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时迈——冯垣登

冯旭东
创建于2020-02-10
阅读 14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前                言—

      犹忆小时在高坪小学上学时,文化生活很单调,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不知怎的,我像大人一样迷上了收音机里的说书,每天中午一下课,不是急匆匆赶回家去吃饭,而是争分夺秒地往学校旁边的一个做麦芽糖铺子里跑,说起来我爷爷和他家有点渊源,所以我叫店主“宜公公”“宜婆婆”。他家有一个村里为数甚少的收音机,当然后来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视机也是他家买的,我还记得大半个村的村民早早吃完晚饭,到他家排队去看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霍元甲》、《陈真》时的盛况,这是后话,按下不提,续上,每天中午十二点,就是我最爱的单田芳的说书时间,记得听得最多的就是演义故事,像《隋唐英雄传》、《水浒传》《明英烈》、《三侠五义》、《三国演义》、《杨家将》等等,为什么这几部记忆犹新,估计很多人像我一样,对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年幼无感,对英雄侠客热爱有加,忠臣烈士景仰不已,一说起来就是满脑子的诸如杨家满门英烈,刘关张桃园结义,水浒一百零捌将,程咬金三板斧。近因疫情之故,闲暇翻读族谱,不期发现我宜丰冯氏之家,也曾有忠臣烈士见之史册,令人不胜唏嘘!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像我一样,为了生活事业到处奔波,甚至远赴他乡为前程拼搏,祖辈的伟迹已埋没在岁月长河之中。今虽人微言轻,学识有限,也妄下决心想要把他们挖掘出来,也不枉为冯氏子孙!让我们一起,穿越回波谲云诡的明朝崇祯时的甲申之变,哪里有个让我们冯家人看后泪眼婆娑的殉国忠烈——先祖冯垣登。泡一杯清茶,点燃一枝香烟,透过那袅袅轻烟,去认识一下先辈中的英雄,领略他们的伟大事迹!

          

摘自《明季北略》 · 卷二十一 · 殉难文臣

冯登垣
  冯登垣,江西瑞州新昌人。崇祯庚辰进士,官浙江道御史,谥忠节。

摘自《明季南略》--卷之二--南都甲乙纪(续)

初七(庚申),赠冯垣登太仆少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殿试金榜

            

《削 发 为 僧 冯 垣 登 》

                ——<宜丰县人物志>有关记载

    冯垣登字中星,新昌镇人。明崇祯三年(1640)进士,以特恩(其祖父冯土元曾为河南教授,著有《测史》)诏封浙江道监察御史。甲申之变时,天心寺僧劝之出家,遂削发为僧。李自成令原朝廷官员前去辨识。冯垣登乃与黄国琦(也为新昌人,明吏科给事中)往见李自成。李自成授黄以山东府尹职;见冯削发,即将之转至刘宗敏处置。刘向其索金万两,冯无以应付,乃受凌虐之苦,胫断髓流几至死,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刘随之入陕西,冯方得逃脱,乘粮船南归,行到河间而死。归葬盐步镇东,今苗圃处。

 让我们再通过《宜丰县冯氏族谱》的有关史料来认识忠烈之士——冯垣登

       海内共扶正气,神明鉴此血诚!

                   ——读《忠 节 薇 圃 翁 传》 

     先生讳垣登,字中星,薇圃其号也。冯氏始祖常翁自宋由信州官筠阳,移家新昌二十都,代有闻人。
      先生高祖镜公,字莹然,居乡多湻(同淳)行。有里长邹某遗官银一百五十两于途,镜公拾得,邹诬其同行者欣于县,县笞之不服,镜闻挈金走白庭下,长令熊纪大加敬礼,以“还金种德”四字旌其门。
      至公大父廷对,先生颖悟嗜学,试辄冠曹,以明经司训靖安,升河南府教授,所著《测史剩语》议论博达,笔力坚刚,实可自成一家。
      考景仆先生以天启辛酉乡科,历仕陕巩昌府司马升太守。
      先生生而岐嶷不凡,至性过人,晓畅今古壮烈之士。内瘠外讧,时事日棘,先常抱杞忧,思得一试以陈其蕴。庚辰捷南宫,殿试日,上忽驾临,温语曰:“卿等务直陈所见,朕将非常擢用”。己而卷呈,数十馀人称旨榜下,特用翰林者五人,特用监察御史者三人,公与焉。馀亦特授部职,盖壮烈数丁阳九,励精图治,思得硕彦敷济时艰,故超擢不循资格,云蒸霞蔚升于顷刻。先生甫释褐而豸冠肃服跻于清班,从前科名例典未有焉。

      既而巡鹾吴浙,以清慎闻。
      复命巡青。不幸闯贼适陷京城壮烈,愍皇帝殉社稷,时甲申三月十九日也。同时攀龙髯而捐躯者文臣二十人,吾县吴忠节公岿然次其中。先生亦就缢,被闯贼逻绮拥执,备受刑毒,抗不屈,旋死节于本月二十ー日,时年四十岁。使先生而输贼献金,必不死于毒手。或疑吴忠节死于当日,而先生之死稍晚,似不足比抗。不知张令公死于城溃之日,许远独依违,死于数十日之后,时论者多有异同,韩退之骂论者为助乱贼,而为之攻,因特为巡、远同合传,先生之与吴忠节亦若是则也,尚何轩轾之有哉?

      国朝大司寇新城王阮亭先生《池北偶谈》载庚辰制科特御史三人,公与某两人抗节不愧主,知今《明史》正本亦既颁矣,而公名赫然在死事之中。云福王时建旌忠祠于都城,正祀者祀文臣自范景文以下暨吴节二十人,附祀者祀御史冯垣登、郑逢兰、谢于萱、邹逢吉同时拷死者四人,公赠太仆寺少卿,谥忠节,予祭葬。鸣呼!是非定于百世矣,忠魂不既慰乎?

      自宋分新昌以来,芳名列于正史者:雷枢密、袁都督、邹少司马、吴忠节、陈刚长暨先生仅六人也。
      愚与先生虽不同里同时,常往来县治,必经先生板桥,藏碧之墟,俯仰低徊,辄不胜情。今秋其族贤硕等有重修家乘之举,佥命愚传其实,以寿于简牒,愚惟国史之颁朗于日月,又阮亭先生昭代文献皆已搜摭,扬诩先生固千古不朽人也,是为国家之光,讵独闾里之荣哉!
        今值公道之大伸,庆忠烈之吐气,盐山有色,耶水生光。故乐得而纪其槩以深响往之,忱犹有进者。公墓当孔,道当立丰碑,大书:赠太仆少卿忠节冯公薇圃先生。神道庶见者,兴起不殊下马之阡,樵采有禁厉,如柳下之冢,于人心风俗尤有关系。诸君子其有意乎?真跋予望之矣!
        皇清乾隆四十五年岁在庚子仲冬月    吉旦
       赐进士第候选文林郎知县事梓里后学姚芳远    拜撰

