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木木弓虽
创建于2023-04-23
阅读 33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七年了。在我即将退休之际,才得以把父亲的一生做个完整的回顾,以图文并茂的美篇形式记录下来父亲精彩的革命一生,以兹纪念。

可惜父亲在世时我们交流的不多。小时候不懂得问,工作八年后,我离开了安徽,到深圳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期间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次整理父亲的资料,主要基于父亲留下的很多珍贵照片和历史实物,还有仍然健在的母亲给予的回忆。另外,我按照父亲时空的脚步,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军史,尽可能地把父亲的历史足迹勾勒得完整而丰满。

1928年,父亲出生在安徽定远县永康镇,六岁起就读于本镇中心小学,1940年因战乱辍学在家。1945年3月,父亲十七岁参加革命工作,在我党控制的镇税务所任填票员,后被组织送至盱眙师范提高文化,1945年12月入党。所以,父亲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

1946年8月,时任我党当地负责人的父亲的二哥,被敌人沉入江中杀害。组织上为了保护烈士的亲属,连夜护送父亲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送到当时的新四军部队(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8旅)入伍参军。上面的照片父亲曾标注是1946年在部队,我看军帽似乎不大对,可能是父亲记错了,但至少这是他最早期的照片之一。

这张是父亲(右一)和战友们于1946年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合影,这个军帽就是新四军时期的。据查,新四军的番号于1947年撤销。华中野战军第6师18旅于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再于1949年2月改称为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24军72师。

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期间,父亲随部队亲历了莱芜战役(1947年2月)、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睢杞战役(1948年7月)、渡江战役(1949年4月至6月)和解放长山岛等重大战役。上图是他1949年渡江战役时的留影。

1948年4月到1950年1月,父亲是24军72师组织科的统计干事。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父亲入伍后大多在师团部机关,从事统计和组织工作。

1950年1月到1951年1月,在国民党起义的罗广文部队担任军代表。经查,国民党陆军中将罗广文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郫县起义。之后,这支起义部队由四川开往浙江余杭,进行了4个多月的学习整训。上图父亲(左一)的记录是在浙江嘉兴,估计就是在这个时期,父亲作为解放军方面派出的整训代表在浙江工作。

1951年1月到1952年6月,父亲任24军72师炮团政治处青年干事。

1952年9月,24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左一)时任72师炮团6连指导员,第一次从机关进入到战斗连队。上图的马匹可能是拉大炮的。

父亲(右二)在朝鲜与战友们的合影

这是父亲保存的一张极有意义的老照片,估计是父亲部队的一个战斗集体立功后的合影。目测最左边的那个小战士身高不到一米五,令人怜爱而敬佩。

后来父亲曾经跟母亲说,当时入朝参战,他和战友们都做好了牺牲的打算,根本没想到会活着回来,还能结婚生子。

上图摘自网络。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大名鼎鼎的神枪手张桃芳。他就是父亲所在的24军72师214团8连的战士,当时父亲在72师炮团6连任连指。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敌214名,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非常遗憾,父亲在世时我没能有机会向他了解他战争岁月里的往事。

上图摘自网络。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在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收集岩壁上的渗水以饮用。估计当时父亲的战斗环境就是这个样子。

上图摘自网络。这是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指战员在炮火支援下,攻上537.7高地的北山。

72师(下属214团、215团、216团、师属炮兵团)于1953年1月上旬到达指定位置,接手上甘岭阵地、完成了和15军的接防任务,驻守防线的中部位置(上甘岭地区)。在15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坚守的阵地上,24军同样发扬了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打敢拼、战胜强敌的大无畏精神,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游击战、麻雀战等战术战法优势,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上图摘自时任72师师长何凤山之子的回忆录。1952年10月,志愿军高炮部队击落美军战斗机。应该就是父亲所在的72师师属炮兵团。

上图是父亲在抗美援朝和在国内军装上佩戴过的胸章。

志愿军胸章,是在解放军1949年全军统一编制和军服时配发的解放军胸章基础上改动而来。胸章为长方形白色布条,正面红色边框内用黑色繁体字分上下两行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这个胸章肯定是随着志愿军入朝参战就配发的,但实际上志愿军全军统一佩戴胸章一直要到1953年10月25日,也就是入朝参战三周年纪念日之后才开始的。

背面印有表格,最左边一栏填写姓名(有父亲的名字林铭英),右边分别是所属部队、职务和编号。

这是1955年国家颁发的解放奖章,奖励给1945到1950年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同志。

奖章的背面

这是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战役纪念章。

纪念章的背面

这是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

纪念章的背面

这是1953年赴朝慰问团赠送给志愿军官兵的纪念章。

纪念章的背面

这是一款抗美援朝纪念章,由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赠送。

纪念章的背面

这可能是朝鲜方面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的纪念章。

以上两幅照片是在1954年10月底,父亲和战友们准备回国前在朝鲜沙里院的拍照留念。

朝鲜沙里院市,位于平壤与开城之间,距离平壤65公里,是个地方交通要冲。

这是1954年父亲随志愿军部队回国了。军装上的胸章已经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4年1月到1958年2月,父亲是72师政治处干部部干事。

