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新教学” 逐梦“新课堂”
——滨城区“四名”工程人选暨骨干教师赴常州市参加“第三届基础教育‘ 新教学 ’观摩研讨(语文专场)”纪实
春风飒飒赴汉都,春雨绵绵沐身心。2023年4月24日,在滨城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王希军同志带领下,小学“四名”工程人选、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新教学”骨干教师等30余人,参加了“第三届基础教育‘新教学’观摩研讨会(语文专场)”活动,领略了常州市在“新教学”践行路上的美丽风景。
25日上午,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我们先观摩了“新教学”成果展。
本次活动由天宁区教育局许嫣娜副局长主持。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致开幕辞。朱司长提到,理论的创新迎接了现代的教育观念,使我们国家的整个教育教学系统、教材的系统与时俱进。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亿万师生和专家共同地锤炼了一大批宝贵的课程改革的经验,但是改革也留下了一路的遗憾、困惑和问题。比如说我们如何使具体的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素养发展,而不再是我们习惯上只关注知识点、关注技能的训练,比如说我们如何来整体设计和实施课程,而不是一篇一篇的单篇教学。朱司长说,面对教学评的割裂,课堂当中过于关注知识,教师角色趋于单一化。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的态度是破解,还是整合?面向未来信息时代到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研究态度是对接,是敞开。
天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瑜致欢迎辞后,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戴晓娥所长作《推进新课程 实施新教学 创造新课堂》的工作报告。第一板块,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新教学的实验过程,在五年教学实践中,围绕教材的大单元设计,编写了36本教育学指南,完成了150个单元实践案例,开发了所有单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发表了相关论文500多篇(不完全统计),出版9本著作;超过300所学校、6000名老师、1万节课堂进入到语文大单元实验,激发了蕴藏在师生中强烈的改革愿望和智慧。为全面落实语文新标准积累了鲜活的经验。第二板块,戴老师介绍了项目组的四大成果:第一,对现行语文教材进行新教学设计;第二,为课标准的解读进行案例设计与课堂实践,整理成可操作易实施的单元实践案例范式;第三,实验成果推进教育公平;第四,形成新教学语文学科的理论成果。陆志平老师在3年中结合案例形成了20篇文章,《语文教学通讯》用两期合刊共188篇文章呈现实验区老师的大单元实践与案例设计。
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查晓红主任作《推动语文学科育人的三重变革》的报告。鼓楼区创新“做中学”教研机制,从课堂教学实验起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把单元内容和人的成长整合,实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坚持学研并重、知行贯通。如何理清单元与单篇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单元如何设计等,在关键问题的驱动下,老师们展开系列专题研讨,将想得到的美丽变成了看得见的风景。
徐州市泉山区教科研室朱晓红主任作《实现素养型语文课堂的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分享。泉山区课堂教学改革以素养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通过种子教师“共创式研备”、领衔学校“破冰式实践”、核心骨干“雁阵式引领”、基于数据“循证式教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课程观统领下,教学研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史柏良主任以《构建智能环境下语文教学新生态》为主题,对天宁区近几年在新教学之路上的探究与拓展作了总结。
最后,三位专家进行高端引领和专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指出“新教学”已经实现了语文从不单单教词、句、段转向生活、文化、实践的立体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副教授对“新教学”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予了最大的肯定。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先生对“新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模型予以称赞。
一上午的活动内容,让我们沉浸在“新教学”丰硕的成果中,享受着课堂改变带来的无限幸福。
下午,我们走进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这是一所乡村小学,学校不大,却处处鸟语花香。在学生引导员激情澎湃的讲解下,老师们感受了一把“花园课堂沉浸体验”,走过“三吴桥”,在“状元亭”旁寻访十里三状元,参观学校的“校魂”——一棵长在石头缝里的国槐,沿着“希贤廊”边感受校园浓厚的文化积淀,边参观学校各年级孩子们在语文课上的探索和单元作业成果,还欣赏了学校“行知乐园”的劳动实践成果,他们将劳动实践与语文课堂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课程文化。
老师们观摩了近二十所乡村学校新教学开展情况的展板介绍,这些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基于乡村场景资源,变革教育方式,以整合教学的思维融通语文知识,例如楹联、种植、传统文化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
武进区礼嘉小学戴晓燕校长作《乡村生活场景下的语文新教学》的报告。戴校长在报告中说道:原来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走进学校,课本就是全部的世界,现在敞开校门,世界才是他们的课本;梳理乡土资源形成课程基地,创设课程项目,让良田生态农业园等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场景。
