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将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融于“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之中。
临高县调楼中心学校全校区数学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于2023年4月26日再次在中心校三楼多媒体教室集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本次学习活动由省农骨谢小精主任主持,学习前,谢主任强调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学生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后,要达到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继续学习必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核心素养。
课程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的教学评价,促进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就是三个“学会”: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地聆听,写下笔记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力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所创新,建模新课堂。
谢小妹老师学习体会:
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看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支撑点解读教材,用新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整体结构及编排体系,了解新旧知识衔接,注意预设与生成,把握知识点的纵横关系,要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本质,探究数学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价值。研究教材可对不同教材版本进行对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李彩琴老师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
符国宽教导学习体会:
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需要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例子,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许韦华老师学习体会: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王小冰老师学习体会:
学案设计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这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王东老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总结: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全校区的数学老师们在线上,线下进行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在学习专题视频材料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同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给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讨论也使得新课改的思想进入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中,有利于使我们更快的进入到新课改中。
通过本次新课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了,要把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课程。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执行者的意识和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方方面面,先做一名合格的新课改教师,再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新课改教师。
尽管培训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学习还在继续,我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以后新课程的路途还很长,责任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是新课程的探索者。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倾注我们的全部精力来迎接挑战,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和今后不断的新课改学习,我们一定会站好这一班岗,一定会将新课改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