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教研室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向美而行 以美育人 ---山西省初中新课标音乐学科观摩研讨活动纪实

创建于2023-04-26 阅读3277

  2023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由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未来名师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初中新课标音乐学科观摩研讨活动。这本该是一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节,哪知“忽然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许特殊的日子就是为了给人以别样的记忆吧。音乐教育人,乘着中考科目丰腴的翅膀,开启了新课标以来的首次学科之旅。

晋中市教研室艺术教研员郭春娥老师主持

主题报告

美育政策解读

  省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赵靖老师做了题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美而行”追求美的教育》的专题报告。她在转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好学生。从总书记的两个“中国梦,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美丽中国,乡村振兴”,还有“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中国全球化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幅幅中国画卷,一篇篇中国未来,哪一幅、哪一篇不是向美而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晋中市教研室郭春娥老师做了题为《立足素养 以美育人》,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郭老师的讲座金句频出,既生动风趣,又能一语中的。“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看得见未来的老师,才能教好当下的学生”......

       郭老师很有情怀。她饱含深情地说:“艺术与科学,如何在审美和高阶思维中找到共鸣点?很有研究的价值。在新课标核心素养引领下,利用我退休前的五年时间,是不是可以给晋中留下一片可持续发展的美育生态?这是教研的“十四五”规划,也是我的五年计划”。

        郭老师很可爱。为了今天的讲座,她在电脑前一趴就是一天,丈夫破天荒地把热腾腾的大碗面端过来,正应景了她的激励说——你认真的样子很可爱,你专注的神情很迷人。

       她的小结同样精彩:新新的课程标准、未来的教科书,都是课程教育的理想设计,然它并不等于课程改革已成现实,把课程理想转化为课程现实,还需要广大艺术教师的行动力,没有你们对教学实践的深度探寻,哪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哪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经验交流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探索

  胡惠琴老师的讲座首先从“三思”开启,反思、深思、构思;然后是旧知—新知—未知的追问;接着用角度—尺度—深度去丈量。最后从教材—教学—测评,艺术中考话短长。

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探索

  陈曦老师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着手大单元整体教学,从核心素养、素养目标的确立、目标任务学习和艺术中考四个方面和大家做了分享。她站在课程整合角度,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并用课堂实例来说明,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课例展示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晋中市昔阳县新城中学陈茜老师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沃尔塔瓦河》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联想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培养西洋管弦乐的兴趣。

       2.能够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初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3.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方法,感受不同情绪的转换,能辨听不同主题的音响。

  寿阳教科局的艺术教研员闫罕奇老师,高度赞赏陈茜老师的《沃尔塔瓦河》,如此大型作品进行单课时教学,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容小觑,他说: 整节课以故事的形式贯穿于课堂,从河水的源头—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的精灵之舞—峡谷的激流—宽阔的河流—维舍拉德城堡。主题与音乐相结合,与民俗生活相联系,加之教师引导学生非常到位,肢体语言表现也很好,完美的呈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

大单元整体教学《八音和鸣》---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中学陈曦老师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主聆听音乐、探索音色,感受风格。初步了解吹打乐与丝竹乐的艺术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2.通过对比聆听、观察思考等方式,能够听出笛子、管子、笙以及唢呐的音色,并了解乐器的材质、发声原理与音色的关系。

       3.感受唢呐不同演奏方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深刻理解唢呐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魅力。

  榆社教体局的艺术教研员王玲老师,代表团队发言。陈曦这节课, 以“初中民乐的七个音乐作品”为载体, 以“八音和鸣——吹传统之风 吐现代之韵”的单元主题为明线,以了解吹奏乐器材质发声原理与音色关系等这些知识技能为暗线 , 进行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课堂教学设计,。听辨检测是贯穿全课堂的,对每一个环节落实进行适时的观测跟踪,这正是“教学评”一致性、一体化落地的体现。 最后,在唢呐音乐与现代音乐形式融合中实现了情感升华,提出了“如果一个民族不能传承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屹立于世界”,引发我们思考,要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恒久的审美核心素养;如何用丰富的音乐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怎样加深文化的理解深度,去助力学生的品格提升!

单元主题教学《梨园百花》---晋中市教育局艺术教研员郭春娥老师

  单元目标:

       1.审美感知:能通过经典唱段辨识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熟知并能辨识京剧西皮流水的音乐特证,了解京剧和京歌的脉络关系。

       2.艺术表现:主动参与京剧中的“韵白”语言,强化感知;乐于参与甘洒热血写春秋和唱脸谱的演唱;运用小学学过的板式龙里格龙,为名剧《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做随机伴奏,体会师生合作的愉悦感。

       3.文化理解:感受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热爱戏曲音乐,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灵石教科局艺术教研员郭文娟代表研课团队发言。《梨园百花》的教学设计精细巧妙,匠心独具。用一课时整合了 《甘洒热血写春秋》、《苏三起解》、《唱脸谱》等十余首作品,容量可谓之大,用心可谓之深!郭老师丰富的教学手段瞬间拉近了学生和戏曲的距离,破解了戏曲教学的难题,在戏曲教学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表现就是最大的成功。《梨园百花》中郭老师贯穿课堂的范唱,颠覆学生对音乐老师的固有认识。而这节课呈现的戏曲语言——“韵白、西皮流水、过板开唱、有板无眼”,也是让学生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从“韵白”导入,又回到“韵白”结束课堂,展现戏曲文化的精髓,提升戏曲文化的品味,从中能感受到郭老师内心有一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之河,这种美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崇高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踏雪有痕”“打铁留印”的效果,正可谓:哼唱戏歌两段,默品百转千回,你品,你细品!

  山西省教科院赵婧老师致全省美育同仁。她指出,一天半不长,服务好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是教育赋予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重大使命。晋中市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清单指向美育政策、指向核心素养、指向课程标准、指向课程改革、更指向教学实践和探索,这是晋中讲给大家的教育故事;在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时代,让每个孩子站在台中央,用师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去支撑生命,去历练过程、去提升品质,这是晋中提出的教育主张;一天半的浸润,就是一场场视听盛宴,让我们在反思和收获中成长,这是晋中奉献给我们的教育智慧。

  晋中市提供给大家的“三新”成果,可能还不足以满足每个老师的学习需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探索也还不够精深,晋中从不避讳,诚挚恳请领导、朋友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我们美育人定会不负韶华、不懈努力!期待下次重逢,我们再话巴山夜雨!



供稿:晋中市音乐教育核心教研组

阅读 32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