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青春好时节,“嘉艺”同行启未来

嘉应学院文学院见习小组4
创建于2023-04-27
阅读 12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嘉应学院文学院赴学艺中学开展教育见习活动第四天纪实

       一春芳意,四月和风。2023年4月27日早晨,伴随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嘉应学院学子在学艺中学的见习活动持续深入。同学们秉承着认真的求学态度,在不断观摩课堂教学中获得更深的体会和进步。

      朗朗读书声,莘莘学子意,声声悦耳来。伴随着同学们的读书声,我们走进了黄春婷老师的《陋室铭》课堂,这是一个充满了读与思的课堂。

      “集中——层叠”的课堂节奏。在本次《陋室铭》的课堂中,黄老师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转入下个教学活动、进行静默的思考、发出朗朗的读书声,整个课堂是个出色的合奏曲,随着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朗读声不断深入浅出、起承转合。

      “凝聚——整合”的教学模式。本节课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同时,也充分注意学生资源整合思维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陋室不陋”的教学中黄老师采用直观又简洁的表格形式对教材进行从抽象到具体的处理,并在“合作探究”中对课文词类和句式的总结,无不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整合思维的培养。

课堂实录

 (一)黄春婷老师与《陋室铭》

      黄春婷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首先是让同学们展示上节课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座右铭,接着延续上节课内容继续讲解;其次是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先翻译,老师加以补充;再次是精读细研,黄老师抛出了八个问题,从题目的分析到重点句的研究再到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写作手法的探索,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将重难点逐一击破;最后是课堂小结,分为五方面,分别是:概括主题、学后感悟、写作特色、字词回忆和文言句式,让学生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加深其理解记忆,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要点。

      黄春婷老师主要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将自学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的问答讨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这样一来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是非常明智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二)杨洁老师与《逍遥游》

       在《逍遥游》的教学课堂上,杨洁老师主要分了四部分进行教学。首先是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验收学习成果。然后让学生完成课前布置的背诵任务,并抽选学生起来进行背诵。其次是运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逐步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通过优美的板书形式,进行条理性的总结。最后借由“鹏”善借长风的这个特点,总结课文蕴含的两个寓言道理——人没有绝对的自由;人认识事物是有局限性的。

      杨洁老师生动地诠释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教学原则。她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在这样充满思辨性的师生互动中,营造出一个洋溢着热情和活力的课堂。杨洁老师这种生动的、富有研讨性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 黄春婷老师与《陋室铭》

      黄老师在课前检查了学生们的课文背诵情况,并请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引导学生通过座右铭激发学习的动力。在课文教学中,黄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疏通文章大意、体悟文章情感、分析写作手法、探究词句特点等,教学内容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衔接自然,PPT设计得也十分精美简洁。

      黄老师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效果显著,课堂氛围活跃;能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耐心地为学生解疑答惑,培养学生的辩证精神;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多方面综合发展。

  (四)温莉芬老师与《庄子》二则

       温老师的课堂充分重视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通过提出问题、角色扮演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营造出各抒己见、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兼具语文性与人文性,既扫清了本课的文言阅读障碍,又对学生的态度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温老师以《惠子相梁》和《庄子送葬》这两个故事为基础进行拓展,让学生们明白“性格没有高低之分”的道理,并了解庄子与惠子珍贵的知己之交。简而言之,我们在温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温度的传递。

校园活动——大课间跑操


      学艺的少年们伴随着悠扬的铃声聚集在宽阔的操场上进行跑操活动,穿着红色马褂的领头小少年正带着他的队伍,在阳光下"飞速穿梭",一旁的班主任在认真观察着学生们矫健的身姿,注意着他们的身体状态。跑操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能绽放出青春飞扬的拼搏风采。跑操结束后的拉伸放松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身体上的放松,还可以降低学生抽筋的概率,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校把跑操作为加强学生纪律、意志、作风、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努力使跑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跑操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磨练意志、汇聚青春正能量。

听课促反思,评课促提高

小组讨论

       今天在观摩学艺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后,各个小组对自己得到的启示和反思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对教师的课堂内容、教学引导、教态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例如针对杨洁老师在课堂中穿插方言的利弊进行了讨论,最终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只是在一些转折性话语进行了方言使用,并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反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适当的方言能够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在普通话作为课堂主体语言的背景下,适当的方言教学也自有它独特的效果,在语文课堂中熠熠生辉。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发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来说,要在观摩中不断学习与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见习生感悟

      今天听完沈蔼玲老师讲授的《爱莲说》,我收获颇丰。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知识点十分详尽,她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言知识从而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有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达到“鉴赏优秀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通过沈老师的教学,我深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立足于基础,才能放眼于未来。同时,我也知道自身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更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夯实的基础。

— —黄巧娜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两节沈蔼玲老师的课堂,让我眼前一亮,有很深的感触。首先沈老师的教态十分自然大方,这是我作为师范生要学习的一点。其次,沈老师讲的是《爱莲说》这篇文言文,在课堂导入环节,她能够利用多媒体去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展示多张莲花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诗,带领学生回顾了多首以往学过的古诗例如杨万里《小池》、王昌龄《采莲曲》等,从而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沈老师在讲解翻译时会十分详细地解释文言文中的虚词“之”、“于”、“而”等词的用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与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只是单纯地传授,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总之,这是一次很棒的课堂体验,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反复思考的地方,我会不断汲取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在往后会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 —罗琳

      今天有幸观摩了沈蔼玲老师的古文课——《爱莲说》,这节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沈老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巧妙地设计了看图猜与莲花有关诗句的游戏。这一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莲花形态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沈老师带领学生由诗词入手来了解莲花的形态,这为后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莲花的品质打下了基础,从中也让我明白了课堂导入设计的重要性。

      此外,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并对文中的字词和句子进行了透彻的讲解。例如沈老师在对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这两种特殊句式的讲解时,她分析得非常清晰,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判断特殊句式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观摩沈老师的课,我明确认识到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专业能力。

— —吴云霞

      今天观摩学习了沈蔼玲老师的课堂。这是一次两节连堂的文言文课《爱莲说》,从新课讲到第二课时,令我有很深的感触。首先,作为新课讲解,如何较好地做课程引入,这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文言文课程本就比现代文课程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会大大降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沈蔼玲老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先是通过幻灯片,放映了几首学生们学过的诗,比如《小池》、《采莲曲》,借此唤醒他们的记忆。这样的设计,同时还能把以往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可谓一石二鸟。这是非常值得作为见习生的我们学习的地方。

      随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沈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讲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她分析得非常透彻,学生们也提前预习了,吸收得很好。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沈老师的教学,在“教”的过程中渗透着方法论,她不仅仅教学生知识内容,并且教学生如何独立梳理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是我非常需要认真学习的教法。

— —罗卓英

撰稿:郝音旋、张敏、廖澈、常方倩、罗惠霞、谢池瑜、韦炜、林雯鑫、吴灵潇

感想:罗卓英、黄巧娜、罗琳、吴云霞

整理:黄俏云、夏玉婷

供图:翁美雪、张文慧、袁丽珊

编辑:梁译尹、廖思琪、刘伟婷

排版:廖若馨、刘娜

校对:张伟妍

审核:古晓君、黄婷婷、徐文、杨俏凡

阅读 1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