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三班研学正当时。4月21日一大早,我们城关二小的孩子们踏上了“寻找家乡之美,共享劳动快乐”的研学之旅。
第一站来到恋蝶谷。一进景区,孩子们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脚步轻快,笑意盈然,放肆嗨,尽情玩,在自然中尽情撒欢。
草是绿的,花是香的,小动物是可爱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就连春风都带着欣然的、雀跃的温暖。不时有孩子大呼小叫的:“你看熊大站起来了”,“快看鸵鸟”,“孔雀你咋还不开屏呀?” …… 生活千奇百怪,亲近自然的孩子最可爱。
第二站踏进森林公园。农耕老师首先带着大家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以及种植方法。瞧,有的同学早有准备,还做起了笔记。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带着锄头,水桶、水瓢,番茄秧苗,大家走进了菜园。“老师,这个锄头咋不听我的话?”“怎么这个小苗站不直?”,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以食为天,了解了植物的种植方法,再去亲手尝试,亲身体会中华文化中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髓。
第三站走进历史悠久的庄子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庄子祠内西月门的九块半石磨盘。中间一块刻着南华真经,周围磨盘则是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寓言故事——“螳臂当车、越俎代庖、捉襟见肘、呆若木鸡、井底之蛙……”孩子们跟随导游的脚步,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第四站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从外形仿照青铜器四羊方尊,到一进门高达23.6米的青铜浮雕,带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映入眼帘,浮雕描绘了先民劳作,庄周梦蝶,蒙城八景,灵山寺等,囊括了蒙城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楼展示了尉迟寺遗址,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形神器”,引得大家浮想联翩,想象着古人的劳作、生活的场景。
最后我们参观了古蒙神韵,感受家乡蒙城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先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接下来历史就要靠今人来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