   《忠 节 薇 圃 翁 传》注 释     

    先生讳垣登,字中星,薇圃是他的号。宜丰县冯氏始祖常翁自北宋元祐癸酉年(公元1093年)举进士后入仕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市),后因仰慕东晋陶渊明,将家安置在渊明故里新昌蕉溪(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自此宜丰冯氏名人辈出。
      先生高祖镜公,字莹然,居住乡里时德行仁厚、好做积德行善的事情。曾经有里长邹某遗失官银一百五十两在路途上,恰好镜公拾到,邹某找不到银两就到县里诬陷和他同行的人欣偷了,县令对欣进行严刑拷打也不承认。镜公听到后,拿着他所拾遗金走白庭下,县令熊纪对此大加敬礼,以“还金种德”四字旌表于他家大门上。
      到了先生祖父廷对,先生天资聪颖又好学,每次考试都出类拔萃。因通晓经术做了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县学教谕,后升至河南周府教授,他所著《测史剩语》,议论博学通达,笔力坚刚,实可自成一家。
      父景仆先生,天启辛酉(公元1621年)乡试考中举人,历任巩昌(今陕西省巩昌)司马后升为太守。
        先生幼年聪慧不同于凡人,品性卓绝过人,明瞭通达今古壮烈之士。当时内忧外患,时局愈发艰难。先生也忧虑时局,期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来施展他的才能。庚辰年(公元1640年)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考中进士。殿试这天,圣上忽然驾临现场,温和地对士子们说:“卿等务直陈所见,朕将择优非常擢用”。试卷呈递上去后不久,符合上意者数十余人榜单发下,特用翰林者五人,特用监察御史者三人,先生都荣列其中。其他人也特别授予了各部职务,大概是当时灾荒日益严重和厄运频繁,圣上励精图治,也想得到有杰出才能的人来挽救当时的艰困局面,故不拘一格提拔重用这些人,他们顷刻间云蒸霞蔚般聚集提拔到了朝庭。先生刚入仕就受到了皇帝特别的重用,跻身于侍从文官之列,这是有科举考试制度例典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不久就以巡盐御史身份巡查吴浙盐务,以清廉谨慎而闻名。
      后来又接受命令巡查青州。不幸闯贼此时攻陷京城,为国殉难的刚直大臣很多,皇帝也殉社稷,这时正是明崇正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同时跟随皇帝而捐躯者文臣有二十人,我县吴忠节公岿然位列其中。先生也准备自溢殉国,被闯贼巡逻的兵用布条绑住抓走,备受刑罚毒打。有的人怀疑吴忠节死在当日天,而先生之死稍晚,好像无法与他相比。难道不知张令公在城溃之日就战死,许远独自归顺,在数十日之后才死亡,当时议论这件事的人们看法各不相同,韩退之骂议论的人是在帮助乱贼,而为他们攻击许远,因此特别将张巡、许远合在一起树传。先生与吴忠节现在也是这样,怎么还会有高低轻重之分呢?
      本朝大司寇新城王阮亭先生在《池北偶谈》记载了庚辰制科特御史三人,公与某两人坚守节操不愧主,得知现在《明史》正本也马上要颁布了,而且垣登公的名字赫然在为国事而死的人之中。都说福王时建旌忠祠于都城,正祀者祀文臣自范景文以下暨吴节二十人,附祀者祀御史冯垣登、郑逢兰、谢于萱、邹逢吉同时拷死者四人,公赠太仆寺少卿,谥忠节,皇帝对他们进行了追悼、安葬的仪式和活动。唉呀!是非于百世年间就定下了,忠魂不也心安了吗?
      自从宋代分出新昌县治以来,芳名列于正史者有:雷枢密、袁都督、邹少司马、吴忠节、陈刚长和先生仅六人。
      我和先生虽然不是同里同时,经常从家里往来县治,必定要经过先生故里板桥村,那掩藏在碧树林中荒废的房子,俯仰之间仍会留恋地回顾,总会感觉到难以胜情。
       今年秋天,先生家族中的贤者长辈等有重修族谱的举动,大家要求我为他的事迹立传,流芳百世。我想国家史志已经记载了他的事迹永垂青史,阮亭先生又把本朝关于他的文献都已搜集齐全,赞扬先生为千古不朽之人,先生已不仅仅是我们乡里的荣耀呀!

       现在正是公道申张,忠烈之后扬眉吐气,盐山增色,耶水生光之时。因此非常乐于为他撰写传记纪念其平生,也以此表达我对先生忠烈的响往之情,并深切地期望后来者能学习继承他的这种精神。先生的坟墓应当像孔子的一样,在旁边树立起高大的石碑,上面大书:赠太仆少卿忠节冯公薇圃先生。墓道上要作兴无特殊情况要下马,道路旁要严厉禁止采伐,要约定成俗,这对于人心风俗的形成关系重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我写此文的期望所在呀!
     赐进士第候选文林郎知县事梓里后学姚芳远      拜撰

     皇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岁在庚子仲冬月      吉旦

        《侍 御 冯 忠 节 公 传》

                                   ——冯垣登传记之二

    先生讳垣登,字中星,薇圃其号也。冯氏自宋进士常公官筠阳,家新昌蕉溪,为冯姓始祖。历传至镜公,居乡多厚德。有里长邹某遗官银一百五十两于途,镜公拾得,守途以待,邹某至县诬其同行者,诉于县。镜公闻之,吉所拾遗金走白庭下,县令熊纪大加敬礼,以“还金种德”四字旌其门。
      镜公徙居县治学官之阳,为先生高祖也。
      曾祖仁章公隐居不仕。
      祖士元公以明经司训靖安,升河南周府教授,所著有《测史剩语》,行世议论笔力足,与古人相颉颃。
      父兆祺公,天启辛酉举于乡,历任至巩昌守,以清勤著其莅任巩昌也。值暯寇窃发,民多菜色,公捐俸散给,全活甚众。既而寇陷西安,所至胁从。公练兵守御数月,食尽力不能继,竟以身殉。
      先生而颖异过人,负至性,谈忠孝事即色舞神飞,有担当世宙之志。崇祯丙子举于乡,庚辰捷南官,三月十五日廷试,是日上御小辇至平台,徧谕须用心作文字,作得好还要召对。阅二日,召对于文华殿,三百人齐集,传宣召对者仅四十人,奏称旨者二十五人,先生与焉,胪传后授二甲进士,特用翰林院简讨五人:孙公一脉、姚公宗衡、赵公王森、刘公瑄严,公似祖;特用给事中五人:周公正儒、李公如壁、胡公周霜、宣公国柱、黄公云师;特用监察御史:五人陈公羽白、陈公纯德、魏公景琦、吴公邦臣、其一则先生也;馀用各部主事。
       时壮烈,帝励精图治,思得奇才以济时艰,故不拘常格特旨超用。先生甫释褐即豸冠绣服,受特达之知,上疏日:“臣草茅下士,幸叨一第,十年诵读,窃幸荩献有日。不期临轩召对而赐清问谫陋,如臣遂拔言班,此诚圣朝旷典,小臣不世奇逢也,非分之获,有怀冰渊。兹当初入班联,諠切献纳臣伏思维,年来内忧外患,可谓多艰。诸凡恤士勤民每厪宵旰,至于博採群策保民,四字一书责令刊布奉行,睿谟所在,夐只千古,新进小臣何能仰赞万一,
      夫莫赞一词而袛惟颂圣称治谀矣。且臣等生平愤发各有期许,当能畅所欲吐,然或剿袭条陈,漫言常试,以几幸海茹欺矣,欺且谀,则臣何敢?臣清夜永言,御史言责名日:执法夫既任执法之官以为官,尤当体求言之念以为念。今承积驰之后振以明作,倘内外诸臣不能悉心仰体,安能尽破积习力图维新?如在外者膺封疆之任,直须以死封疆为奠封疆之实,宁有赤心敌忾,合志图艰,而劳勚弗达于上者云云。”其精白自矢之忱已洋溢于楮墨间矣,旋奉命巡视中城,陈时务便宜之疏。
  巡盐两浙,劾侫佛灭蝗之诞,剔弊厘奸,所至畏服。秩满回京,复有巡青州之命。而都城失守,时明崇正甲申三月十九日也。先生闻变抚膺大恸,草绝命词以自诀,结带就缢,逻贼掩至,拥见贼师,诱以官,胁以威,俱不屈,骂不绝,口赋矢志诗,有取义成仁、标骨鲠裂眦髫见天真之句,毒刑拷掠三日,夕而命绝,年才四十耳,向使遭际昇平得竟所学,其经纶事业必有大过人者。不幸数当阳九,一死报国。先生之志遂,而先生之遇亦悲矣。
      恭逢大清御宇,圣人首出,扫荡流氛,奠安海内四方,万国就日瞻云。顺治十二年查辨明季死难诸臣,先生荷蒙恩旨,赠大仆寺少卿,赐谥“忠节”,殊恩异数,隆天重地,显忠遂良之典超千古矣!忠义之气久而必伸,方先生之骂贼殒身也,岂能料异日荣施若此哉!特以分当一死故,甘之如饴耳!考明了殉国难者,自范公景文以下二十馀人,吾邑吴庄介公甘来与焉。先生此惨遭贼毒,抗节捐生何其烈也!青与先生同居里,素响往先生精忠大节,
      徵文考献而备纪其实,他日载之邑秉以为里光,后起者宜如何观感也。

