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夭夭、绿水浅浅。浓浓春意的四月渐渐走远,生机勃发、日光倾城的五月正向我们走来。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如此明媚,岁月如此静好,怎舍辜负!
为了深入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重要变化,将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扎根于日常教育教学中。4月27日,东城学校一年组开展了"落实新课标,构建新课堂"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务处邹鸿雁主任主持,林志英主任、孙娈惠主任、孙桂芳主任和所有班主任参加,近20人。
王灵芝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谁的红果多》,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找出数学信息,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王老师的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练习设计有梯度,真正将学生学习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刘菲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池上》,是一首叙事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刘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法的指导,加强了课堂互动,尊重个体感受,能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语言进行适时评价。
刘老师巧妙地将生字教学融入到古诗中,由字代词、由词代句,通过动作表演“撑小艇”、“采白莲”,不仅理解了字义,更感受到小娃偷采白莲时的高兴之情,体会到古诗语言运用方面的精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给古诗“减肥”,把孩子带入想象的情境,用手中之笔画出诗中的美,动静结合,进一步理解了诗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通过寻找“生字宝宝”游戏,激发了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教会了学生循序渐进背诵古诗的方法,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表演古诗,更是把本课学习推向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听一节好课,往往如沐春风,于自然之境处赏心悦目,又如听一首好曲,于境高远处叹意犹未尽。
孙桂芳主任对两节课的课堂展示分别进行了点评:
王灵芝《谁的红果多》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探索比较方法,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数感。王老师以游戏“猜一猜”导入,为本课学习进行了知识储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生活经验、联系以往的旧知,比较出了21和18的大小。并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经验,掌握比较数的方法。
刘菲老师执教的《池上》,课堂设计板块清晰,充满巧思。课堂中,刘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的培养。
这节《池上》,刘教师以读促情,以情促思,以思作画,以画为乐,环环相扣。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呼之欲出。短短的20字小诗突出了夏景、童心、童真、童趣,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增强了文化自信。
刘老师采取儿童化的语言,巧妙设计过渡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把控上精准到位,发挥了学科素养的育人功能。
最后,邹主任点明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对课堂所呈现的优点和亮点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大家能掌握新课程理念,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真正做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东城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教书,我们仍在路上,只为当初的梦想;
育人,我们仍在路上,只为春天的绽放。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