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之平均数——双江小学四年级数学组教学“大练兵”活动

火耳
创建于2023-04-26
阅读 28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月,绿柳吐烟,陌上花艳,微风过处,迷了眉梢,甜了心儿。走在春末的季节里,四年级数学组以《平均数》为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走向深度教学的数学教研活动。

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

四年级数学组通过集体备课,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为立足点,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研讨,梳理出平均数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提炼出平均数的育人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揭示了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和维护公平的价值,以及移多补少法蕴含着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的学习方法。

李智龙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谈话法,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评判谁获胜。在这过程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搭起“比总数”到“比平均数”的跨越之桥。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赵寿云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引经据典,用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引出平均数的产生。赵老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思考、探索、画图、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平均数”的实例,感悟平均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数据和解释生活现象。

刘志蓉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情境,让学生评判谁获胜。把一个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去观察与思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平均数的特点。生活中池塘平均水深的实例,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数据和解释生活现象。

“深度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观点,“深度教学”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和微课题的研究性教学。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不可或缺的,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深度教学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张红梅

文字:刘志蓉

审核:李红艳

阅读 28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