                      皇清嘉庆十八年仲秋月中汗之       吉日

                             举人任府县教授里人蔡青      拜撰

          《侍 御 冯 忠 节 公 传》注 释

      先生讳垣登,字中星,薇圃是他的号。宜丰县冯氏始自北宋元祐癸酉年(公元1093年)冯常举进士后入仕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市),后因仰慕东晋陶渊明,将家安置在渊明故里新昌蕉溪(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冯常(经正公)也成为了宜丰县冯姓始祖。

       自此一代代传到了镜公时,镜公居住在乡里喜欢积德行善,曾经有里长邹某遗失官银一百五十两在路途上,恰好镜公拾到,守在路途上等人来认领,但邹某找不到银两,到县里诬陷和他同行的人偷了,并且告到了县衙。镜公听到后,拿着他所拾遗金走白庭下,县令熊纪对此大加敬礼,以“还金种德”四字旌表于他家大门上。镜公后来搬迁到新昌县治学官(学校的房舍)的北边居住,这是先生的高祖。

曾祖仁章公隐居在家不仕。

      祖父士元公因通晓经术做了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县学教谕,后升至河南周府教授,他所著《测史剩语》,行世议论笔力足,与古人不相上下。
      父兆祺公,天启辛酉年(公元1621年)乡试考中举人,历任至巩昌(今陕西省巩昌)知府,以清廉勤勉出名于历任巩昌知府。时值陕西盗匪(明末农民起义)到处发生,而因为饥荒饥民很多,兆祺公把他俸禄捐出来赈灾,救活了许多人。不久盗匪攻陷了西安,所到之处胁从者甚多。兆祺公积极训练丁勇,防守了几个月,最终粮尽力竭难以为继,以身殉国。
      先生才能出众,品性卓绝,谈起历史上的忠孝事迹即色舞神飞,慷慨激昂,有治国安邦的大志。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乡试考中举人,庚辰年(公元1640年)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考中进士。三月十五日廷试,这一天皇帝御小辇至平台,普遍晓喻须用心作文字,作得好还要召见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阅卷二天后,召对于文华殿,三百人齐集,传宣召对者仅有四十人,回答能与圣意相符合者仅二十五人而已,先生都非常地荣幸名列其中。皇帝诏旨发榜传告二甲进士,特用翰林院简讨五人:孙公一脉、姚公宗衡、赵公森、刘公瑄严,公似祖;特用给事中五人:周公正儒、李公如壁、胡公周霜、宣公国柱、黄公云师;特用监察御史五人:陈公羽白、陈公纯德、魏公景琦、吴公邦臣、其一则先生也;其余都任用为各部主事。
      先生当时勇敢而有气节,而圣上也励精图治,想得到有杰出才能的人来挽救当时的艰困局面,因此不拘常格特别下旨重用。先生刚入仕就受到了圣上特别的重用,就向圣上进呈奏章道:“臣只是一介草民,期望有朝一日能科举应试中选,将十年寒窗读的知识才干充分发挥,没想到皇上能在前殿详细询问臣的浅陋之见,如果臣的建议能被采纳,这不仅是圣朝旷世恩典,也是小臣不世奇逢,这本非臣的恩遇,让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想当初在朝庭上,大臣们争先恐后的献上各种不同对策,但一年来内忧外患,时局更加艰难。像这些恤士勤民勤于政务的事情,以及博採群策保民,四字一书责令刊布奉行等等,都是皇上的高瞻远瞩的谋略,新进小臣何能仰赞万一。而不置一语只会称颂圣上那就是阿谀奉承了。而臣下生平发愤图强就是期望能为国家朝廷贡献所学,当然期望能畅所欲言,如果人云亦云、不假思索提出建议,不要说去尝试,那已经是令人不可容忍的欺君了,欺君又阿谀奉承,这叫臣下如何敢当?臣下在深夜反复思考着做为御史进言劝谏的责任,应该是:执法的在于明确他的官责所在,尤其是不能忘记他为官的初心。今天最重要的是破除旧习,改革维新,如果朝庭内外大臣们不能全心体察上情,怎么能够竭尽全力去破除积习力图维新?如在外者担当了封疆大吏,必须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来报效国家,哪有忠心抗敌,同心挽救艰困时局的人,他的劳苦功高不能为圣上所知呢?”他那精忠报国的热忱洋溢在笔墨纸之间,不久就奉命巡视中城,陈时务便宜之疏。
  做巡盐御史巡查两浙盐务,弹劾了当时侫佛灭蝗的荒诞做法。同时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所到之处都比较敬服。任期届满回到京城,又有了巡查青州的命令。而此时京城失守,这时正是明崇正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先生听到消息后拍着胸脯痛哭不已,匆忙间写下绝命词准备自尽殉国,结带准备自缢,巡逻的贼兵悄然而至,簇拥着去见贼师,诱以官,胁以威,俱不屈,骂不绝,口赋矢志诗,有取义成仁、标骨鲠裂眦髫见天真之句,毒刑拷掠三天,到傍晚而命绝,殁年才四十多岁。假若先生在太平时能得赏识提拔施展才能,其治理国家大事的抱负与才干一定会大过很多人。不幸英年以死报国,先生报国之志实现了,但先生的遭遇却很惨烈,令人悲痛欲绝。
       恭逢大清一统天下,圣人首出,扫荡平定了贼寇之乱,安定了天下,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查辨明朝死难诸臣,承蒙皇帝恩典,为先生“赠大仆寺少卿”,赐谥“忠节”,蒙受皇帝特殊的恩宠礼遇,隆天重地,表扬忠诚之士举荐贤良之士的恩典超越千古啊!忠义之气久而必伸,当先生痛骂贼寇牺牲时,怎么能想到有朝一日的恩荣有这么大呢!按照职分为国家而死,也是心甘情愿呀!考证查明了殉国难者,自范公景文以下有二十余人,我县吴庄介公甘心情愿与先生共赴国难。先生此惨遭贼毒,坚守节操舍弃生命壮烈牺牲!我与先生共居乡里,一向仰慕先生的精忠大节,通过征文考献把先生事迹写下来,以后再记载到县志作为我乡的荣耀,让后来者可以了解和知道他的事迹与精神!