接下来,武进区嘉泽小学龚莉娜校长作《在花园课堂里学习语文》的报告,该校秉承“让每一个生命都开花”的育人理念,着力推动花园学校建设,从花园课堂的课程范式探索、花园学习的学习方式变革、田园体育的育人实践、花园学习的场景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转型升级,努力在教学中运用花园场景,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邹区实验小学戈丽华校长作《亮亮娃乐学语文》的报告。邹区实验小学借助“邹区”灯具城的地域优势,围绕灯具资源进行思考与实践。戈校长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汇报:一、以灯为媒,实现语文学习生活与乡村场景的深度交融;二、以融为径,实现学习方式与乡村资源的联结贯通。三、项目赋能,实现师生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语文整合课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创设了丰富多元的语文学习场,给教师成长状态带来了新的突破。
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周边有着这样的场景——“一沟一渠一方塘,三分自留地。父母有耕田,春笋冒着尖,麦浪打着滚。”学校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把乡村生活融进课程里,把语文实践融进生活里,把素养发展融进学习里。开发生态园课程,做到素养发展与情境相关,与生活相融,与学习相通。
江伶校长所在的武进区厚余小学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老师们结合乡村特点为孩子们创造了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空间,以此为基础,老师们结合新教学研究,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拓宽到校园,由校园对接校外学习场域,结合语文教材资源,设计了丰富而有创意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由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们也在蓬勃美好中成长起来。老师们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师生共同进步,成就美丽教育。
经开区横林小学的王晓红校长作《家乡味中学语文》的报告。王校长根据学校独有特点——随迁子女较多,来自全国23个省市,15个不同的民族,巧妙构建家乡味语文特色课程,建设了探菜单里的汉字秘密、聊多姿多彩的八方风俗、办别开生面的毕业会等语文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让学生自然呼吸,爱上语文。
专家引领环节中,崔允漷教授指出“新教学”的三大特征:第一是站位高。课程改革必然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乡村学校的课堂改革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第二是问题真。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教学不改课堂不变,课堂不变课程难行。第三,强调了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崔教授指出,大单元不是课时知识点简单相加,而是将课时、知识点、情境、教学活动、评价按学习的逻辑组织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事件。任务让我们关注素养的形成,从活动走向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做事,在成事中成人。崔教授还强调,语文生活化重要,生活语文化更重要。
朱司长提到,语文教育所承担的厚重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是培根铸魂。要建立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书本与生活必须水乳交融在一起,种下情感种子。另外,语文学习方法的变革要立足于语文学科,实施跨学科学习,区域特色传承,同时有与时俱进的内容引入。最后,朱司长语重心长地说,城市文化处于强势,乡村文化较弱,怎样在强势文化中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将乡村文化充实到教育当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朱卫国会长总结了三个要点:1.新教育实验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实验;2.新教育实验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验;3.新教育实验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实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教学”是一座桥梁,链接着线上线下的教育梦。滨城区小学语文老师格外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大家齐聚云端,共同观摩学习“新教学”优秀成果,隔着屏幕感受常州教育人的情怀。相信凭借大家共赴此次汉韵盛宴,必定共筑滨州大教育再发展之路。
一天的常州“新教学”之行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与生活有机融合带来的无穷魅力,震撼、感动之后的反思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常州市的教育理念为滨城区小语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努力把新课标和“新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滨城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谱写滨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美篇章!
撰稿:盖婷婷 康超 李丽丽
牛肖肖 杨昆 王营营
编辑:王营营
拍照:全体教师
审核:张强 杨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