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历史•探索未来
4.26日上午非遗文化-带着孩子玩中学,了解传统文化,古法造纸,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欣赏山西云岗石窟,美丽的壁画~
一排排铅活字,经匠人精心打造,携手走进古老文字的课堂;
一代代传承,动手操作体验印刷术的过程,认识到印刷术对世界的促进作用,继承独具匠心的精神文明!
出发前,我们板板正正坐好,听班主任丁老师叮嘱研学注意事项,一路我们都被工作阿姨👍🏻
自然教育|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在《后汉书·蔡伦传》中有记载“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我国古代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具有悠久历史。但是,传统的古法造纸工艺复杂且烦琐,所以现在我们将繁杂的工序简化,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能够在造纸过程中发散思维,自由创作独一无二的花草纸。
活动目的:
从图中能感受到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渴望,知识从来不止停留在课本上,“实践”何尝不是一种“行”呢。
①了解古法造纸的历史意义及方法流程;
②体验与学习传统手工造纸工艺;与友同行,不亦乐乎。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同疑问、同探讨、同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增进了同学情谊、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③感受非遗的魅力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匠心精神;
104全体同学体验活字印刷
我们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文明的密码,寓教于乐下,领略中华千年文化。
不仅丰富孩子的生活,更是培养了对汉字的兴趣。
在体验活字印刷的美感中
提升孩子的动手与观察能力;感受浓郁而古朴的中华文化;增强爱国精神;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云冈石窟是北魏的鲜卑人造的,按照帝王之身造佛,是鲜卑人的发明。唯因有了这创意和创举,就在人和神、佛与帝、虚幻和现实之间用坚硬的石头,架起了千年恢宏的彩虹。流水潺潺,风霜无情,石窟的石像,因为岁月的冲刷,很多已是形象~
模糊眉眼俱失,不可阻挡地又要隐没回归到石头里去了,虽然今天展现在我们跟前的是人工打造,然而历史就在这石头的流转更迭之间,留给我们无尽的谜语和启迪。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同学们都很开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带回了家~
非遗雕版印刷体验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へ_-)
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于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的技艺。
①先准备好道具
②印板上涂墨
③将洁白的宣纸铺上
④最后扫墨
⑤作品完成啦(~一~)~
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带回家属于自己的作品~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雕版拓印和活字印刷两种印刷形式让参与儿童深刻体会印刷技术的变迁和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学知识,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印刷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到古代印刷技术的魅力。
研学旅行——行走的课堂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