  皇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仲秋月中汗之       吉日

                                     举人任府县教授里人蔡青       拜撰

山高水清,忠节公精神永存!

  ——《明 故 侍 御 薇 圃 冯 公 墓 誌 铭》

 曩余偕冯君寿朋上计①春官②两见,落寿朋语余邸次,曰:“吾年己登艾,竟艰一第,安能久事公车,家稚子颇不数景升儿,当归教之。王晋公植槐数语终当验尔。“比归里,余过寿朋,以其子出揖,即薇圃也。公时方弱冠,丰神岸然,及与语,疏豁夷宕中殊有沉教之致,余心异之,以为此君不独当贵显,亦当有智行过人者。未几补博士弟子,且举于乡。再逾岁,登礼部射策③高第④。寻以召对,骤陟⑤御史台,敭历⑥中外,数载竟被国难,不屈死,盖寿之所以受量。其子与余之深相期重薇圃者,若持券焉旅榇舁自燕卜吉田,将葬冯生,持公日历请曰:“知先人者无逾翁,愿得一言予念,先刺史滥与公大考共时名,尤称莫逆。今四世通家矣,虽弗文也,犹将乐道之按”。
      公讳垣登,字中星,薇圃其别号也。
      鼻系自信州传至经正,以倅筠,家宜丰。
      祖镜徒居学阳,数传而生士元,是为公之大考。士元腹笥⑦百代,踔逸一时,振铎⑧靖安,迁安六,今故老所津津称说凤城,凤城先生是也。
      元之仲子曰兆祺公,是为寿朋氏,登辛酉贤书,积秩官二千石,守天水郡所在,宦辙著声。兆祺生公,公成童,时读凤城所著《测史》,编发书叹曰:“先大父准经史,为经济通儒,而位不配材,竟老寒毡,天道蓄浅,酌彼注此,吾知勉矣!”
      公读书渔猎,自喜求观大意,学究穷年,沾沾作蛀痴不能了者,公直篝灯数,晨夕了之。有时束书不观,与二三知己声律唱酬,逍遥高寄。而文品日隽,殆所称天授,非人力者乎!
庚辰成进士,临轩召对以次及公,公膝且前,距天颜咫尺,而神色矜?,慷慨敷陈,上为色霁,御署奏对,明爽特擢御史,盖异数也。
      初受事中城,继视鹾两浙,陛辞之日,疏纠督师杨嗣昌,时嗣昌权倾中外,公且劾其《楞严》灭蝗诸状,至目为妖妄谀佞,一时台省相为咋舌。
      两浙盐政日坏,商灶疲困,课额日亏,公为条置事宜若干欤,官民称便然,公之手口坐是日瘠矣。浙苦旱潦,析骸炊赂,流移载道,公竭诚祷救,捐赀煮赈,躬亲慰劳,视厂当糜无墟日,道有储弗任扶者,命医调治,于是属部吏民义好施,恐后诸措置悉仿富郑。公青州之法行之,又磷坏闭籴,客取绝流,而浙之乞籴他郡,趾相错橆返棹,公为走尺符于楚吴沿江诸熟地,谕以情法俾勿遏,否则以白简从,于是米艘日夜啣进,所全活殁数十万户。
       瓜期将及,天子廉其状,勅兼摄巡方,曰:“此茕茕者方幸得所,天毋遽夺之也。”公为首饬墨吏清狱除苛,尤严海防江哨清窝急浦。诸凡可为民请命者,宵旦营之。又公饮冰视事雅,不欲居赫赫名与人外,夷而中介人不敢干以私,有说客裹粮数千里望幸,而卒垂索归者。戴子某曾为予言冯君善逐客,予笑曰:“夫游人者予知之,盖将操逐民之具而来者,使君爱民矣,焉得不逐客,雇有持斧⑨行部⑩诡法而私谀人者哉!”
     癸未还朝,载命巡青。时畿辅动,戚中贵方,泽吻食人,楔持有司不得伸三尺,闻公至,辄避?,相戒,是故撩虎督师不避权贵者也。公之报课疏曰:“臣龟勉岁余,但持清慎勤三字上报特达之知。”他何计焉?盖公之自盟固如此。
      甲申之变⑪,予里以死事著者,则有吴忠节公与公,而两先是数日前,有寇窥长安之息都,人方耽怡堂,公独与吴公蒿目夏两相约,曰:“事不可为矣,我辈义与此贼分天因。“相对沾巾,各散去。是夜公草数行付侍儿,曰:“如不讳,当归此纸语儿。”又数日,贼骑果大至,攻城急,城破,贼走数千骑大索诸卿士于私署。公闻难投缳,家人以私爱夺,继走匿萧寺投缳,为贼逻至,贼急解其缳欲生之,曰:“主者将官尔!”公叱曰:“咄嗟!吾岂向若辈求活者耶!”贼解再四,公骂益力,贼怒披其颊,窘创益酷,五刑备受,越三昼夜而气绝也。
      悲夫!悲夫!昔文山公⑫被执,留虏庭⑬者五年,虏当礼事之,虽骈首柴市⑭,犹从容以就等死耳。而公之煅炼毒荼,行道闻之,未当不捬心而憎悼也。
      按公绝笔,云:有尽者易朽之身,无尽者浩然之气!务杀身以成仁,唯舍生而取义。行之此日,无惭质之,万世无愧。然则谓公为慷慨就义可为,从容就义亦可矣。公生万历乙己年五月二十日未时,殉国难于崇正甲申三月二十一辰时,乙酉年赠太仆寺少卿,谥忠烈。
      配孺人罗氏,为邑庠生罗应祥长女。公考讳兆棋,任鞏昌时,亦以贼猝至,力不能支,为士民扶掖出避,不辱贼而殁。祖母恭人陈氏,为城南陈淑思长女。男一际铉,邑廪生,娶吴氏,为明经吴家仪第三女,礼部尚书郎吴公讳泰来之孙女也。女一适郡庠生熊键夫。公葬祖居板桥乌鸦泊地,枕午趾子。
      是为铭,铭日:“聆音知风,酌水知泉。推嘉禾于昔本,ト令德于闻贤。松之液阴为苓兮阳为珀,公之祥父缵祖兮孙迈迹豸繡棱棱。血化碧吹,为长虹互天赤凤。山高兮凫水清,灵魄永藏以分,藏以睪!

