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日,佳节安康时--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开展端午系列活动

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团委
创建于2022-06-02
阅读 8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具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围绕着端午节踏青、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放纸鸢等习俗形式,寄托迎祥纳福、辟邪除灾愿望。

  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团委、政教处于5月31日-6月2日开展端午知识及相关节日系列活动,用节日意义加深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观念,以更高的综合素质迎接每一个挑战。

  1.端午话屈原。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不同途径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节日意义,并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全国各地的风俗文化——挂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踏青等。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叶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香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2.书诗画以寄相思。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开展诗画祭屈原活动,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学生以书法、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心中美好愿望。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

部分优秀书法绘画展示

  3.利用校广播普及节日习俗、纪念人物、节日文化、节日意义、以及推荐《古韵新声》端午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佳节》纪录片等,增加学生对端午节等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4.知识问答,随机采访。以“端午节是什么时候?”、“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送什么祝福?”等问题,以围绕屈原而展开,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爱国精神,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00:50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素材:孙煜

编辑:孙煜 梁雪

终审:赵新宇

阅读 8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