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书香,启心智——“李杜诗歌”诗配画·少年养志经典伴成长

校园资讯
创建于2023-04-24
阅读 28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济宁市第十三中学的全体师生在春日里共沐书香,共享开卷之美、阅读之美。读书可以养气,这是古今中外无一例外的回答,时常沉浸在书香中的人,一言一行里流溢着文雅,一举一动里透着静气。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可以让我们的心胸更豁达,让我们的生命更丰盈。

      在静止的文字中,在与大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获得对对生活的鲜活体验,对人生真谛的理解,领悟那些跨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一千多年来,李杜的不朽诗篇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济宁对诗人李杜的敬仰,都表达在对李杜诗篇的诵读中。   

      孔孟大地,瑰丽灿烂。济宁之美,不止在于风景,更是来自悠长文脉、悠久历史、悠远文化。李白、杜甫都曾与济宁结下缘分,更有二人同游古南池的美好故事……

      为让李白、杜甫优秀诗歌等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中华经典浸润青少年的心灵,在阅读经典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我们特开展“遇见济宁”李白、杜甫诗歌诵读·少年养志经典伴成长系列活动之“李杜诗歌”诗配画活动,让优秀传统经典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培养“仁义”少年。

        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以来,“诗情”与“画意”的结合,总能令作品绽放光芒。 初一年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遇见济宁”李白、杜甫诗歌诵读·少年养志经典伴成长系列活动之“李杜诗歌”诗配画活动。为了让同学们增强对李杜诗歌“美”的理解,我们引导同学们借助诗句,充分发挥想象,用画笔,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诗坛巨匠。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诵读李杜诗歌,认真书写李杜诗歌并亲自手绘插画。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

      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

      李白在山中问答和独坐中,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从诗句中品读诗人的孤独,从画作中懂得诗人的孤傲和坚定,诗人从大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李白初入巴蜀,生动大气的笔触描绘了壮观美丽天门山,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不言而喻。

      青年诗人李白第一次离家,出四川过蜀江,一幅秀美的千里蜀江图,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李白出蜀壮游,结交好友,谈诗论文,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得不分离时又是山长水阔,情真意切。

      李白漫游巴蜀、江陵,此时初入长安的他,抒写着时事与心声,《塞下曲六首》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他忠心报国,豪气充溢,展现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李白虽然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可是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内心苦闷抑郁,但是他又是积极乐观的,他的倔强和自信,都化作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官场失意中,李白心情孤寂苦闷,可他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向往光明,忠于自己。

      “赐金放还”已八年之久,李白仕途上受排挤,理想搁浅,常与好友登高饮宴,借酒浇愁。

      诗人李白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经历过战争的摧残后再次隐居,云游山水,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也只有在谪仙的笔下描绘出来。

      诗仙李白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因流放途中被大赦,诗人愉快激动地心情与顺水行舟的轻快流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这是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李白。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唐代诗人辈出,唐代两位诗坛巨匠李白和杜甫第一次在洛阳相遇,第二次是在齐鲁大地上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经常举杯畅饮,携手同游,议论诗文和时事。

   735年 杜甫应进士落第而归,漫游四方,到了齐鲁大地,借山言志,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困居长安,诗人无奈望月思家。760年后辗转迁徙到成都,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在成都朋友的帮扶下盖茅屋,过着清贫的日子。这首歌行体古诗表达了他面对山河破碎的忧国忧民之情,面对自己的苦难仍然心怀天下的高尚品格。

    

      761年杜甫终于在四川成都开始了短暂的安定生活。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文笔清丽自然,雨滋润万物,花美丽繁盛馥郁,春景明媚秀丽,从画作和诗句中都能感受到诗人欢心愉悦的心情。

      孩子们描绘得多姿多彩。 孩子们题字作画,一诗一画一境界,可谓情趣盎然。孩子们创作的画作线条流畅、笔法简约、古色古韵、意境优美。 一幅幅美图美景,跃然纸上,让人流连忘返。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翔;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行走跋涉。李白浪漫,杜甫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近道,杜甫为儒;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两人都以超凡的才能和博大的胸怀,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瑰丽的天空。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对美的感受与鉴赏,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不仅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还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让学生感觉到美是多样化的。文字的美和艺术的美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给学生搭建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创造平台。

      全体老师集中智慧,在本次活动中,加入了个性化的元素,实现跨学科融合的活动设计,这样既表达出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能展现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多元化素养。

     语文组老师还精心为学生准备了李杜诗歌诵读选本,让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吟诵、品读、感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一定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02:24

文字:张俊瑞

图片:各班语文教师

审核:刘蕊



     

阅读 28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