                              眷弟漆园顿首     拜撰

①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②礼部的别称 ③指应试 ④常指科举中式 ⑤晋升,进用
⑥仕宦所经历 ⑦腹中所记之书籍和所有的学问为“腹笥”
 ⑧谓从事教职。
⑨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⑩行部:巡行所视察的地方
⑪甲申之变是指公元1644年前后,大明王朝国内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与长城外清军侵略,等一系列事变称之为之变。因事件发生在1644年为甲申年,故称为"之变"。
⑫文山公,即文天祥。
⑬虏庭: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⑭柴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

     《明故侍御薇圃冯公墓誌铭 》注释

     从前我曾经和冯君寿朋两次一起到礼部去呈报地方治理状况文书,因许久未见,留下寿朋到我府中闲话家常,他说:“我年近不惑,好不容易科举及第,在官府当差时间也差不多了,家中小儿子资质不亚于景升,应当回去好好教他,王晋公植槐说过的几句话终会应验。”归乡后我经过他家时,寿朋让他的儿子出来致礼,那就是薇圃。他当时二十左右的年纪,风貌神情严正傲然。等到与他说话,感觉到他性格开朗胸襟开阔又不失沉稳有教养,我当时就觉得他非比寻常,认为他今后不仅会身居高位显扬于世,还会智行过人。没过多久补为博士弟子,并且在乡试考中举人。再过了一年,在礼部应试科举中式。圣上找来召对,召对很合圣意,一下子就晋升进用为御史台。仕宦晋升之快中外少有,想不开几年以后竟遭受国难,不屈而死。应当命中注定有此劫难。
      他的儿子和我非常看重薇圃,拿着他的遗言,带着他的棺柩,自燕出发寻找风水宝地,马上要安葬冯先生,其子拿着他的生辰八字来找我,说:“没有人比您更理解先父,期望您能写一篇墓志铭以纪念他,先刺史与您在大考时都名声远播,是特别的莫逆之交。现在我们四代世交,虽然没有什么文字说明,但我们会一直乐于此道。”
      公讳垣登,字中星,薇圃是他的别号。
      鼻祖是从信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来,传至经正公,到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市)入仕,才开始把家定居于宜丰。
高祖镜公后来迁徒到县治学阳(教舍),数代传而生士元,是为公之祖父。
      士元腹有诗华,超越一时,到靖安从事教职,迁安六,就是现在故老津津乐道的凤城,所以世称凤城先生。
士元的二儿子兆祺公,即是寿朋,在辛酉年科举考试中式,累积升职到二千石的级别,守天水郡所在,为官经历声名显著。兆祺生先生,先生少有神童之称,那时就读凤城所著《测史》,编辑后写文章感叹说:“先祖父通晓经史,是一位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怀才不遇,竟然老于贫贱,天道轮回,取长补短,我知道要自勉了。”先生读书涉猎广泛,自喜求观大意,学究穷年,痴迷其中不能自拔,早起晚睡苦读不辍。
      有时放下书本,则与二三知己声律唱和,悠闲自在志怀高远。而文章愈加文采斐然,这是天生异禀,非人力所能为!
庚辰年(公元1640年)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考中进士。临轩召对临到先生,先生膝跪向前,距离皇帝只有咫尺之遥,但先生神色庄重一点也不拘谨,慷慨激昂有条不理地阵述自己的主张,圣上的神色也为之缓和,御署奏对后,明晰清楚地特别提拔任用为御史,这是非常特殊的礼遇。
      刚刚开始的时候受命管理中城事宜,不久巡盐两浙,上殿辞别皇帝的时候,上疏弹劾督师杨嗣昌,当时嗣昌权倾中外,先生就不畏权势弹劾他侫佛灭蝗,痛阵其方法之荒诞,一时台省间都为之咋舌不已。
       当时两浙盐政日益腐败,盐商负担沉重,政府所得赋税的数额也越来越少,先生迅速采取了若干措施,官府和民间就充裕起来了,可先生却日渐消瘦。江浙多水涝干旱,一旦灾害来临,灾民就会流离失所,尸骨露于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先生竭尽全力进行救灾,捐资开设粥厂赈灾,并且亲自到灾区去巡视慰问,看看粥厂是否每日开放,路途之中有否饥民倒毙,命令医生对饥民进行调治,于是属部吏民纷纷站出来乐善好施,争先恐后筹措物资效仿富郑公来赈灾。
     沿用先生在青州的成功经验,禁止灾区卖米出去,不断从周边郡县大量买进大米,同时对楚吴沿江粮食即将成熟地区作好标记,谕之以情理法规,督促官员加强管理检查勿使流失,于是运米船只日夜不停地将米运进来,因而保全了数十万户老百姓的生命。
       任期将至,天子认为他清廉能干,命令他兼摄巡察四方,说:“这个孤独而品行端正的人已经恰如其分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上天再也不能夺走他了。”先生一上任务就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污吏,减少苛捐杂税,对于海防江哨腐败更是追究到底。凡是哪些能为民请命的事,日夜不停地去做。先生受命从政为国忧民,而为人又正直,也期望有好的政绩留下不落于人,因而中介人不敢私下找他说情,曾有说客带着粮食资财从远方来,期望侥幸说动他,最终还是空手失望而回。戴子某曾对我说冯君善于拒绝别人,我笑着说:“那些去游说的人我知道,都是挟私利而来,使君这样爱民如子,怎么会不逐客呢,哪有御史去巡查地方而循私枉法的呀!”
       癸未年(公元1643年)回到朝廷,又命令去巡查青州。当时京城及附近局势已经动荡不安,而皇亲国戚权贵们一样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无法无天,官府对他们也莫奈其何,听说先生回京了,都躲起来不敢横生事非,这是因为先生办案监军铁面无情无惧权贵豪门的缘故。先生曾经在上报有关赋税的奏折里说过:“臣这一年来不断努力做事,只是秉承清廉谨慎勤勉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呀。”谁说他有什么好策略呢?只不过是他不忘初心而已。
         甲申之变,我县殉国难者而出名的,就有吴忠节公与先生二人,而两位先生在数日前,也就是在贼寇搔扰京城时,还在家中一起谈论时政,先生与吴公谈到当前艰困时局时两下相约道:“事已不可为,但我们绝不会审时度势与贼寇同流合污!”相对呜咽哭湿了头巾,后各自散去。当天夜里先生草书了一封绝命词给家僮,说:“如果我遭遇不测,你要拿此绝命词告诉我儿子。”又过了几天,贼寇骑兵果然大量赶到,攻城急,城破,贼寇士兵扣押了很多文臣武将到私署之中。先生听说事变后自缢,家人因私爱不忍把他抢救下来,后来藏匿在萧寺时再次自缢,此时贼寇巡逻士兵赶到,贼寇急忙解开绳子救下他,对他说:“我们的主人要任用你做官!”先生大声呵斥道:“唉呀!我怎么会向汝等贼寇乞求活命呢!”贼寇士兵多次解开,先生斥骂益加用力,贼寇发怒,猛地拷打他的脸颊等地方,打得很厉害,各种残酷的刑罚都用上了,而先生犹不屈服,严刑拷打三天三夜气绝身亡。
     伤心哀痛呀!伤心哀痛呀!以前文天祥文山公被逮捕,留在虏庭有五年,虏朝对他也以礼相待,后被押解至柴市从容就义。而先生受酷刑拷打之残忍,行道之人听说后,没有不抚胸难过痛恨这种残暴行为的。
     依照先生绝笔书所说:“能摧毁的是人的肉身,永远摧毁的不了的是人的浩然之气!我今天务必杀身以成仁,只有舍生取义于今日,才无愧于我的本性,青史永存!”所以说先生慷慨就义可以,从容就义也行。先生生于万历乙巳年(公元1605年)五月二十日未时,殉国难于崇正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一辰时,乙酉年(公元1655年)赠大仆寺少卿,谥号忠烈。
     配孺人罗氏,为邑庠生罗应祥长女。公考讳兆棋,任巩昌知府时,也是因为贼寇忽然攻杀过来,力不能支,为了能让士民搀扶出城避难,不被贼寇侮辱而死。祖母恭人陈氏,为城南陈淑思长女。男一际铉,邑廪生,娶吴氏,为明经吴家仪第三女,礼部尚书郎吴公讳泰来之孙女也。女一适郡庠生熊键夫。公葬祖居板桥乌鸦泊地,枕午趾子。
     这就是我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铭道:“聆音知风,酌水知泉。推嘉禾于昔本,ト令德于闻贤。松之液阴为苓兮阳为珀,公之祥父缵祖兮孙迈迹豸繡棱棱。血化碧吹,为长虹互天赤凤。山高兮凫水清,灵魄永藏以分,藏以睪!
                                   眷弟漆园顿首    拜撰


