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程故事——我们的“菇”事

雨花石
创建于2023-04-24
阅读 4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即是课程。  

生活中充满惊喜和意外,也总会收获期待和美好。

课程缘起

        小朋友们在户外野趣区活动时,发现了草地里长出了蘑菇,“快来看!这里有蘑菇!”郝若妍兴奋地跑过来给老师说。于是孩子们都纷纷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郝若妍——“蘑菇长得好像一把小伞呀”

“这个是可以吃的蘑菇,还是毒蘑菇?”大家讨论起来。

“毒蘑菇是有颜色的,红伞伞,白杆杆。”秦泽阳说。

        蘑菇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有营养的一种食物,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蘑菇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

        教师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自由呼吸,顺性成长”作为老师,自然要为孩子们守护住这些珍贵接触和探索自然生命的机会。

基于此,属于孩子们的蘑菇之旅开始了……

蘑菇长在哪里?我们再去找找看。

        “老师,草地上为什么会长出蘑菇呢?是有人种的吗?”

小庞说:“天气热了,蘑菇是不是就长出来了。”

小雨说:“肯定是有人把蘑菇种子洒在这里了。”

琪琪说:“是因为这里有水吧!”

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查阅资料~~~

        原来草地上长出蘑菇,跟近期的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一般菇类在20°C以上的气温就容易生长,在24°C以上就会生长得很快。

认识蘑菇

        为了让孩子们对蘑菇有一个简单地了解,我们开展了一次认识蘑菇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蘑菇由菌盖、菌褶、菌环、菌柄和菌托五部分组成。

        教师思考:孩子们对菌菇的“秘密”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教师进行整合,使孩子对菌菇的形状、结构、特征有了粗浅的认识。

        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


如何分辨毒蘑菇呢?

        “毒蘑菇是有颜色的,红伞伞,白杆杆。”毒蘑菇是什么样的呢?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展开讨论。

我们一起观看了分辨毒蘑菇的科普视频。

       通过观看动画我们了解到,蘑菇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是菌类。小小的孢子在重组的生长条件下长出菌丝,成为实体,在经过吸收营养和水分迅速长大,变成蘑菇。有些蘑菇有毒,有些蘑菇可以食用,有些蘑菇还会发光,就像荧光罩。一般毒蘑菇的色彩是非常鲜艳的,长的也是比较奇怪,所以不能乱摸,更不能吃。

知识科普:怎么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1.观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黏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

        2.观察颜色:有毒的蘑菇颜色比较浓艳,菌伞带有红、紫、黄或其他杂色斑点,基底红色,形状异常。

        3.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蘑菇撕断菌杆,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

        4.用水试:打一盆清水,将蘑菇撕开后放入水中,浸泡10多分钟,若清水变浑浊或呈牛奶状浑浊,则说明蘑菇有毒。

蘑菇种类大调查

        为了支持幼儿对蘑菇展开进一步探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请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了解自己见过的蘑菇。

发放调查表

看看我们找到的蘑菇吧~~~

蟹味菇

香菇

金针菇

平菇

杏鲍菇

蘑菇大分享

        开展蘑菇分享大会,让幼儿分享自己调查到的有关蘑菇的知识。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蘑菇的种类有很多种。如:白平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等。它们都是可以吃的蘑菇,可以做成很多的美食呢。

查阅资料  继续探索

DK博物大百科

绘本阅读《有毒的蘑菇》

         教师思考:家长也是我们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孩子们通过找一找,查一查,问一问的探究方式中,可以看出家长对课程开展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创意蘑菇

黏土制作蘑菇

户外游戏:采蘑菇大赛

        小小的蘑菇在孩子们的畅想下,延伸了很多活动,充满了童趣。

        关于蘑菇,还有许多未知,我们对蘑菇的探索还在持续......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提到“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孩子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切入,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主动感知和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新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提升。课程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孩子观察探索的乐园。一次偶然的发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情怀,建立探索的经验,将问题抛给孩子,将自主权还给孩子,挖掘课程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

        


        

阅读 4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