1955年被授上尉军衔

大约是在1957年左右,父亲升为大尉军衔。之后由于父亲的伯父和姐夫有解放前的历史问题,在讲政治的年代,直接影响了父亲军衔的进一步提升,没有成为校官。

1958年初到1959年1月,父亲进入位于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学习。在这期间认识了我们的母亲,当时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任护士。

这是1954年母亲从江苏无锡参军、入读位于长春的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护士专修班的军装照,两年后毕业在军医大附属医院做护士,后来是外科病房和手术室护士长。

1959年父母去北京旅游结婚

1959年2月到1965年8月,父亲分别任职72师215团组织科副股长、72师炮团政治处青年股长、炮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炮团二营政治教导员。

1965年8月,父亲的工作有了重大的调整。从72师调入北京炮兵68师,任633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经查,    1965年8月20日,北京军区从军区炮兵部队和陆军各军抽调分队和人员,在北戴河开始组建炮兵68师。上图是父亲和好友孙发能在北戴河海滨的留影。

新建的68师下辖炮兵633、634、635团(均为37高炮团),每团2个营,每营3个连和1个14.5高机排,师部驻地北戴河郭高马坊村原589团营房。

1968年2月13日, 炮兵68师和其它军区的炮兵共12000余名干部战士,分别由唐山、山海关、天津等地出发,于3月到达越南,接替炮兵70师,执行越南太原地区防空作战任务,重点掩护太原钢铁厂、发电厂和车站、桥梁,该师代号中国后勤部队168支队。

这是父亲当时在中越边境友谊关的留影。

这是父亲第二次走出国门(这次是抗美援越)、保家卫国。

上图是父亲在越南的营地

这大概就是他们防空保护的越南太原钢铁厂、发电厂

和铁路

桥梁

父亲和战友们在越南抗美援越的时间大约有两年

1970年1月父亲回到国内,又受领了新的任务。时值全国文化大革命,父亲被组织派到唐山煤矿医学院(当时简称煤医)支左。“支左”是指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组织的行动。作为军代表,父亲任唐山煤矿医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和党委副书记。

父亲和煤医的同事在石家庄出差时的留影

父亲在煤医的支左一直延续到1973年底。1973年12月父亲回到位于内蒙集宁的高炮68师633团驻地,担任团副政委,一直到1976年3月转业到地方。上图是父亲在内蒙驻地附近的留影。

早期的官兵们还住过蒙古包,条件非常艰苦。

这是我最熟悉的71式军服,在我的童年,父亲和全国的军人都穿着这款军服。

这是后来生活比较稳定了,父亲和战友们在团部门口的合影。

我曾和母亲在1974年夏天到集宁探望父亲。就住在后面的平房里,那是团部首长们的宿舍。上图前一排就是当时的团部领导,团长、政委、副政委和副团长,我还记得他们。

这是父亲保留的他曾经佩戴过的71式军服的帽徽、领章和军扣。

1976年3月,父亲转业离开部队,我们举家从河北唐山搬迁到安徽马鞍山市,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父亲的很多战友和家属都有遇难。

父亲被安排在马鞍山市物资局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初到1979年6月任党委书记。

1979年6月,父亲被调任马鞍山市花山区党委书记,这是当时领导班子的合影。

大约在1984年,父亲任花山区人大主任,直到1988年离休。

离休后,父亲零基础开始练字绘画,以临摹为主。

父亲一直保持着严格自律的军人作风。早晚外出散步,即使酷暑严寒也从不间断;上午和下午都是在家练字作画,反复写、反复画,经常累的满头大汗。

十几年下来,绘画和书法的习作竟有几百件。2005年,在母亲的热情鼓励下,出了一本书画集。

这是2005年国家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纪念章的背面

这是2015年国家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纪念章的背面

从九十年代到2016年,父亲来我们深圳的家里小住过几次,每次三、四个月到半年不等。这是1998年8月在深圳大梅沙海滨,父母及我和儿子。

1998年11月在深圳青青世界

2004年春节在我们安南花园的老房子

2007年10月在深圳红树林

2007年11月我带父母去香港澳门旅游,这是在香港维多利亚港。

2008年2月在深圳东部的坝光村

2008年2月在深圳东部的坝光村

2015年12月在我们居住的桃花园小区

上面两幅是2015年12月在我们桃花园拍摄的,这是父亲最后一次来深圳。

2016年6月份,父亲查出胃有问题,最后诊断是贲门癌。这是7月份,我们带父亲乘高铁从马鞍山去杭州检查治疗。

父亲后来不能进食了,身体非常虚弱。当年英姿勃勃的青年军人,几十年后,变得风烛残年,令人不胜叹息岁月的残酷。

2016年10月28日,父亲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终年88岁。

这些是父亲晚年在马鞍山雨山湖畔的留影

父亲的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严格自律。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精彩而亮丽。


美篇完成于2023年4月25日

阅读 33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