从忠节公留下的廷对与上疏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殚精竭虑,忧国忧民的忠烈之士,真正做到了坚贞不屈、 一身正气,高风亮节,死而后已!

    《垣 登 公 廷 对 策》

     自昔成周①之世天保②,以上治内采薇③,以下治外诚言内外一心文武合志。今治内之官,诸司守令而己使为。有司者能以钦颂四事一书实实做去,则根本固而腹心无虞矣。治外之官边镇将帅而己使为,武臣者戮力捐躯灭此朝食④,不以掳匹马不入为功,而以斩将搴旗为功,则藩篱固而堂奥⑤无伤矣。伏愿建自心之钟鼓变满朝之旌旗,贱虚名而尊实效,薄浮议⑥而责成功,此今日事事皆然,不特灭奴而已也。臣谨对。

   《垣 登 公 廷 对 策》注 释

     自从以前周公辅佐成王兴盛之后天下安定,原因就在于以上治内要接受臣下进谏追求仁德,以下治外则真诚做到内外一心文武同心同德。现在管理内部的官员,让他们遵守法令尽职尽责地去做事,各级官员都能按皇上赞颂的四事一书实实在在去做,则国家根本巩固国内就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了。管理好外部边镇将帅让他们努力做事,武将者要众志成城抱有必死杀敌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不以夺取匹马不入为功,而应以斩杀敌人将领拔取敌方旗帜为功,则边疆巩固而朝廷不会受到损害了。唯愿大家都能精忠报国,轻虚名而重视实效,少谈没有根据的议论而多做有成效的事情,今天的事情都是这样的道理,不只是攻灭外奴是这样。
①借指周公辅成王的兴盛时代。
②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
③指亡国;求仁德。臣谨对。臣谨对。
④朝食:吃早饭。 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⑤深处。喻指朝廷、禁中。   
⑥没有根据的议论。

《又  莅  官  矢  志  疏》

     奏为微臣遭遇非常,感激靡极,敬陈谢悃,以矢愚忠事。臣草茅下幸叨一第,十年诵读窃幸荩献,有日不期临轩召对,进诸士而赐清问谫,劣如臣遂拨言班,。此诚熙朝盛典,小臣不世奇逢也。非兮之获,有怀冰鑑。当初入班联谊切献,纳臣伏思维,年来内寇外虏可谓多艰,诸凡恤士勤民每厪宵旰,至于博采群策、保民四事一书责令刊布奉行,睿谟所在,夐只千古,迩者美政叠颂,风返霖沛,史不胜书,新进小臣纵竭愚虑,何能仰赞万一。夫莫賛一词而惟颂圣称治以自効,虫吟谀矣。且以臣等南离奥渫,生平愤发,各有期许。率本色而绝瞻仰当能畅所欲吐,然或巢袭条陈,漫言常试,以几幸海如欺矣,谀且欺,臣则何敢?臣清夜永言御史言责,名曰:“执法夫既任执法之官以为官,尤当体求言之念以为念。”臣居恒伏读圣祖垂谕,群臣立教万世,曰:“君臣同体惟一德一心,则庶民万事鲜有不康。”又曰:“大小尽职惟为与食称则尽心,国家安有废事”。今承积驰之后振以明作,宵衣旰食,求贤纳谏,虽尧竟舜业曾不过是。倘内外诸臣不尽心仰体,安能破尽积习共图维新?如在外者,封疆之任直须以死封为奠封疆之实,讵有赤心敌忾,合志图艰,而勚弗达于上者。在内者司民社之寄,亦须以安社稷为悦君心之本。讵有设身利害之中,绝意身名之计而犹同井而异扰,锄同舟而分胡越者?臣亦惟是,仰切同体之恩,俯求食称之谊。风夜匪懈以求免于谀与欺,无负此言,与法之二责而已。谨因初莅,恭承积悃,臣曷胜怕,恐待命之至!

   《又 用 文 通 变 硫》

    奏为圣衷焦劳已极。边事缓急需才,谨陈文武通变之宜,以求安攘必胜之略事。
    臣观逆奴难念年所矣,文吏不能守,武将不能战,徒烦至尊独忧边事,迄无己时日者。清问屡颁,惟是灭奴孳孳凡在臣工,岂真人鲜血性,法难鼓励?
      臣草野疏,愚不知计所自效。窃谓鼓励之法,莫如变通铨规,必欲责守,当变通用文之法;必欲责战,当变通用武之法。
      臣伏覩圣谟,修练储备四事考成,所以策守者详且尽矣。然此四事行之腹裹稍易,行之边方实难,非真具才力实著成效者,弗能胜任愉快。

       今选部一命之吏,初用签除,继乃用衡鑑大都,各以其人地之宜,功令之合法未常不公,然于其之人之才具成效,则未可逆覩也。事体室碍,莫此为甚。今策铨政者,无不言择人授职乃烦苦之地,人望而多畏规避之涂。人习之愈巧,欲观四事之效于边方,莫若使天下之贤者皆萃于边。宜就调繁一款为变通法,盖昔之名为调繁者,实多避冷就毡,避危就安而己。不知今日之繁,孰过边方用兵之地,需才便急合无勅部,酌议直将调繁改为调边移咨,各该抚按所属。有司俸及一年上下,才望实优劳绩。己著他日可备考选者,按季荐调十人之内,进士居其五,举贡居其三,换授保举及佐领之贤者居其二,均平推荐,毋许意为低昂。其督抚道府,灼有所知,不问亲疏在任在籍,许令各自题荐一二,不在此限。如是,则边多贤才,人鲜避就而事有成绩矣。抑臣更有请者,人虽甚有才,未有舍甘就苦舍易就难,不则其中有所为也。是在以功名之门为鼓舞之术请旬,今凡从腹调边者,即与准作正荐二次,仍用边例考满优加,或于改调之日,先与加升俸级,其原降有罚者,即与谫除开復,比及考选,除依节年灭俸事例外,另立分数。腹裹四人,边方六人,如遇推升,仍炤吏兵司属例。使人皆知腹裹之藏拙,固不如边方之速化。则豪杰之士,必将尽出其所怀来以报特达之遇,何忧乎狡虏?何患乎乏才?臣书生愚计,不知有当飞虫万一否?伏冀裁择施行,其变通用武一节,字恐踰额,恭具另本。臣曷胜悚慄侍命之至。

