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相约,共赴成长——记滨城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第十四期读书活动

用户6886180
创建于2023-04-27
阅读 11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光流逝,岁月不言。

生命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那如兰的一缕芬芳是我们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滨城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4月份第十四期读书交流活动如期而至。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各种专业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工作室主持人吴玲玲老师以《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落实科学观念维度的目标》为题分享了自己对杜威《我们如何思维》这本书的感悟。

摘录:科学观念是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认识,并能运用于实践,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及方方面面。科学概念也需要学生经历理解、内化和建构的过程,但落脚点在于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由此可见,科学观念的范围远远大于科学概念,科学观念包含科学概念,科学观念的形成需要以科学概念的建构为指导,科学观念不仅落脚于科学认识,还要落脚于行动。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观念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以探究实践为载体

二、以科学思维为路径

三、以态度责任为落脚点

科学观念目标的落实不是靠重复记忆、讲解,而是需要以探究实践为载体,以科学思维的发展为路径,以态度责任的培养为落脚点,四个维度的目标融会贯通,从而落实科学观念维度的目标。

祁金香老师以《浅谈如何促进深层次理解》为题谈了自己读《科学素养怎样教》一书的感受。

摘录:如何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使科学教学活动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开展深层次的理解性学习,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成为科学教育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开展深层次理解性学习要在探究教学设计中融入元认知策略,个人感觉这一点特别好也特别实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纵观每个单元,教科版小学科学每个单元一个大主题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的各课题结构采用螺旋上升的模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认知得到螺旋上升。总览每册的知识及整个小学科学的知识架构,是基于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及认知水平设置了循序渐进的进阶式学习内容。提供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利用经验,促进深层次理解。

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解,为提升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断努力!

张云彬老师阅读了《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并以《通过支配材料发现意义》为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摘录:如果在实验前我们不作指导,学生在实验时可能就会乱做,这也有可能弄到最终什么实验结果都没有---这是很多老师不敢放手的原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如果把材料发给了学生但他们依然不知道怎样做,那说明这个实验有难度,需要在实验前进行铺垫,但铺垫不是指导,铺垫只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或类似的情境分析,指导则是提示学生怎样去做。如果学生长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那学生就会有种依赖性,他们就会等着老师告诉他们怎样去做。

张秀青老师通过阅读《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一书,以“现在学习的大单元大概念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摘录:预期的学习结果指依据课程标准和需要深人持久理解的内容,预测学生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需要深人持久的理解。这一环节对整个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后续两个设计阶段的前提和基础,起着根本的导向性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学习迁移;②意义建构;③掌握知能。

孙明倩老师在阅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之后,以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教材解读为例,阐述了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摘录:首先,课程标准把“宇宙空间的结构和层次”,作为宇宙中地球的学习重点。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到河外星系,再到宇宙,将宇宙超大的时空尺度,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体会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树立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感,产生更强烈的人类责任感。同时,人类在对地球和宇宙探索中展现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

关磊老师在阅读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论》一书后,结合自己对科学课学习技能的培养的有关理解,以《小学科学课学习技能的培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摘录:近期,我继续阅读了王俊生教授主编的专著《教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论》一书,现将自己对科学课学习技能的培养的有关理解总结如下。科学学习技能涉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过程,涉及观察与发现、问题与假设、实验设计与实施、测量与数据分析以及结果交流与问题解决方面的内容。

于芹老师阅读了《像冠军一样教学》一书,结合书中的观点掌握课堂节奏,正确提问等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摘录: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断地学习与练习这门艺术。这也和《像冠军一样教学》中提到的观点一致“伟大的教学是一门艺术。”

范建岭老师也再次阅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并以《重探究实践,促科学思维 》一文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摘录:要落实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把必做探究实践活动落实在课堂中,不能用播放课件、视频的方式来代替学生的亲身经历,尽可能引导学生亲身探究实践。如:5~6年级段探究实践活动17.观察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棍、跷跷板等,看似很简单,但真正让学生利用小石块通过木棍撬动大石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依然有难度。在执教六年级《不简单的杠杆》一课时,我就深有体会,当时给学生准备的每3人一组材料,很多小组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通过不断移动“支点”的位置,实现“省力”的作用。

王学慧老师阅读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科学》的第三部分。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为例,介绍了关于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思考。

摘录: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船的研究》单元项目学习中孩子们通过一个个驱动性的问题、设计、制作、测试、优化改进的学习活动,学会交流、激活思维,开启智慧,从制作基础模型到进阶模型,层层深入,不断深入思考与实践,真实、深度经历了工程设计的完整过程。

  周艳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畅谈了阅读《科学素养怎样教》一书的一些体会。

摘录:近期阅读了《科学素养怎样教》一书,对于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概念教学深有感悟,明白矛盾情境是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个体先前认识与现实的差别,利用学生间的认识差异引发概念争议,启迪学生。简化过程,突破概念难点感知觉活动的泛化会制约学生概念理解水平的发展,因此,“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格局是科学教育的追求,其特点是以大概念为轴心,删繁就简,在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中突破概念难点。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相信读书会启迪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精神。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让我们与书为友,潜心修行,积跬步,以至千里。

图文:工作室成员


审核:王小琦、吴玲玲

阅读 11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