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性的活动,幼儿进入中班后,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欲望,与此同时,幼儿在游戏当中的自主意识与同伴合作意识增强。在近期的室内自主游戏活动当中教师观察到孩子们在探索球的滚动。
“我用手推球能滚很远……”
“用嘴吹风小球也能滚动”
铭铭正在和家乐比赛,看看谁的小球能滚动的更远,他们一个用手把小球用力一推,小球立刻往指定的方向滚去;另一个则是用小嘴巴吹起气来,小球也滚了起来……
突然,在一旁的昕月提出了疑问:“我们不用力气也可以让小球滚动呀,你们这样比赛没什么用的,我想的办法比你肯定厉害多了。”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上次我们玩了滑滑梯游戏,我们的滑滑梯小朋友坐在上面不动就可以滑下去呀。”
彭宇浩:“我们也可以建一个小球滑滑梯呀!就是一个斜坡。”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斜坡搭建之旅……
宇浩拿了一块长木板后在教室里转了转,突然看到了角落里的奶粉罐,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拿到奶粉罐后把长木板架了上去,宇浩转身拿出了摆在材料架上的蓝色塑料球,并将小球放在刚才搭建的斜坡上进行滚动。旁边的家乐、灏宸、振宇也开始尝试,小球滚下去的瞬间家乐兴奋的大叫起来……随后,小球从斜坡滚下去后从轨道上掉至地面。
幼儿在建构区利用多种材料搭出了最原始的斜坡“轨道”,并初步探索了小球在斜坡上的运动。由此可见,孩子们对于物体的运动产生了兴趣。
家乐:今天我和张子建、吴振宇一起拼了一个滑滑梯,先是拿了一个小长方体,还拿了长的木板和圆柱体,刚开始拼好的时候小球总是会掉下去,找不到球,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做了一个终点,小球就没有到处跑,谁把球滚到了终点,就算谁赢。
发现问题:
1.球会往轨道两边掉。
2.小球会滚到教室各个角落。
集体分享活动时,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设计长一点轨道,然后小球就会跟着轨道走了。
👦:我们滑滑梯有围栏,我们的斜坡也可以增加围栏,这样小球就不会掉出去。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振宇和子建开始尝试给他们的轨道增加围栏,小球从宽宽的轨道上滚下去,有围栏的帮助,小球没有往旁边掉,一下子就滚到设置好的终点。
振宇转过头和站在一旁的子建说:“我们需要长木板建轨道!球可以走更远。”子建立即转过身去材料柜里挑选长木板,随着他们的搭建,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他们。
奕昊就是在这时加入的,他很开心的和同伴分享了自己加入的喜悦,并帮助他们拿取木质积木。在一旁的瀚成把自己的小球放上斜坡,小球滚了下去,在长长的轨道上,小球撞上了一块更厚点的木板,停了下来。他再次尝试把球放在斜坡处,小球往下滚去,还是在原来的停了下来。瀚成立刻说:“我们要紧急修理一下,修理一下!”子谦看了会儿说:“这块木板不一样,小球会被挡住,我们要修理这个位置。”于是子谦把更薄的那块木板拿了出去,振宇紧接着把后面的木板往前推,换成了相同厚度的木板后再次尝试,小球滚下去了,直接到终点,孩子们开心的大喊,庆祝他们的成功。
重复几次游戏后短短的轨道不能满足小朋友们的需求,子谦提议:“我们把路再加长一点吧。”其他的孩子行动起来,这次他们选择了一样厚度的木板制作轨道,完成后子谦试着把小球滚下去,滚到一半小球就不动了,他用力把小球推至终点。
籽杰:我们用长木板搭好斜坡之后,小球往两边跑了,两边一定要加围栏,小球才会跟着我们的路线走。
问题1:加长轨道后小球在滚的过程中会被轨道里高的木板卡住
👦:那里不一样厚,所以会卡住,我们如果要加长轨道,要使用相同厚度的木板做轨道。
解决方法:
搭建轨道要使用相同厚度的木板
问题2:如何使小球一直能滚到终点?
