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桃花含笑柳含烟。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里,我们秦安县第二小学数学组的八名教师于4月15日至16日一起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第24届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聆听牛献礼、刘延革等多位专家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他们的精彩授课和讲座如同一场场润物细无声的甘霖,播撒在我们的心田上,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此次活动为期两天: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名师之路”第24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采取典型课例示范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名师专家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真的称得上是一场精神盛宴!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bottom.96abc09.png)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在层层铺垫中一步一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了知识重、难点,让学习变成了简单快乐的事。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a4109a4.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8ea85cd.png)
在名师讲座中,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了新课标,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识了无痕教学、魅力数学等各具特色的数学教学主张。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0d2c352.png)
牛献礼老师的《认识小数》,他儒雅的风格,亲切的语言,结合生活经验,巧妙的创设具体情境,引人深思。在讲座中,他讲到“教要到位,又不越位”,结合具体情境,更好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刘延革老师的《再看分数除法》,在由算术层面上升到代数层面上,对如何运算一致性的思考中,需要加强运算推理,改变老师以往一问一答、小碎步式的引导教学,抛出问题做引领,带领学生系统化思考分析,更加准确。
朱国荣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讲到:基于“基本事实”,培养推理意识。通过以下三点:一.什么是“基本事实”?二.小学数学涉及哪些“基本事实”?三.如何基于“基本事实”,培养推理意识?这三点明确“基本事实”具有可感性、真实性和基础性,让学生体会其合理性,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朱德江老师的《用百分数表示随机数据》中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态度,令人着实佩服。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汇报展示、自主提问、师生的互动交流,而正是通过这种提问交流展示的活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之感受到百分数的随机性,理解百分数。
柏继明老师的《小统计》,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了解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了统计,更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94072ba.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13f5a71.png)
在此次活动中,各位老师们也认真听课做好记录,以便学习和思考。一份份记录认真的笔记,见证了我们对教育的执着与追求。一页页满满当当的学习笔记,展现了我们老师学习的热情和专心。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梦前行!
谈到这次培训,三年级的何佩佩老师娓娓道来,深有感触:“这次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202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观摩研讨会。通过观摩学习,让我领略到了各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奇思构想的教学设计,真是叫人叹服不已。本次学习共听取了7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课及学术报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市昌平城关小学的柏继明老师,虽然身体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她让我看到了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四种蔬菜:西红柿、菜花、茄子、菠菜。让学生站到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队里,很快学生就掌握了什么是分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报数方法来数数,最后老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让学生把刚才数的数填入相对应的表格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三个步骤:分类、数数、填表。她那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一双再平常不过的小手中,竟蕴藏着这么多既平常又深奥的知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怎能不使学生终生难忘呢?柏老师的讲座,也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要经常自我反思,要学会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自己进步的动力及源泉。我要把柏老师的几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他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多为成功找方法,少为失败找理由。‘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来自二年级的王晓娥老师动情地说:“两天半的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他们对新课标准确深入的领悟、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又一次华丽的转身,看到了数学‘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七节示范课,七场讲座,多角度、多元化的诠释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数学课堂。专家名师各具风格,他们轻松、幽默的教学氛围,深受学生喜爱;生活化、艺术化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
4月27日下午第一节课,参加"名师之路"学习培训归来后的张淑娟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汇报展示课。课例为教学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任务驱动,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以"五一"出游的活动为导入,然后设疑引入新课。教学中,张老师亲切而又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方法、活跃的教学氛围、大单元整合教学思想,给听讲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还能寓教于乐,通过设计一系列动态的闯关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和学习到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具体应用情境及其不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总之,张老师的这节汇报展示课,将专家名师们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设计充分消化吸收,化为已有,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大单元统整教学的华丽蜕变,又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下新课堂在我校的落地生根。
下午第二节课,张淑娟老师又代表本次所有参培教师作了题为《新课标华丽蜕变,新课程落地生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观摩研讨会学习讲座》。讲座中,张老师借助参训教师团队所精心制作的ppt,一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分享了名师专家们精彩纷呈的七节典型示范课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另一方面还为大家解读了名师专家们各具风格的七场讲座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使所有聆听讲座的老师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有人说“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两天的“名师之路”学习是短暂的,但带给我们的思索却是长远的。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每一位老师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聚焦新课标,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促进新提升,引领新课堂,实现新突破,真正让数学课堂绽放出别样精彩。我们更相信,在数学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二小的数学教师一定会领会新课标精神,用好统编教材,实践教书育人,走出具有二小特色的数学教学新路子。
编辑:王真
审核:贺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