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实体书店是我从事这个行业以来,觉得应该最苦难之年,相比疫情的3年还更为的艰难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零售书店,几百平米的大综合型书店、产品琳琅满目在商品台展示着,没有人进店消费,很多店星期一至星期五销售额不到1000元,面对高昂的房租人员工资以及日常费用开支让众多老板感受到压力。可能在以往的时间大家都能搞靠零售来支撑费用,订单来谋取利润。从双减的开始学校的订单也开始逐渐的减少与缩小。具体是什么原因在抢占实体的销售份额。如网络价格原因、人民群众手里经济的不宽裕、陈旧的销售观念思想、货品结构问题、教育机构定指推广、直播带货等等都是影响现在书店零售销售的一些因素,从而导致社科、教辅、少儿、文化用品、工具书等等大肆的销售下滑。
昨天与一个业内人士聊天,说一些现状,个人觉得感觉很有道理。以前是“场、货、人”场面,货物、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经营产所其次是货物在就是的人员,你的卖场装修的精致、有文化氛围、有书香气息等等这是吸引顾客消费冲动的很大部分原因。货物的陈列整齐更好让顾客更好更明确的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营业员提供商品的陈列整理与导购作用。现在这个格局不用说都在改变而且已经改变的彻底,因为已经没有人流进来购买这些都是无效的。星期六星期天有人员进来但是买单消费的人也大不如从前,根本原因是穷吗?现在生活水平不至于连本书都消费不起,你看现在餐厅的生意一样火爆,路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这是穷吗,显而易见的事情。最终还是销售价格问题,现在信息时代强大,让很多东西随时比价,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推广网络上没有销售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利润能得到保证,但这些产品多少人愿意买单,要么强制性,要么产品牛逼的来不行,前者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后者的产品也不会多见。常规化产品肯定会是精品无数倍陈列在各位的书店。
我现在服务的是80 90的家长群体,一个大多自身平凡确不愿意接受自己子女平凡的那么一个付费群体,这些人群里面社会精英、高知家庭很少,在你书店消费群体里面占比应该更少,更多是社会大众,大家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虽然平凡但不“傻”呀,谁也不愿意为高昂的费用为“傻”买单。你经营的书店就是为这帮社会大众而服务。他们就是想要便宜,你溢价10%-15%他能直接,你要溢价30%以上他估计放下你的商品就在手机上下单了,还对自己的孩子说“在书店里面看看就行了,回去在网上买”,这时你营业过来给他说,实体销售的正版,网络是盗版,实体房租、人员工资成本昂贵等等。你觉得这客户会听你解释吗?没有给你一白眼就是对的了。就好比新闻联播给我们讲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怎么样,一般人会听吗? 能听懂吗?赶紧换台。现在社科书籍来不来定价60-90一本不等,你书店销售一个85%也要五六块,有些书店不打折,如果是你看到一本好看的小说,你愿意掏这个钱买单吗?反正我肯定是不愿意,为什么不找手机找着看呢。销售价格也是很大部分因素,很多实体店也在销售打折,做单一产品活动,结果一样换不来流量,是如何的问题呢。个人觉得和当时网店卖书抢实体情况一样,只不过现在是我们实体开始去抢网上客户了。变成艰难的那个起步者了。
我们变成那个起步者,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应该有所转变吧,刚说的场、货、人、以前我们人员的作用尤其是营业员的作用不是很突出,卖场很重要,个人觉得现在卖场暂时的重要性不太重要,在好购书环境没有人来也不起作用。应该让所有人员都是销售员,分销人员,你的少儿的 你是社科,你是教辅的,你一个人一个月编辑文案带图发10条关于产品朋友圈,这也不是白发,有佣金的。佣金虽然不多,总比以前没事的时候在玩手机要强一些吧。这也是销售改变。在够改变的同时慢慢的摸索属于自己书店的销售模式。充值消费现在超过300块的人应该不多见,充值1000送200、充值500送100的在大众眼里已经产生视觉疲劳。应该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在这样消费,说白了这样他觉得薅不到羊毛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充值2000送2000 充值1000送1000。我们可以设置赠送金额分10次20次送完等等,每次消费100或者200才能使用赠送金额。等等方法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现在大家都觉得短视频电商带货很厉害,其实不然很多主播都不愿意带图书,利润太低 了,没意思。我书店在去运营短视频其实毫无意义赛道早已过了,流量没有流量,做来干嘛,有这个精力,维护好3公里范围内有客户粘性比强多了。要了销售你才会更好的去选品,选好了品就会更多读者的喜欢。
加油实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