子谦:我们前面玩的很开心,但是增加轨道后小球走不动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们有什么发现,想想办法帮助他。
👦:他的路全是平平的,小球走到后面没有力气走了。
👧:我们可以加一个斜坡,小球滚到一半又是一个下坡路,就可以继续往后面走了。
解决方法:
增加斜坡
小球滚动需要“力”,而孩子们搭建的斜坡正好给小球创造了“力”。幼儿在此次尝试过程中发现,在斜坡上,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着斜坡向下滚动。并且在平形轨道上,幼儿提出问题“小球滚到后面就没有力气了”这是因为小球受到摩擦阻力影响,停止滚动)。教师针对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鼓励幼儿猜想解决方法并再次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积极性。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子谦和锦睿开始搭建了,他们先用方形积木搭好了支撑柱,接着拿了一块长方形木块搭建斜坡,斜坡搭好后立即把围栏建了上去,第一个斜坡搭好了!他们开始了第二个斜坡的搭建。
子谦在支撑柱的另一边搭了两块薄的正方形,然后他把轨道放了上去,也是一个斜坡,两个斜坡搭好后锦睿把小球放了上去,小球往一边的斜坡滚下去……
子谦:我们的轨道是往两边下坡,球不能一次走到底,放在中间下坡它只会走一边,另外一边走不了。
发现问题:小球不能上坡
解决方法:
所有的斜坡都要朝一个方向搭,一边更高,另外一边就要更低。
用相同的积木块做支撑柱,一边是4块,另外一边就要5块,小球才能顺利下坡。
在此次游戏探索中幼儿开始探索小球力的作用,子谦的两边斜坡从而引发幼儿对“断崖式”路线的思考。通过幼儿的探索发现,如果要让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距离拉长,需要让小球在运行的过程中二次受力。随即出现了数与数的比较——“一头高,一头矮”;“从4个积木到5个积木”。在此,既锻炼了孩子们对数的认知与比较,还有搭建空间感。
有了前期的搭建斜坡,围栏的经验,嘉程和灏宸几个人对轨道滚球这一个游戏兴致更加高涨了,两个斜坡轨道搭好后,嘉程兴奋的说:“继续搭,继续搭,继续搭更高!”一边说小手一边往上指。
在一旁的忻玥和筱姝也把轨道搭了过来,搭至第四个斜坡时,正好和嘉程的轨道呈交叉状,两个女孩子动作停了下来。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行动,灏宸走了过来说:“我来幼儿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桥可以让我过去,我们也一样的可以搭一座桥穿过去。”说完他也加入了搭建。
“这是你们给我搭的隧道吗?”嘉程走过来问。顺便还观察“隧道”下自己搭建的轨道,看到围栏处有一个缺口,拿了一块方形积木就补了上去。他眼神回到昕玥的轨道处,立即发现了问题:“你们不搭围栏干啥?”通过他的提醒,其他的孩子转过身去寻找围栏,找到了还拿过来比一比是否能放得下。
筱姝蹲在旁边观察了很久,突然说道:“你们选的围栏太短了,要一样长。”一旁的队友听到了,立刻寻找相同长短的木板搭建轨道围栏。
幼儿在尝试多层轨道搭建时更加的有自信,对自己的搭建过程有想法,不满足于现状,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看到其他幼儿的搭建出现问题时,能敢于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
轨道不值,歪歪扭扭的,围栏会掉,小球也会掉。
小球碰到围栏,围栏会倒。
分析轨道不稳固的原因:
1.固定斜坡的支撑柱不牢固,导致轨道倒塌;
2.围栏、轨道的长短不同,导致轨道不牢固;
3.围栏用的薄木板,太轻了,容易倒塌。
怎么使轨道更牢固?
集体活动分享,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1.轨道和围栏使用相同长度的木板;
2.围栏选择厚木板,更重更牢固;
3.支撑柱架空时下面使用更厚的木板支撑,要搭宽一点,留出可以放斜坡和两个围栏的地方。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在自主游戏时间,很多小朋友都愿意来尝试小球轨道游戏。皓宇说:“这么多木制积木真好玩,你看我们搭的!”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有点弯度的轨道,忻玥说:“我们的小球会拐弯了!你们快看!”说要她又把小球放了上去,小球很快滚到终点。
1.目前幼儿的兴趣很高,愿意去不停地尝试材料。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可以看出搭建轨道能为他们带来满足感,但是随着幼儿兴奋期过后,我们又该如何继续深入开展轨道游戏呢?对于中班幼儿,教师需要大胆放手,让幼儿在体验、交流、互助中进行学习。尽可能减少游戏中的干预,提升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着细致的洞察力,提升对事物的判断力,适宜的介入鼓励支持,推进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探索。
2.充分利用游戏计划时间和集体分享回顾环节,迁移经验。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水平是循序渐进的,在游戏中逐渐深入就是游戏最高的价值。通过与幼儿的有效对话、层次性提问、集体讨论探究等形式,多角度提升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便继续支持幼儿推进游戏。
1⃣️ 关键提问,激发幼儿深入思考
👩🏫:之前我们的小球轨道游戏里小朋友们搭过隧道,今天又出现了拐弯的轨道,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纵横交错的道路或轨道呢?