    《又 用 武 通 变 疏》

    奏为圣衷焦劳已极。边事缓急需才,谨陈文武通变之宜,以求安攘必胜之略事。
    臣伏处茅檐,观今日之于诸将矜恤优崇尽诚尽义,赏功叙劳无少吝情。而武人顽钝不灵,相率通逗玩,毋有战意,及至事后论罚,恒恃戴罪立功一款以为护身之符。
    臣愚鰓鰓过虑,万一天未厌祸,奴再逞而将再怯,再无功而再自赎疆场之事,尚忍言哉?诚欲实收诸将之力,请即就戴罪立功之例稍为变通:虏至当以杀为功,虏未至当以治兵为功。计自去年虏遁,以至今日一年余矣。苟其人果欲立功自赎者,必将训士练卒,抹马厉兵,思得一当逆奴以雪前耻。倘或其人玩日愒月,治军无法, 金钱徒糜,练习无闻,此适足以长其骄悍而己,焉望其出一生于万死以报浩荡之赐乎?

    今贫藜戴砲,虏己在门庭矣。不于此时严申而明饬之,更待何时?伏乞勅下,部议移咨。沿边督抚各就所制,大小将领自加甄别。稽其治兵方略,以及近奉抽练裁练等项事宜,果否技击,果否超距,有无虚恢,有无假冒。详察实绩以定功罪,务使诸将戴罪之恩不可以倖邀立功之罪,不可以常试,庶几人心其一振乎?抑臣更有请者,方今虽苦乏将,然千里老于伏枥照乘混于鱼目;求士于今,非广其途以招之,破其格以树之,未有能得其半臂而资之一面者。今督抚诸臣,身在行间又皆饱历风霜,非旦夕共事阴两将伯者,比所属将才自应延访有素。惟望自今降谕,使之因事荐举,破格拔用,一番异旧之恩,必有收人于牝牡骊黄之外者。诚使无能庸辈不致豢养于戴罪之中,而才有可用者,知踊跃于立功之会,封疆幸甚!天下幸甚!臣识暗陋,伏愿裁择施行!

   《又 弭 灾 防 乱 疏》 

    题为弭灾,以正防乱。在萌谨效刍陈仰,祈葑采事。

    臣新进暗儒,遭恩置言路,鲜所报塞。復蒙差臣督盐两浙,闻命饮冰。今当星夙南行,以仰佐边,储于夙万一。然去天亦渐远矣,狗马依依,愿尽一言而往。
    臣闻制治必者,必于未乱消患者,贵乎未然事机之来,必有其渐势使然也。我国家崇先圣之言,严左道之禁,长久治安,忆万斯年。
    今岁入春以来,早魃霾风,告变不一。乃蒙齐居虔祷不崇朝而大风返旆霖雨沾足。由此观之,天人感应于影响,岂必俟六事之责,片言之退而后然哉?日来都门相传,督师辅臣杨昌祈年一疏内有华严灭蝗之说,共相疑曰:“果尔则年可无,祈寇可无患。但庄持一卷经,即胜于大田十千,贤于数十万众也。岂不神与。”臣愚以谓督师,身任天下之重,心切水火之救,奴氛未靖即期灭寇自赎,逆献未歼即矢荡平以报。今积劳在封疆,崇功在特简。即前图奴一疏计虑周详,臣心方服其忠。岂敢议之为僻!虽说梦说佛总属忧国民,遇灾怀惧,百端思救。臣方深谅其诚购,岂敢议之为诞?独其义则不可为训耳!且夫时两降蝗虫死政,积精积神之效必非诵经诵佛之力,乃欲指此偶然之事执为经之道,将毋累忠而晦诚乎?万一有佞佛者出,从而谀之,好乱之徒转相狂惑,将来不知所抵。虽恃圣明在上,万万无此异类。然防微杜渐不可不计之蚤也。
      以臣愚计,宜勅当事诸臣专务洁已奉公以消灾异,戢暴去虐以教残黎,此为修省实政。至于省刑薄敛尤为目前救灾急务今。清獄之旨屡下,蠲恤之诏时闻,不知诸臣有一奉行及此乎?但使治狱能酌量功过,审当情罪应重应轻,必称天下之平。治赋能分别饶瘠,斟酌见带,或用或缓,务恤穷阎之隐,则戾气消而和气至,大有之年拭目可望。岂必事虚空以几太平哉! 

    臣愚率直,伏维鉴察,臣不胜惶恐待命之至!

《际铉公哀请转题补卹忠魂揭》

—— 垣登之子为祖父兆祺、父垣登转题补卹忠魂揭    

    为员父殉难最惨,通国见闻甚确,乞昭公道,以励臣节,以慰忠魂事,伏读明诏,内有殉节诸臣,许其子孙陈情一款;又奉明旨,内有殉难诸臣造漏者,许礼部题明补卹一款;又有就中可昭雪者,许从实奏明一款;又新春旨,所参台员错误有确据的,著新任都御史分别奏压一款。
      员父讳垣登,庚辰二甲进士,蒙旨特授浙江通御史。正色敢言,弹佞佛灭蝗之妄;巡视中城,缉暴除凶;巡盐两浙,饮冰裕课,遇早赈荒,全活万数饥民。屡蒙钦赏,復命回道,再差巡青。适当寇警,沥血条奏三疏未下,此亦员父本等职业也。惟是员父于三月十九日城陷之际,惊传先帝上宾,员父抚膺痛涕,誓以死殉。虽祖老远宦,自父叨乡会后,未常一见祖母,年老在家,寇乱流离,未由一面。员父亦不及顾,濡墨手书“忠孝”二字,又草《绝命词》手笔,现在京省当事远近亲友一展读无不泣下,其志在必死,岂稍有迁回一念哉!遂于书室自缢,气息将绝,突被群贼拥入,解缳救苏,强逼从逆,员父断发发裂形骂不绝口,触贼狠怒,械梏入营,极刑拷掠三历昼夜,誓作厉鬼杀贼,可怜骨碎髓流,随于二十一日气绝命殒。

