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故里,探寻儒家文化”——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中学三孔尼山圣境研学活动

李洁
创建于2023-04-23
阅读 33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3年4月22号和23号两天,定陶区第二实验中学组织八年级师生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孔子故里,探寻儒家文化”的研学实践活动。

  出发前,全体研学队员、班主任在学校举行了研学活动启动仪式,陈主席,刘主任代表学校寄语全体同学:落实“知行合一,行学相长”的理念,赶赴文化圣地,追寻先贤脚步,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春少年,与春光同行,同学们一路欢歌笑语。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东方圣城——曲阜。

拜师仪式

  在孔庙万仞宫墙前,老师和同学们都换上汉服,举行了拜师仪式。

00:16
00:18
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字,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面积之广大,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它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智慧的结晶。

孔府

  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又称衍圣公府。 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宋朝年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被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此别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是明清时期建筑。厅堂楼轩各色房间400余间,院落九进。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贵族门户的典型代表。孔府分为前厅、中居和后园。前厅为官衙,是衍圣公办公场所。中居是衍圣公与眷属活动居住场所。后院即为花园,院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等一应俱全。 还有历代珍藏的文物,明清之文书档案。

孔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在用竹子制成的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00:20
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的展陈以”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作为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线(上行空间展线),以孔府家传文物及孔府历史为副展线(下行空间展线),另外设一个特色展厅展陈曲阜著名的汉魏碑刻及汉画像石。该馆展陈以孔子文化为核心,以文物为基本载体,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服务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目标,突出互动体验与感悟。

尼山圣境

  尼山圣境是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载体,致力于打造成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

       尼山圣境核心区——宫像区建设。 目前,72米高孔子像已经落成,孔子像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

       大学堂依山而建,包含七十二贤廊、礼厅、文厅、仁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仪式化文化空间,与中华文明同具磅礴之势。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美好总如惊鸿一般转瞬即逝,却也如夏花般绚丽多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出行!

拍照汇总:李洁

文字编辑:李洁

文章审核:陈秀芳

阅读 33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