👦:有啊,来我们幼儿园的路上就有拐弯的地方,那边还有十字路口红绿灯。
👧:我在游乐园看见过“过山车”那个轨道有直的,有弯的,还有盘旋的。
👦:大城市有那种立交桥,也是交叉的。
2⃣️ 了解幼儿关键经验,辅助提供生活中的各种道路、轨道的图片。
3⃣️ 支持幼儿大胆的设计小球轨道图纸,
并进行尝试。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图纸,纷纷开始搭建。铭铭、皓宇、奕昊在搭建好直直的轨道后开始进行拐弯轨道的搭建因为是在教室里搭,他们的轨道遇上了柜子,“我们需要急转弯了!这个地方要拐弯。”于是皓宇拿来了长木板和围栏,奕昊帮忙运来了方形木块制作支撑柱,最前面上的支撑柱做好了,皓宇把轨道放了上去,一头放在支撑柱上,另一头放在了下一段斜坡上,他把围栏也放了上去,一开始围栏有点摇晃,调整了几次才平稳。
几次游戏后,搭在围栏上的轨道变得摇晃不平稳。
我玩的时候,小球从第二个斜坡往外飞出去了,我觉得还可以在这个位置增加围栏,但是它是建在斜坡上,很容易倒,我们要在旁边搭建一个支撑柱,再把围栏加上去就可以了。
幼儿遇到的问题是随着游戏的深入自然出现的,环环相扣。在遇到问题时,瀚成积极主动探索,认真专注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出解决办法,这是非常可贵的学习经历。
铭铭和皓宇、忻玥一起尝试搭建斜坡,经历过几次调整后,他们可以拐弯的轨道做好了,铭铭、皓宇立即尝试。他们快速的把小球丢了进去,小球从第一个斜坡经过,“飞”了出去,没有落在他们搭建的轨道上。
忻玥看到后,慢慢的把球放上去,小球慢慢的滚下,在碰到转弯处下一层的围栏上稳稳的掉进轨道中滚了下去,多次尝试之后,他们发现轻轻的放小球也会“飞”出轨道。
问题:小球在转弯时会掉落
猜想1:把拐弯处的围栏架高一点,小球不会掉出来。
实践:拐弯处另外加高围栏,小球不会掉落
猜想2:直接用圆柱体堵住
实践:我们拿了一个更高的圆柱体挡住拐弯的缺口,小球才没有掉出来。
在游戏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实际操作引导他们尝试反复试验、反复调整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小球从斜坡滚下存在加速度,高的斜坡小球滚的越快,冲出的范围也越远,在孩子们提出增加、增高围栏后,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调整轨道的远近距离使小球滚至轨道内。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继上一次的“隧道”后,小朋友们对于搭建小球轨道已经十分的熟练,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合作也越来越有默契,他们决定挑战高难度搭建!
“我还记得上次彭老师给我们看到的立交桥图片,那些路都是交叉的,很多条路交叉,我们的轨道也可以!”说完便开始分工。
忻玥和铭铭发现了大厅的大木质积木,邀上了几个好朋友便开始搬运。
他们又高又长的轨道初具成型,家乐开始搭建了:“我要比他们的轨道更高!从他们上面绕过去拐弯。”想法一提出,便开始行动。
有了前期丰富的搭建经验,他们的轨道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搭建,孩子们拿着小球玩了起来,一边玩一边把存在问题的地方改进。
我们的游戏⬇️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1.41db1a6.png)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1.自主学习探究,积极解决问题
在探究小球轨道的系列游戏中,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虽然最初只是简单的组合,但通过后期的大胆探究,再到进行观察、小组讨论、商讨解决问题等。他们亲身参与到每一次游戏中,承担轨道的搭建者、问题的提出者、措施的建议者、实验的实施者。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了充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
2.直观体验,发现物体的各种运动变化及物理现象
游戏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体验,发现小球的运动变化,直观地感知不同的物理现象。例如:在探索如何让小球一直滚到终点时了解到小球滚动会有摩擦力,从而延伸至搭建“断崖式”轨道,幼儿发现小球在掉在下一节轨道时二次受力,会让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距离拉长;在拐弯的轨道处发现轨道的坡度与小球滚落的速度有关系,轨道坡度越大,小球的滚落速度越快,“飞”的更远。这些经验,为幼儿今后进行物理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同伴有效互动
幼儿在游戏中没有一次是独自进行的,友好协商合作是孩子们顺利游戏的保障。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再是寻求帮助的首选,他们能够自然地先向同伴进行求助,并共同积极商讨解决的办法,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