     家僮冯葵乞债为殓,扶梓南归。蒙临清兵道凌宁暑道任准安总漕由阳州阁部史验给印批,差兵护送,于九月初六日舟泊江东门外,冯葵将员父死难缘由具呈在京阁部、九卿科道等衙门,俱蒙验实,俯准题卹在卷。十月初一日柩至章江,亦蒙院司验明,前刘总宪原疏明載,刑拷不屈国,变录十余种,俱载刑持三日而死,并无污蔑异同之论。迄今见闻己确,乡井、府县、庠衿并乡约里递等众口同词,具呈代为请卹。当未死而誓死有亲笔确据,其求死不得而惨死有台疏及诸刻可凭,其惨死而遗骸南归,有尸棺及沿途印验可据。泣思逆闯肆恶之时,真是主亡与亡之候,闻有不死而甘于辱者矣,亦有虽辱而仍不死者矣,即彼有死无二者,犹或从容就义,自全发肤,孰如员父断肢裂形,颈可断而首不可俯,身可碎而志不可夺。鸣呼痛哉!死者无二,实在杀身成仁之列,而闻者未详,尤恐身死名没之悲。虽事久论定而拥躯者,万不与全躯者同遗臭于千秋,而舍生取义则被杀者应当与自杀者共争光于此日。若云死有先后而分轩轾未闻,文信国谢叠山以此贬节。假使忠魂一日未慰,正是子情一日难安。此员所为痛心烈肠不胜悲鸣者也。抑员更有痛焉,员祖原任巩昌府知府冯兆祺,自蜀而秦十载,离家只带家僮二人,只影边郵,辛苦备历,清风亮节,累见各上台荐章。惟是客冬寇陷西安,伪檄肆移,员祖练兵堵禦,民无叛志。藩郡守令颇多胁降,祖独不屈,相持数月,外援不至,智尽力穷,间关乞援,竟以身殉。今造骨仅归井里,孤魂与日月争光,苦节贞心,岂应草木同腐,虽录节旌忠,不敢出子孙陈乞之口,而抚存恤殁,或可徼天朝浩荡之恩。伏乞当道大人缙绅大宗悬宗鑑而持平,衡採公论以存实录,倘蒙慈鑑,员父忠魂殉身大义,无愧遄题补卹。若俾员祖亦获附诸臣死难之后,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谨揭。

忠节公传记中提到的垣登高祖镜公,为江西省宜丰县石市镇梨树下始祖公,下图是2019年1月15日落成的镜公翁祠。

 诰         敕

《宜丰冯氏家谱》诰敕(第42页):明崇正癸未,历任巡按浙江督理全浙盐课兼海防辖苏、松、常、镇、徽五府、广德一州,江西广信府监察御史垣登:敕赠太仆寺少卿”,“谥忠烈”。“御赐祭葬。萌一子入临。妻罗氏柔贞,诰封大恭人

族谱中记载的颂扬冯氏垣登忠节公的匾额

注:这些匾额族谱上都有记载,但实物已经在历史的洪流中失去其踪,下面这些是编者自行用PPT编撰出来的,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和水平所限,贻笑大方了。
      2018年12月一天,因缘际会,在一栋即将坍塌的老祠堂后面的一个偏门发现了这块匾额,它历经风雨,见证了家族的辉煌与沧桑,上面文字依稀可辨,记载着封建帝王对忠烈的褒扬,查证后它大概是清朝顺治或乾隆年间所立。这可能是宜丰县冯氏所有祠堂目前硕果仅存的一块匾额了。
通过家谱、百度等查证,匾额文字内容确认如下:

清风一道自生芬”——冯氏垣登忠节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无惭质之,万世无愧!也是我们后辈应谨记的家风。

    《 又 殉 难 绝 命 词》

  垣家世受国恩,而垣蒙皇上特简①,更膺②异数③。今即捐躯摩踵⑤,无能报高厚万一耳!但垣家有二白在堂,养生之仪己罄莫于ー日,送死之事实有恨于终天,妻子永诀,家国范然。死亦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等死耳彭祖称寿不闻至今尚存也,偷生者何重视一死而轻视纲常哉?后附小官不敢效文山正气歌,亦附此以明志耳。有尽者易朽之身,无尽者浩然之气。务杀身以成仁,惟舍生而取义行之此日,无惭质之,万世无愧!

      注释:垣家世代蒙受国恩,而垣更蒙受皇上破格选用,这更是接受了非同一般的特殊礼遇。现在即将捐躯以报,也难抵浩荡皇恩之万一呀!但垣家还有二白在堂,赡养之恩非一日能报,就样送死,心中也恨难切,从此妻儿永别,家仇国恨永在心中!人都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等死的话,即使像彭祖长寿也无人知道你的存在,苟且偷生为何只看重死而轻视了人间的伦理纲常呢?后附小官不敢效仿文山正气歌,我留下绝命词来表明我的心志。能摧毁的是人的肉身,永远摧毁的不了的是人的浩然之气。我今天务必杀身以成仁,只有舍生取义于今日,才无愧于我的本性,青史永存!
①特简:皇帝对官吏的破格选用。 接受,承当②膺:接受,承当 。

③异数:特殊的礼遇。

⑤摩踵:古印度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

薇圃翁奉命巡浙时,有乡宦聂公讳慎行赠公诗轴二首至今犹存

《聂公讳慎行赠公诗》二首


豫章夙具栋梁材,九室明堂次第开。

屈轶一摇无佞草,华平三秀有香苔。

前驱甫入蝗先遁,后乘方移鳄亦迴。

更喜补天烦大手,监门图绘近亲裁。


西京又见大冯君,披绣登车自不群。

鸟府铁肝新地望,鸡坛锦样昨悬文。

笏从廷授超夷等,谱自家传有绍闻。

两界山川皆改色,清风一道自生芬。

摘自明朝任山西崞县知县、豫章高安县况讳锷,湛如先生著《二酉齐集》四卷中之《悼痛薇圃翁不屈殉难诗》。


《悼痛薇圃翁不屈殉难诗》


一木难支大夏颠,裂眦断发事堪怜。
 
魂游帝左悬冰月,血溅氛塵艳碧天。

信史祇镌产邸碣,清风明播豫章传。

路旁饶有涯千尺,任得诗家百口联。


八尺长躯御史臣,霜风凛凛直无怜。

只尊圣学醐殊渥,肯负先朝堕贼塵。

取义成仁标骨鲠,裂毗断发见天真。

匪躬到底依然在,苦节谁云不可贞。

国朝顺治四年督提学道张批:冯宦桂史正气凌云,忠魂藻雪被绣行騘,想万里澄清之志,捐躯殉国;由千古忠孝之心,昔于职则风则霜,今在天为星为斗。允宜崇裀祀于贤豪之间,以表忠诚于有位之日者也。俯府行县置主送入,乡贤祠择吉送入,神主用金字红地仍将送入,日期造册申报是实。

“青山处处埋忠骨”,下图中几棵樟树簇拥处就是忠烈埋骨之处 。


后记:明朝崇祯时期,内部腐败不堪,加上遍地旱灾、蝗灾,饿孚满地,老百姓揭竿而起,东北满金又养虎为患,烽火连天。内忧外患之下,崇祯帝也期望励精图治,他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不时召对群臣,忠节公因此脱颖而出,但在时代潮流裹挟之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就如时人所评:向使遭际昇平得竟所学,其经纶事业必有大过人者!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如何,海内共扶正气,神明鉴此血诚!“清风一道自生芬”——冯氏垣登忠节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无惭质之,万世无愧!我冯氏子孙应谨记之。
阅读 14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