里,堂叔的付出使这个遇难之家有了更多温馨,更多幸福,堂叔伺妻如敬母,在村里成了远近闻名、名副其实的模范丈夫,亲邻们竖起母指点赞。

我读完《木公》,站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离开书桌,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看见老槐树又长出了一根茁壮的新枝,我仿佛嗅闻到了淡淡的文化清香,我仿佛听到了老槐树悄悄地告诉我,辽斜这个古老悠久的文化小村,曾培养了多位文化能人,有持银针救死扶伤的名医,有挥毫泼墨为群众写对联的老先生,有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文化大革命”前这个村考上了全大队第一个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有一年,三个孩子高考同时金榜题名,有一年还出了一名美原中学应届生高考状元,有一个家庭培养了两名大学生,一名研究生,辽斜村自古就有文化的沃土和氛围。堂叔的《木公》中虽然没有唐诗宋诗的名言绝句,也没有现代名家诗作中的华丽章节,但是它是一位文盲几十年“苦读有恒,好学无时”的累累成果,他也无法和名家的诗词歌赋毗美,但是他是农民诗人王老九诗篇的续写, 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深思,是教子奋读的鲜活教课书,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2019年11月11日于古城西安

阅读 5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