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达拉特旗第七小学二(五)班,开展了以“民族团结相爱相亲·共创和谐同德同心”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民族团结研学教育活动。
一大早孩子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穿戴整齐,背着旅行包来到学校集合出发,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一会儿便到达目的地。来到了最具有蒙古特色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这里牧草腾碧浪,羊群卷雪花。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来到成吉思汗陵,映入眼帘的是最具蒙古特色的“山”字型气壮山河的入口门景――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越马柱形雕像。
走过象征九十九重天,吉祥福禄的九十九级台阶。
在成吉思汗陵宫东南侧为纪念成吉思汗而建的阿拉腾甘德尔敖包,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世代祭祀这座敖包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清晨就冒雨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从家中带来的奶制品和祭祀供品摆在祭台上,每家的户主焚香举灯,并在彩色拉链上系上憧憬美好吉祥的哈达。这就是会带给人们福气与好运的甘德尔敖包。
由入口门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我们就可以沿着吉祥的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参观各个景点,最后到陵宫,拜谒成吉思汗陵。
栩栩如生、气势恢弘的铁马金帐群雕;横跨亚欧、疆域辽阔的欧亚版图广场;结构为蒙古文字造型的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寓意吉祥的额希哈屯殿;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展厅,等等。这些景点充分展示成吉思汗这位伟人的赫赫功绩,象征着成吉思汗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再现了蒙古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成吉思汗陵宫西南供奉着成吉思汗的军徽 -- 镇远神矛苏勒德。“苏勒德 ”是蒙古语,意为徽标。所以,苏勒德就是成吉思汗的军徽,就是所向披靡的战旗,就是所向无敌的战神。体现了鄂尔多斯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蒙古文字是用来书写蒙古语的文字, 传统蒙文要追溯到公元1204年,回鹘人掌印官塔塔统阿被蒙古人抓获后,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国家的行为并绶之同等官爵,由此蒙文诞生于回鹘文字。开始是横写,后来变成了竖写。对此蒙古人的解释是,需要在马脖子上书写的时候,竖行更加方便。
蒙餐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餐饮,是北方餐饮的浓缩之一,吸纳了地域特点、气候特点、文化特点。蒙古饮食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个中的奥妙让国内外的美食家大为叹服,被誉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传统服装非常简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穿着相同的长袍,裤、袄与靴子。如果要区分贵贱.上下,只是在衣料的质地上有所区别。他们的袍子一般是窄袖紧身,右衽,为了挡风,常采取立领,为了骑马的便利,下摆做得比较宽大,可以遮住鞍座和在马身两侧的双腿。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中最华彩的部分。当你亲临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礼场合时,总能看见戴着华丽头饰的蒙古族女子。特别是每当姑娘出嫁时,新娘子那银光闪烁、珠宝垂面的头饰,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蒙古族无论属于哪个部落,还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妇女的头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古韵犹存的头饰,融汇了民族的集体智慧,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也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乐器有马头琴、蒙古鼓、火不思、托布秀尔、雅托克、四胡、胡佳等。蒙古乐器用于与游牧生活有关的民歌和说唱。蒙古乐器在传统的古代圣歌、赞歌、宴会歌曲和许多反映牧民生活的歌曲。
蒙古式摔跤,蒙古语称为“搏克”,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古老体育项目,象征着团结、拼搏、和谐。“搏克”与“赛马”、“射箭”并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称,蒙古人把马视为最亲密的朋友,马鞍则被看作是幸福和胜利的象征。
通过去成吉思汗陵,让孩子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成吉思汗传奇的一生。几次身临绝境,最终却成为震惊世界的一代天骄;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蒙古帝国;他的一生曲折跌宕、波澜壮阔,凝聚了个人奋斗、团队发展、繁荣兴盛的一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